教學中教師雖然退出了絕對支配的地位,但其重要作用并沒有被削弱,反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精心設計好教學過程外,還要靈活應對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和拓展延伸中學生提出的開放性問題,并做出及時評價。
18年上半年開始,我用心學習了一些教育理論,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的文章,我的困惑找到了原因:主要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輕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生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成長;只著眼與學生當前的成長,忽視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積極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在新一學年的教學中,我就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初步嘗試。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自主獲取知識,自我形成能力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雖然尚在起步摸索階段,但兩學期下來,我驚喜地發現,厭學的學生少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各種能力如自學能力、物理表述能力、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等都較前幾屆學生有了很大提高。同時,我自己的知識面拓寬了,因為是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感到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樂趣。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教育,激發其求知欲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優越,毫無生活壓力,不知為什么要努力學習,缺乏上進心,如果家庭教育再有缺失,就更是不想學習,縱使你再好的教學方法,他不予以配合也是無用。因此,我在新學期開始的幾節課,并不急著上新課,而是借助多媒體等手段,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物理學的發展史,物理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各種高新科技,如核潛艇、磁懸浮列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都離不開物理知識,并且各領域都急需更多的人才去研究、發現。介紹物理學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探求知識、獻身科學、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并使學生發現物理學家中幾乎沒有中國人,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使有指志向的學生樹立起明確的學習目標。其次,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即使是基礎較差,不準備升學的學生,多學些物理知識對以后學習技術、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都有很大幫助,讓每個學生都有學好物理的愿望。
二、從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對于“自主學習”方式來說相當重要,學生只有在課前掌握了一些知識,思考了一些問題,準備了一些東西,課題上才能進行互動、交流。但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因此,第一次預習新課應在課堂上進行,通過教師提出的如“本節課要學習什么”、“你對這部分知識原來有什么認識?是怎么得到的這些認識”、“你通過預習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地方不清楚”、“還有什么想知道的相關知識”等問題,使學生知道預習時該做些什么事情,該思考些什么問題。第一次實驗探究課的課前預習也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首先向學生介紹,牛頓、伽利略等科學家最初做實驗時,都是想方設法自制器材,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最終探究得出結論。然后通過提出的如“本節課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猜想”“你要探究這個問題會怎么設計實驗”“能自找或自制器材完成實驗嗎”等問題,使學生知道課前該思考什么問題,準備什么東西。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就能自如地預習了,這也是自主學習的良好開端。
三、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陣地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完全不同,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絕對不講,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絕對不做。教師主要是結合每節課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設計學生“如何學”上下功夫,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發現。新課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式:
1.自主探究式
這種教學方式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自備的器材,放開思路,自主地去設計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實驗的過程、結論進行評價、總結。這種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經過這樣探究獲取的知識,比教師灌輸給的知識有質的升華,學生甚至會終生不忘。在這些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奇思妙想,創新設計層出不窮,讓人無法想象,掌握主動權的學生會具有如此大的潛能。
2.引導探究式
這種教學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象科學家發現真理一樣,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教師應不怕麻煩,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學生實驗,如器材不足,也要讓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實驗。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熟悉以后,也可以讓他們小組討論后自己進行整個探究實驗。因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宗旨是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決不做。
四、在作業環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把傳統的習題作業精選后作為課堂練習放在課堂內完成,檢驗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課下主要布置一些小實驗、小制作、調查報告等作業,讓小組合作完成,通過這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精神。教師大可不必擔心習題練得少考試怎么能考好的問題,因為學生經過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理解深刻,碰到新問題自己會動腦筋分析解決,比用大量習題強化訓練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是我一年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初步嘗試,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很多做法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有時掌控不好。我將繼續努力進行探索,并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自己的做法能上升到理論高度,最終成為一名“研究型”、“專家型”教師。同時,也呼吁廣大的一線教師,從應試教育的圍城走出來,在教改的廣闊領域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作者簡介
劉一迪,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