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藝妹
◆摘 ?要:師生間的融治關系是促進學困生轉化的橋梁和潤滑劑。教師要徹底改變那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遞”、“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項傳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的雙向交流。
◆關鍵詞:學困生;興趣;習慣;賞識教育
英語學困生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語學習有障礙,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業不良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情緒低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學習積極性,本人深入調查了形成英語學困生的原因。
一、英語學因生的成因
成因一:從小學升入初中,由于農村小學沒有開設英語課,升入初中后雖然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大的興趣學習這門新課程,但教材里的大量詞匯,一時難以全部記下來,新課程起點較高,內容較多,難度較大;便產生了畏懼心理,再加上他們所在小學還沒有實施英語新課程改革,進人初中后,難以適應,造成了嚴重的知識脫節現象。
成因二:有些學困生的父母很少與孩子溝通與交流,對孩子缺乏嚴格要求和管理,放任自流。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不是幫孩子分析原因,總結教訓,而是一味的責怪,甚至打罵,這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使他們產生了畏懼學習的心理。
成因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造成嚴重沖擊,如網絡、電游、書報、影視等不健康的內容使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向著不良的方向發展,造成他們學習無動機,沉淪于網絡的虛幻中,厭學情結日益嚴重。
成因四:由于教師上課時老是講對話或課文的語言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操練活動少,不喜歡聽他們的課,因此與英語老師的關系搞得很僵,上課也就不聽、作業也不做、英語成績一落千丈,成了學困生。
成因五: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好等原因而形成的學困生。
二、轉化英語學困生的有效途徑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實施新課程中,英語學困生出現了,如何轉化他們,促進他們的發展,既是我們的英語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更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條有效的途徑來轉化他們。
1.融洽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學生認識活動的效率。師生間的融治關系是促進學困生轉化的橋梁和潤滑劑。教師要徹底改變那種板著面孔進行“傳遞”、“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項傳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的雙向交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2.運用賞識教育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贊賞一個人的杰作比贊賞一個人本身更有意義。”賞識學生是成功教育的基礎,賞識的本質是信任和看得起學生,無論他的表現令人滿意,還是不盡人意都要給他們以信任,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以此為契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賞識就是教師用科學的愛、藝術的愛去尊重學生、寬容學生、激勵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真摯的愛,面向全體學生的平等的愛。
賞識教育要求教師盡力找出學生的優點,并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從而增強自信心。為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盡量給學生提供培養自信、享受成功的學習環境、條件和機會,我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和動機等分成幾個小組,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都能亮出來
3.造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學好英語的根本所在。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減退。教師要遵循語言的認知規律,通過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重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大膽開口的習慣;培養學生讀音準確、書寫規范的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朗讀、善于背誦的習慣;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勤于歸納的習慣等。還要讓學生養成自覺地參與各種交際性及任務型活動,在語言實踐中掌握所學語言的學習習慣。
4.改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習的過程以學生接受學習、機械學習、個體學習和被動學習為主,教師滿足于學生聽懂、聽會、理解、記憶。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而不是追求發展的生命體。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提出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盡量采用“啟發式”,啟發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自己推測、發現、歸納、注意、聯想、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即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凸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5.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F代教育理論特別強調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智力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樂學的習慣。游戲激趣,英語中的游戲是知識性、趣味性、競爭性的統一體,它順應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它能變“乏味”為“有趣”。學困生也能在這充滿激情與歡樂的游戲中創設生活情景來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生活是思維的源泉,應該讓學生懂得知識就在生活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感到熟悉、有趣,就會樂學。把學習活動與興趣愛好結合在一起,把一般興趣升華為志趣。通過各種激趣,讓興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學困生。
本人運用以上途徑,一學期以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有了較大的提高,課堂氣氛比開學初有了明顯的改觀。有效促進學困生發展,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只要教師讀懂學困生,因勢利導,持之以恒,學困生就一定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