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摘 ?要:產學研協同創新不僅可以實現產業、學校、科研的資源優勢互補,還可以實現應用、教學、研究的創新融合與發展。目前,我國中職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普遍存在特色不鮮明、不適應社會和區域發展需求的問題。中職學校必須改革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從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角度進行新一輪改革,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資源互補、互惠互利,從而帶動國家創新力的穩步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
◆關鍵詞:產學研協同創新;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1導言
產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是通過企業、中職學校、科研院所間信息完全流動,共同分享資源和收益,共同承擔風險和成本,有效整合知識、技術、管理等各種人才培養創新要素,從而構建人才培養的新型合作模式。大部分學者從質量標準方面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評價研究,但對各評價指標的量化等方面的內容涉及不多。
2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模糊,涉農知識薄弱
我國中職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雖差異化地提出了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但仍有一定程度上的趨同性,并不能達到培養特色化、差異化農經人才的初衷。且中職學校一直延續“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畢業實習”的傳統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上與工商管理、會計等經濟管理專業多有交叉重合,而農經學生真正所需的涉農課程設置薄弱,導致農經學生學而不精,學無所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經人才的培養質量。
2.2師生比例不協調,教學資源薄弱
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薄弱,近年來各中職學校招收學生人數增多,國內平均師生比例約為1∶15~1∶20,與國際名校1∶5的比例相差甚遠,且只有極少數中職學校從國外引進為數不多的外籍教師。長期的師生比例失調,造成師生間信息交流不暢,嚴重影響授課質量。此外,由于教學資源薄弱和資金緊張,很多中職學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缺乏固定的實習實踐基地,師生的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都受到嚴重制約。
2.3教學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
我國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制4年,這4年內學生必須修滿大量學分,但各中職學校普遍在理論知識課程上設置學時較多,而理論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課堂講授,這種單一模式正是目前大學教育的主流弊病。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課程設置學時較少,均低于總學分的10%,雖然許多學校每年都要求學生自行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但這種缺乏監督的粗放型實踐環節實際很難得到有效保障,極易流于形式。
3產學研協同創新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3.1制定協調產學研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規
產學研協同,首先是利益協同。因此,產學研協同創新應該首先制定協調產學研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規,這是產學研協同創新得以有效運作的制度保障。例如:美國為不斷提升國民經濟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維持本國在經濟與科技發展中的優勢,頒布了有利于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法律、法規,并根據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做出相應調整,逐步建立了系統的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法律體系。
3.2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產學研協同創新中最為重要的是科技創新。因此,應加大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的科技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產學研聯合的科技扶持體系,包括對中職學校與企業聯合研究、農林業產業聯合研究、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及擴展型研究的科技扶持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還應制定科學有效的科研發展計劃,大力扶持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并將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的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3.3提升中職學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中職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往往只能“紙上談兵”,尤其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更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在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過程中,中職學校教師應準確把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發展動態和研究進展,不斷提升專業理論水平。教師可以與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共同探討教學研究課題,也可以根據農林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參加實踐培訓,逐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另外,中職學校可以通過校企聯合、校研聯合等方式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及系統內應用型專職人員兼職部分實訓型教學工作,并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建立一支具有專業優勢、應用能力強且對教育工作有較大熱情的兼職教師隊伍,作為專業教師隊伍的必要補充。
3.4共享研究成果
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主要由企業提出問題,經中職學校與科研機構認定,就可以整合三方的優勢資源,協同進行研究開發。產學研各方應協調好人員安排和利益分配,提升科學研究的應用價值。總而言之,產學研協同創新可以整合產學研三方的優勢資源,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企業升級為基礎,實現科技的持續性創新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與合作的不斷深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將越來越緊密地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產學研三方將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格局。在這一協同創新的變革中,中職學校成為鏈接科研機構與產業的重要紐帶。目前,我國農林產業的制造能力不斷增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制度的建立將進一步提振三方的聯合發展。就像當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學術與產業聯合體,進而創造了“硅谷”奇跡一樣,我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將會成為推動農林經濟管理領域發展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曹強.從中職學校視角看產學研合作機制建設[J].理論學習,2017(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