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肯
興趣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索新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因。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就能體會到動腦思考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由于數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參與教學活動,并真正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有意義的實例,直觀的教具創設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呢?
一、以生動的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象語文具有描述性,美術具有的直觀性,音樂具有聽賞性。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學生難于理解。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教學中善于創設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就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所以,在教學“人民幣”后,我就在班中開了一個“小超市”,在每件物品上都標好價格,一部分學生當營業員,一部分當顧客,進行了買賣活動。最后讓學生交流各自在買賣過程中收付款的情況。通過把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進數學課堂,經過買賣雙方的交易很自然地學習鞏固了人民幣的兌換,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確實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是一座相通的橋梁。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覺得學數學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知識,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使數學課堂充滿著智慧和樂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不斷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長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新知識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讓學生人人有機會獲得成功,從而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后進生一般學習信心不足,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常抱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向他們提出一些他們能夠達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們能夠完成的作業,使他們常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改變原有的認知,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喜悅,一改消極被動的局面,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能逐漸被調動起來。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聲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操作實踐,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些數學知識,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較抽象難懂,而在教學法中重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借助操作啟動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到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學具的操作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盡可能地開展“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做一做”、“量一量”、……盡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參與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學習一年級數學中的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球的認識時,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動,既能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玩,玩中學”,就能深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在教學情境中,激發興趣
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實情、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表演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我分得[39]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沒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少嗎?”“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該怎么比較呢?”這樣,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五、巧設練習,增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
新授課開始,教師揭題示標后,如能根據教材的特點采用適宜的方式,激起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極大興趣,這樣能使學生自覺地進行自學。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今天我們要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比比誰能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來學習它。利用學生急于嘗試的心理,讓他們做嘗試練習。當然,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坡度,形式要多樣化。精心設計練習不僅能使學生扎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形成基本技能,而且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總之,教師要運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房,去點燃興趣之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樂中學,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通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質量,也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階段一切都是從興趣入門,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