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因
摘 要:黨史人物紀念館是紀念和宣傳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或群體的專題博物館。初學者要做好這一類紀念館的展覽必須從該館實際出發,把握傳主生平,契合現實需要,融合文化要素,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
關鍵詞:黨史人物;紀念館;展覽;策劃
黨史人物紀念館,顧名思義一般是指紀念和宣傳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杰出人物或群體的專題博物館。同許多歷史博物館一樣,做好展覽工作也是黨史人物紀念館實現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但對初學者來說,要做好這一類展覽并非易事,往往需要經歷刻苦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下面,筆者以韶山毛澤同志紀念館為例,試述初學者如何著手黨史人物紀念館的展覽策劃。
其一,明確本館實情是前提。在博物館界,任何展覽的策劃和舉辦都離不開博物館這個實體的支撐。博物館的地位、性質、特點、使命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展覽的基本走向。黨史人物紀念館作為集中展示和緬懷黨史人物輝煌事跡、崇高精神的場館,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橋梁,具有突出的政治性、教育性和公益性。這就要求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必須深入了解該館的地位、性質和特點等,并以此為前提開展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編輯研究、文物保護等業務工作。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緬懷和宣傳毛澤東同志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黨史人物紀念館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不僅是紀念、宣傳和研究毛澤東的現實平臺,而且是國家、各單位和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實踐教育、黨性教育、紅色文化教育等的重點基地。所以,韶山館每一個展覽的策劃都必須從這些實際出發,既要講規矩、講政治、講正氣,也要講品位、講創新、講貢獻。例如,其固定陳列“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陳展都經過了各級主管部門的審查,陳列內容、形式設計方案也都得到了業界專家的專業指導。韶山館策展人始終牢樹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在把握本館在社會大局中的政治定位和資政育人使命的前提下,注意吸收最新學術成果和專家意見,處理好歷史與現實、領袖與人民等關系,最終使展覽符合了館情、國情,并且兼具政治性、教育性、藝術性和公益性。2008年和2014年,這兩大展覽分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評選特別獎和精品獎。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社會各界的信任和支持,更離不開策展人實事求是和對本館的明確定位。
其二,熟知傳主生平是基礎。在黨史人物紀念館,“黨史人物”是傳主,是一切工作的“主角”,也是該館安身立命之本。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想要真正從事黨史人物紀念館展覽工作的人,首先必須圍繞傳主構筑扎實的知識體系,而了解傳主生平則是最起碼的要求。例如,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策展實踐中,每一位策展人事先都已經對毛澤東生平主要事跡、思想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學習,并且能夠很快找到權威“正本”,比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國共產黨歷史》《毛澤東文集》《毛澤東年譜》《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等,作為展覽內容的參考。除此之外,策展人還堅持務實的態度和方法,搜集和了解民間乃至國外有關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和著述,并就此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進而得出最合乎客觀和史實的思想觀點。通過這一系列廣收博覽、明辨是非、去粗取精的過程,策展人才能夠準確把握毛澤東作為黨、軍隊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民族英雄的地位和作用,進而在展覽中科學反映毛澤東同志的生平思想、歷史功勛和精神風范。
其三,契合現實需要是根本。在當代,博物館被譽為“第二課堂”,是文化實踐的堅強陣地。要充分發揮黨史人物紀念館的社教功能,策展人必須堅持“三貼近”“四面向”的原則,不斷拓展陳展內容、形式的廣度和深度,使展覽工作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切合當前現實需求。近年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緊跟黨中央精神和社會發展需要,以重大歷史節點和事件為契機,推出了一系列主題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如“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展”“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與長征展”“毛澤東與秋收起義——紀念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九十周年展”等。同時,為了順應文博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大效用的要求,韶山館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策展戰略,不斷強化聯合辦展和對外輸展,積極推動展覽走進社會,走遍四方,走出國門。例如,在韶山楚雄希望學校舉辦了“楚天雄鷹——毛楚雄的青春熱血”特別展;在黑龍江合辦了“毛澤東家風展”;在上海合辦了“偉人毛澤東的平常生活”展;在香港合辦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在俄羅斯列寧紀念館合辦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展覽等。這些展覽皆是韶山館順應時代潮流和滿足現實需要之作,不僅擴大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影響力,而且也為黨史人物紀念館的策展帶來了新的元素、新的視角和新的形式。初學者如果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和大政方向,并且善于抓住和利用現實契機,那么其所著手的展覽將會可操作性強、社會效用大,更簡單易行。
其四,融合地域文化是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展覽保持長久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基礎,也是一個展覽區別于另一個展覽的關鍵因素。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地處湖南韶山,在展館建設和展覽籌劃過程中自覺融合了湖湘文化、韶山文化有關元素。例如,基本陳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開篇就采用了韶山毛氏族譜、毛澤東同志故居和韶山全景等要素,同時又結合毛澤東求學和革命歷程打造了“啟航”“尋路”等場景,通過文物、手稿、照片、多媒體等各種表現形式的組合運用,展現了毛澤東作為湖南人、韶山人獨有的文化特質,以及以天下為己任、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為民利民的精神氣魄。又如,“風范長存——毛主席遺物展”的場景設計從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深夜讀書出發,最后落到了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這一情景,突顯了韶山游子毛澤東鄉情眷眷、故土情深。還有,“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深刻詮釋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毛氏宗祠輔助陳列還原、梳理了毛澤東家族發展脈絡,展現了毛家深受湖湘文化與韶山鄉土文化影響的文化背景及毛氏家族的“根”和“源”等,常常吸引游客駐足觀看。
其五,勤學、好問、多做是關鍵。成熟的展覽策劃需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漸進過程。對初學者來說,關鍵在于勤學、好問、多做。首先,要向書本學習。當前網絡大數據的共享環境下,初學者搜集和學習博物館方面的知識更加便利。例如,博物館協會、文物局等網站和《國家展覽》《遺產與保護研究》《中國紀念館研究》《博物館學文集》等期刊或書刊,含有大量的辦展經驗或資訊,初學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獲取這些資料。其次,要向他人學習。一方面要帶著問題虛心請教黨史人物紀念館的策展團隊和博物館界的策展專家、前輩;另一方面要多走出去,親身體驗不同博物館的展覽文化,從中尋找共鳴,獲取靈感。最后,也最為關鍵的是,要敢于實踐并且善于總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事求是放手干。每參加一次展覽策劃,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將獲得過硬的策展本領。在韶山館,每一位有經驗的策展人都經歷了許多次大大小小的策展實踐,并且在大型陳列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鍛煉。從搜集展覽資料,到撰寫內容方案、設計形式方案、組織專家評審、開展內容與形式磨合,再到展覽制作上墻、接受上級審查、試開展等,他們都全身心參與,一條龍式操作。同時,他們還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對展覽經驗和成果進行總結、推廣,如開發了課程“睹主席遺物、學偉人風范、做合格黨員”“立規矩,重教育,嚴執行,作表率——毛澤東與反腐倡廉”等,形成了一批學術成果,如《走進毛澤東遺物館》《走進毛澤東紀念館》《陳列韶山》《人物類紀念館改陳工作實踐與思考》等。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值得初學者借鑒的,也將有助于黨史人物紀念館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