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磊
摘要:企業內部評價是由董事會或權威機構對企業內部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對內部活動的再控制,同時也是實現內部組織有效運作的重要系統。目前我國大多企業是由審計委員會來承擔內部控制評價的組織,大多情況下是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服務,因此內部控制評價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著企業組織有效開展的效率。所以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已是目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
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正式成立內部控制委員會,標志著企業內部評價概念框架構建的開始。通過企業董事會或權威評價機構對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內部監督五個方面來進行評價,給出評價報告和評價結論,以此來確保企業管理經營的合法性以及資產安全和財務報告等完整真實。通過對內部控制評價可以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也能及時調整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
一、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保證機制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缺乏保證機制分為內部機制和外部機制兩個方面,通過兩個方面相互協調配合才能保證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開展。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缺乏內部機制的保障或因機制本身規定不夠明確使得作用難以發揮。雖然很多企業其內部都相應的有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框架構建,但由于內部機制不夠完整,難以和內部控制評價相互結合,使得企業在業務發展方面難以有大的突破,同時由于內部控制評價影響著企業風險評估評價,而沒有相應匹配的完善的內部保證機制,限制了企業內部業績評估與控制評價難以對接[1]。除了內部機制的保證之外,在其外部保證機制方面也要做出相應調整和改善。內部控制系統同樣對內部監督評價有影響,因此相應的監管機制或部門在內部控制評價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監管機制的建立使得企業運作更加有效率,同時還可以提高業績質量。而我國目前對此還仍缺少明確的規定,缺乏機制的保證使得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難以開展。
(二)內控評價披露不規范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披露不規范。內部控制評價包括信息與溝通評價,然而在我國眾多企業中,除了一些特殊企業,例如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等,政府作出了相關規定外,更多的企業在披露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方面并未有健全的相關規定。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不規范不利于管理者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由于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從內部控制評價的結果中分析經營狀況,而不規范的內部控制評價難以使得企業管理者不能有效的分析評價結果,從而不能正確的認識到企業管理經營狀況,這對企業的運作和發展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2]。試想,一家企業從內部控制評價中得到了不健全或者不夠規范的結果,卻要從這種不健全或者不規范的結果中分析問題來調整戰略目標,這無疑對判斷企業發展趨勢來說是致命的。
(三)內控評價框架不健全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框架的建立雖然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條件因素制約,但從根本上講主要是由于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視程度不夠所引起的。正是由于企業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不夠重視,只是從以往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或是相關習題的規定制度中照搬過來,再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告知給工作人員,這種簡易化的內部控制評價并不完善,同時也與企業自身所形成的獨特性難以無縫銜接,使得企業并不能有效實現內部控制評價。除此之外,簡易化的內部控制評價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不夠準確,對企業的發展并不具有指導意義。同時由于內部控制評價框架本身機制的不健全,缺乏一個標準化的規范,企業確實參考標準這樣致使企業難以從內部控制評價中難以落實。因此,企業只有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且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框架,才能使得企業得到的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具有參考性,這樣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也是有據可依,有據可循。同時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具有一定標準性,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中有了參考標準,工作人員有了努力的方向,使得企業運作得以有效運行。
二、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概念框架的構建
(一)重視董事會的核心地位
董事會是公司的法定代表,是由董事組成的、對內掌管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的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機構,公司設定的董事會是由股東(大)會所選舉出來,受股東所委托來管理經營公司。董事會是對股東負責且管理公司所有工作人員,是整個公司正常運作的橋梁,因此只有確定了董事會在公司的核心地位,才能保障內部控制評價框架的構建在公司發展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構建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中一定要確立董事會的核心地位,由董事會處理負責公司經營決策和業務執行,企業內部控制的構建、制定、實施和發展等各個方面都要遵循董事會的決策,只有這樣才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工作人員有了明確的奮斗方向,公司的效率才會較大的提升。
(二)加強管理人員的評價機制
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最難管理的就是對于人的管理。由于人本身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在管理上很難具有有效管理。而如何讓員工盡可能的發揮自身能力,不斷為企業創造價值,就需要企業有相應的激勵員工發展的機制,而內部控制評價恰恰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3]。企業加強管理人員的評價機制,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例如薪酬機制或者獎勵機制都是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機制都可以激勵員工不斷創造價值,為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業本身應該以人為本,為員工建立明確的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此一定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評價機制,才是保障企業高效運作的基礎,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人才,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提升內控評價的標準化建設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是需要一個標準的,只有設定了相應的標準體系,評價體系才有據可依。目前在我國來說并未有相對權威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標準化建設,使得企業在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框架中有據可循,同時政府所建立的規范要求需要一定的彈性,使得企業在自身發展中可以根據自身特性來建立一套屬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標準。提升內部控制評價的標準化建設,不僅有利于政府部門的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監管,同時也有利于企業自身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4]。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特性構建適合自身的發展的內部評價框架,同時不同的內控評價也具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例如對于員工業績有相關的業績評價標準,對于產品質量同樣也有相關的質量評價標準。加強內控評價的標準化建筑對企業未來發展而言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四)健全內控系統
目前我國關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機制并沒有做出相關的法律規定或規范制度,對很多企業并不具有約束力。在我國具有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都是政府機關或單位事業,而其他行業或企業并沒有相關制度,或是對其他企業的監管約束力度不夠。但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由于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框架構建并不完整對企業的影響卻是相對嚴重,因此我國需要根據企業發展的情況作出具有針對性的體系制度。通過完善內部控制系統來有效的約束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保障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總的來說企業的一種管理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保障企業的有效運行、規范企業的各項運行活動、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企業只有在不斷地發展中完善內控評價體系,才能不斷加強企業自身結構的建設,使得企業各個系統不斷完善,企業能力不斷強大,同時還能通過評價體系得出的結果加以分析,及時調整企業戰略發展方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框架的構建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與基石。
參考文獻:
[1]柳光強,馬懿洲.完善稅務部門內控機制的對策探討[J].財政監督,2016 (4):76-80.
[2]毛騰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概念框架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6 (12):4-7.
[3]劉紅.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以供電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6 (31):96-97.
[4]劉飛.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