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敏
◆摘 ?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本人就自己從事中職地理教學的實踐經驗出發,分析“產婆術”的教育思想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產婆術”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以達到讓學生在快樂中有效學習地理的目的。
◆關鍵詞:“產婆術”;啟發式教學;中職地理課堂
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我母親是一個助產士,我也努力追隨她的足跡。我是一個精神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出他們自己的思想。”他通過問答的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并幫助他們產生新的思想,這就是“產婆術”。這一教育理論,是西方最早的啟發式教育。“產婆術”,與“注入式”教育方式不同,如果在中職地理課堂上有效運用“產婆術”,就能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把“要我學習”轉變成“我要學習”。這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地理是快樂的、有用的。
一、讓學生敢于發言——“產婆術”的前提條件
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希望地理課堂是呈“百家爭鳴”的狀態,是盡量可以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的。一般來說,在一個班里面只有幾個大膽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學生愿意動腦筋、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敢表達出來。如果每次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這么幾個積極的學生回答,那么對其他學生是很不公平的,課堂氣氛也會很沉悶。我希望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鍛煉自己口頭表達的能力,展示自己積極思考、有創造力的一面。
在課堂上,我的學生可以不用站起來回答問題,當我提出一個問題,他們都坐在自己的位置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因為很多學生坐在自己座位可以大膽發言,但是一站起來卻說不出話來,想說的不敢說出來,或者由于緊張說得吞吞吐吐或含糊不清,想表達的意思表達不出來,阻礙自身思維的發展,打擊自身的信心和積極性。學生能夠暢所欲言,這是實施“產婆術”的前提條件。此外,老師能夠靈活有序地控制課堂的紀律,這是實施“產婆術”的保證。“產婆術”要求師生關系良好,互動充分。教師之于學生,亦師亦友。如果教師過于嚴厲,學生不敢發言,達不到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快樂學習的目的;如果教師不堅持原則,無法控制課堂紀律,也許會遇到學生故意搗亂課堂,或整個課堂變成菜市場一樣亂哄哄的,也達不到認真思考、有效獲得知識的目的。
二、如何“助產”——“產婆術”的關鍵
“產婆術”里面最關鍵的是“助產”。“助產”是在教師講課和和學生辯論中,并不直接向學生傳授具體的知識,而是通過對話或提問揭示學生在學習認識上存在的矛盾,就像助產士幫助產婦助產一樣,引導學生發現存在于自身頭腦中固有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助產”是教師幫助學生學,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關鍵在于啟發誘導學生。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我國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與“助產術”是同工異曲。眾所周知,孔子十分重視啟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循循善誘,教人有序。
教師在這個時候所能做的,就是像接生婆幫助產婦那樣,幫助、啟發、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發現真理,而絕對不能代替他們,就像接生婆只能幫助產婦生產而不能代替產婦生產一樣。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是什么”和“怎么樣”,就是“注入式”教學,這使學生容易遺忘知識,學習興趣也不大。例如,我在上“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的時候,我讓學生判斷一些地區屬于人口稠密還是稀少的地區,如中低緯度的沿海地區、中低緯度的平原和盆地、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當判斷到“原始的熱帶雨林”的時候,學生們的分歧最大,有部分的學生認為原始的熱帶雨林是人口稠密的地區。我問為何,有學生說熱帶雨林雨熱充足,動植物資源豐富。
我:雨熱充足、動植物資源豐富這些條件是很吸引人們到熱帶雨林生活。熱帶雨林真是一塊寶地。但是如果當你住進這塊寶地之后,你患上了風濕骨痛、皮膚病,你愿意住嗎?
學生:不愿意。
我:經常生活在熱帶雨林附近的人容易得風濕病、皮膚病,你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因為那里潮濕!
我:為什么潮濕?
學生:下雨多,很多高大的樹木。
我:對,所以熱帶雨林相當潮濕。潮濕的地方,讓人容易得病,還會容易吸引哪種會飛的小動物?
學生:蚊子!
我:你喜歡被蚊子咬嗎?
學生:不喜歡!
我:它們不但襲擊人群,而且那里的蚊蟲叮咬后還可以傳染瘧疾、登革熱以及黃熱病等,甚至還可能引起其他疾病。熱帶雨林動物資源十分豐富,除了蚊子會咬人,還有什么動物會咬人?
學生:豹!鱷魚!蟒蛇!毒蛇!食人魚!食人族……
我:你喜歡與鱷魚、毒蛇、食人族做鄰居嗎?
