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問題正在被逐漸提上日程,教育影響人的很多品質,比如性格、品格以及價值觀等。如果學生兒時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會有一些道德上的問題。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問題,不僅自己沒法成才,更會成為社會的隱患。簡單的說教不能解決問題,生活化教學可以會讓學生更易接受,教師需要承擔起生活化教學的擔子,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關鍵詞:教育;生活化教學;道德
對于小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課程至關重要,因為道德的樹立十分重要,一個學生的優秀品質足以影響其一生。學生的生活與這門課程也是息息相關的。教師要注意不能在教學上僅僅局限于理論,還要腳踏實地,將知識生活化,進而讓小學生能夠處理好自己身邊的道德與法治問題。
一、為生活化教學做好鋪墊
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其中生活化教學是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學生將會在生活化教學中,感受到優于傳統教學的內容,進而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主人公,教師要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起到引導與啟迪的作用,讓學生主動發現自身錯誤并改正。教師要想學生之所想,融入學生中,讓學生信任自己。比如在學習《春天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教室外面的院子里,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大地回暖,一草一木的細微變化,萬物的生長發芽等,這樣學生在細微的觀察后,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生活化的教學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師生關系也會在生活化教學中變得更加融洽。此外,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學習,更好地掌握知識。改變從前課堂上一板一眼的教學模式,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教師也會變為學生的大朋友,在師生的互動中,加深彼此的了解與認識。此外,大家也會學會關懷彼此,尊重彼此。這樣,學生也會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彼此幫助,增進友誼。
二、生活化教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生活化的教學,包括教學方式,更包括教學內容。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生活指導教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向學生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讓學生能夠拓展知識面,擁有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是生活實踐式教學,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生活,結合實際學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學生親自做過,才能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以上兩種教學方式要一起使用,這樣才能讓生活化教學的目標順利實現。比如小學課程《上學路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扮作路人,并設身處地思考幾個問題:你平時利用什么交通工具去上學?如果是步行上學,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教學,學生就會意識到一些理論常識的重要性,讓自己的道德水準和理論知識同步提升。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過于抽象的知識會讓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弱,甚至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這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用比較生動的語言去解釋一些重點與難點問題。這樣才能讓課堂重新煥發活力。師生關系會在互動中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果也會得以彰顯。比如說課文《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中,學生因為沒有體會過古人的生活,對課文內容云里霧里,無從下手。教師就可以多說一些古人的奇聞逸事,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古人生活環境中,并有興趣繼續學習。臥薪嘗膽、鑿壁偷光等典故,讓學生領會到古人學習的刻苦、意志的堅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古人的事跡,并在這些故事中,找到正確的價值觀,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三、生活化教學和小學道德與法沿的有機結合
學生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與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有很大關系。這門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將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滲透給學生,引發他們的自主思考,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將道德與生活緊密結合。比如學習課文《學會過馬路》時,教師可以制作模擬交通崗,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交警、紅綠燈以及路人,讓他們學習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通過模擬練習,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或者遵守交通規則枯燥,而會把它當作一種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積極學習新知識,并活學活用,即使遇到真正的過馬路場景,也會記憶深刻,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這樣道德與法治課程就順利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師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也得以順利實現。
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要教書育人,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要耐心細心,并與學生形成伙伴關系,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教學預期效果。師生之間良好互動,將抽象的道德與法治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讓教學變得活潑生動,有意義。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是簡單的課程,更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絕佳機會,它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道德觀,做一個守法的小公民。通過師生的努力,能夠讓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順利進行,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7(15):76.
[2]鄒德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淺談[J].才智,2017(22):64.
[3]劉維花.品德教育生活化,培養合格小公民[J].課程教學研究,2017(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