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堃萌
◆摘 ?要:面料可以說是服裝設計風格的基調,好的服裝設計師本身也應該是好的面料設計師,用材料去思考,把握其特性,并用審美的眼光對面料的材質、肌理和圖案等方面進行開發和再造。本文總結了服裝面料再造的主要設計方法,并闡述了再造面料設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再造面料;設計方法;服裝設計;風格
服裝設計是以面料為材料,以人體為骨架的雕塑藝術。服裝的設計思想是通過服裝面料來體現,面料是服裝設計風格的基調,是服裝設計的基本要素。從某種程度上講,服裝設計實際上是對面料的運用和把握,服裝面料的選擇不僅直接影響到服裝整體的知覺表像,還影響到觀者的情感和心理態度。現代面料的再造設計已與服裝設計融為一體,各種面料的處理手法和工藝形式層出不窮,服裝面料的組合和再創造已逐漸成為服裝設計又一次新的突破,并成為高級服裝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服裝面料再造的方法
服裝材質的再造也就是面料的重塑,是指在一種材料上通過捏、皺、燙、縫等手法產生布面的凹凸肌理效果。面料再造的實現方法可分為五類:二次印染設計、服裝面料結構再設計、服裝面料添加裝飾性設計、服裝面料的多元組合設計、反思維設計。
1.二次印染設計。利用繪、染、印等不同的手法,把握服裝與圖案的關系,豐富服裝面料的裝飾美感,使之呈現獨特、豐富的色彩效果。印染形式主要分為扎染、蠟染、潑染印花、鏤空型版印花、手繪、拓印、噴繪和鍍膜涂層等。這種類型的面料再造方法在服裝設計中經常出現,如法國時裝設計師伊夫·圣·洛朗,就曾把后期印象派代表畫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和《鳶尾花》,通過鏤空型版印花的方法融入到服裝中去,帶給大家唯美的視覺感受;國內著名設計師吳海燕曾在第一屆中國青年服裝大賽上奪得金獎,她獲獎的系列服裝最大的亮點就是運用了真絲手繪面料,服裝面料的二次設計在她的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2.服裝面料結構再設計。根據面料二次設計工藝手段的不同以及產生的效果,分成服裝面料的整體再造即變形設計和服裝面料的局部再造即破壞性設計。
如下:①變形設計:是指通過改變面料原來形態特征,但不破壞面料的基本結構,在外觀上給人以有別于“原型”的藝術感受,常用打褶、折疊、抽縱、扎結、堆飾、燙、壓、擰、擠等方法改變面料的肌理,使之產生浮雕和立體的感覺。例如,將面料進行折疊,然后將縱條進行扭轉、折疊,并將折疊的部分固定,裝飾上珠片;或者將透明面料進行規則堆積,在反面進行皺縮縫,產生立體的空間效果;②破壞性設計:是破壞面料的基本結構,大膽地打破完整、單一、平面、潔凈的面料概念,通過運用剪切、疊加、撕扯、抽紗、爛花、褪色、磨毛、腐蝕等手法,改變面料原來的肌理效果,使面料產生不完整、無規律或破爛之感。破壞性設計表現出對傳統觀念的叛逆和創新精神。如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維維安·維斯特伍德就是運用服裝面料再創造的破壞性設計手段,用破壞面料和皮面料的敲釘來體現叛逆、頹廢、前衛而又奇特的構想,打造出20世紀70年代倫敦街頭的朋克派,她也因朋克服飾一舉成名。
3.服裝面料添加裝飾性設計。在現有的面料材質上,通過添加相同或不同材質的材料,形成立體的有特殊美感的對比設計效果,裝飾手法常用貼、繡、粘、掛、吊等。例如,由設計主題《海韻》聯想到魚、漁網、海草、水泡、沙灘等,通過這種思維再造面料時就可以使用網紗、亮金屬扣、棉粗布等材料,利用網紗重疊縫在面料上模仿漁網,用亮金屬扣模仿水泡的效果,將棉布撕扯成條狀,再將一端緝縫在一起,另一端自由飄動,模仿水草,最后將棉布剪成許多魚鱗狀的布塊,層疊緝縫于底布上,制作出模仿魚鱗的再造面料。這樣再造后的材料既有層次感又有立體感,突出了材料的個性,同時又與設計主題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二、服裝再造面料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一)豐富服裝設計中的藝術文化,提高服裝的藝術審美價值
服裝面料再創造,是將許多元素融合、對話和拼接,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創造活動。著名的日籍設計師三宅一生,被時裝界稱之為“褶皺大師”,他設計的服裝被世人稱之為“行走的雕像”,他充分利用褶皺疏密方向的變化和立體肌理的效果,使面料真正發揮了創造后的神奇功能和獨特的藝術意境,使服裝充滿了現代感和未來感,大大提高了服裝的藝術審美價值。
(二)為服裝風格的實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物質條件和創意空間
服裝設計追求的境界說到底是風格的定位和設計。服裝風格利用時代特色、社會面貌及民族傳統的影響,通過對材料技術的最新特點和它們審美的可能性的把握,結合服裝的功能性與藝術性,創造出面料與風格相匹配的服裝。無論款式是否相同,其面料本身所表達的風格是不可能雷同的。各種面料有各自的個性表情及效果,具有不同的質地和光澤,它的軟、硬、挺、垂、厚、薄等決定著服裝的基本特色。面料再創造的豐富多樣無疑對服裝風格的實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物質條件和創意空間。服裝設計師用材料去思考,把握其特性,并用審美的眼光對面料的材質、肌理和圖案等方面進行開發和再造,從而創造出“能引起詩意反映的物品”。
三、結論
任何設計風格的塑造都離不了材質作依托,注意材質的細節變化則是調節設計風格緊跟時尚流行的捷徑。服裝的創意是與材質的組合、再造、裝飾這些細節密切相關的。設計的靈性與才能也是通過這些而呈現出光芒的。在服飾講求個性,藝術風格越來越受關注的時代,越是個性就越是藝術,不管是手工的或是高科技的,各種不同材料交替組合的手法和各種材質再造手段為未來的大師們提供了無限豐富的表現方式和設計思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未來的服裝設計趨勢將是以材質為基本核心,通過對面料再造的不斷探索與創新,去開創一片全新的產業天空。
參考文獻
[1]葉智勇.實用服飾手工印染技法[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3.
[2]武文.手工藝術[D].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學院,2003.
[3]龔建培.現代服裝面料的開發與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宋瑩.面料的視覺效應與服裝設計[J].遼寧絲綢,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