學生:不!
我:那么你愿意住在這樣的熱帶雨林里面嗎?
學生:不!
我:那么原始的熱帶雨林是人口稠密的地區還是人煙稀少的地區?
學生:人煙稀少的地區。
我認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不用急于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通過啟發的方式使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所在,而且不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不正確的時候,我并不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針對這些錯誤提出許多問題,或順著學生說的錯誤答案的方向去分析問題,使原有的錯誤變得更加突出,把學生的思維導入“困惑”的狀態,讓學生原以為正確的答案被證明是錯誤或不恰當的東西。然后學生會更加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學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被激發起來。強烈的求知欲是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內部力量。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才能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追求新知識,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而且,學生也知道錯誤在哪里和為什么錯,比較容易接受、消化正確的答案。例如,我提出一個問題“一架飛機從北京起飛,沿同一經線圈飛行,最終又飛回到北京,其飛行方向有沒有改變?”,很多學生馬上回答“沒有改變”,我馬上問“為什么飛行沒有改變?”。“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因為地球是圓的!”“因為在地球上一直往西走,就會回到原點!”學生們熱烈而又肯定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顯然,很多學生被局限于思維定勢了。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剛講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內容,學生很容易把思維定勢在“地球的形狀”上,而疏忽問題的關鍵所在。于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地球,標上南北兩極點,并在經線圈上標出北京的位置,又畫了一條通過北京的緯線。“現在飛機從北京出發,沿著這條緯線向西飛,最終會怎么樣?”我問。“又回到北京!”同學們回答。“有沒有改變方向?”我再問。“沒有!”同學們異口同聲。“那么飛機沿著這條緯線向東飛,又會怎么樣?”“又回到北京!”“有沒有改變方向?”“沒有!”“題目是不是飛機沿著緯線圈飛行啊?”“不是!”“那么飛機沿著緯線圈飛行的方向與沿著經線圈飛行的方向也沒什么區別了?緯線跟經線也沒有區別嗎?”我繼續問。這時,教師頓時鴉雀無聲,許多學生的臉上都出現很迷惑的表情,有幾個同學眉頭緊皺。我鼓勵大家思考這個問題。我等了一會兒,又把上面的問題又重復問了一遍,這時有十幾個學生馬上七嘴八舌地回答:“不一樣啊!”“方向改變了!”“緯線跟經線不一樣!”“改變了兩次啊!”我繼續問:“剛才你們都說沒有改變方向,現在又說改變了方向。到底方向改變了沒有呢?”“有改變方向啊!”部分學生爭先說。“怎么改變方向啊?”我又問。“飛機從北京起飛,沿著經線向北極飛,然后又向南極飛,然后又向北京飛,方向就已經改變了!”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大聲說出來。“飛行的方向改變了多少次?”“兩次啊!”然后,我請這位學生到黑板上所畫的地球前,讓他一邊用粉筆演示飛機飛行路線,一邊講解。當他講解完之后,有幾個學生嘀咕:“原來是這樣的!”“哦!明白了!”最后,我再小結解法。
“產婆術”要求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像燈塔一樣為學生在黑暗中指引方向,而不是代替學生航行。
三、示弱——“產婆術”的“催產素”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更多地扮演著萬事通的角色。在學生面前“逞強好勝”,極力維護著“師道尊嚴”。社會更是把教師與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劃上等號,使多少教師不甘示弱,也不敢示弱。要實施“產婆術”,適當的示弱是必須的。
首先,示弱可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交往,是師生心境的開放。教師示弱,首先是一種教學態度。教師剔除“高高在上”的想法,主動走到孩子們中間去,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向學生求教,這對學生來講,是一種巨大而特別的鼓舞。如此一來,既營造了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其次,示弱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的示弱,會讓學生認識到老師也有不會的問題,自信之苗自然慢慢成長。巧妙地、有心地、適時地向孩子們展示我的“弱”與“無助”時,孩子們卻因為我的“弱”與“無助”,一下子就能煥發起自身內在的“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覺,他們反而變得更自主、更自信、更有責任,變得比以前更大膽、更愛思考、更會質疑,更有利于“產婆術”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張雯雯.淺析蘇格拉底“產婆術”在中職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7(13):448.
[2]黃娟.“產婆術”教學法對中職食品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5(30):180-181.
[3]丁蘭芳.多媒體在中職旅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68(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