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旺
摘 要: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巔,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底蘊。中國作為當前世界的文化大國,截至目前已經有53處世界遺產。這些世界遺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但目前一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不夠科學、合理,有一些脆弱的文化遺產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浪潮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如何處理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文章從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角度切入,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曲阜“三孔”;中華文化;保護利用
1972年,為了全人類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護優秀文化的歷史底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于當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公約》。中國在1985年加入該公約,并在1999年10月29日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1987—2015年,中國先后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有48處,這是我國作為文化大國的底蘊。如何去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如何讓歷史成為一面鏡子,推動社會快速發展,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1 曲阜“三孔”文化歷史意義
當代社會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大都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有些地方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一個地方申請文化遺產的成功帶給地方最直接的變化是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又反過來導致了文化遺產的損壞。出現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當地政府只看到了文化遺產的經濟效應,卻對文化遺產并不重視,不加以保護,過度的商業化經營、超負荷開發都導致了文化遺產的二次損壞。曲阜境內文化古跡眾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有184組,其中曲阜孔廟、孔林、孔府被譽為“三孔”。“三孔”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其家族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于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曲阜也因為“三孔”的存在逐漸興起了蓬勃的旅游業,但是過度的旅游開發、不恰當的管理保護措施也導致了“三孔”文化遺產被破壞。
曲阜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當時的封建王朝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一旁依附于孔廟而建的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所居住的府邸;孔林則是孔子家族專用的墓地。孔廟是我國乃至當今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為健全、保存最為完整的祭祀孔子這一偉大思想家的廟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儒家思想的尊崇。“三孔”建筑群因為歷經2500多年的社會變遷和不停擴建,在一定程度上也凝聚了歷代建筑的精華,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體系有重大意義。因此,保護“三孔”也就是保護了中華文化的精髓。
2 具體的文化遺產保護措施與制度
對“三孔”文化的保護最為關鍵的就是如何合理開發。當前“三孔”文化遺產的損壞大多是因為旅游行業的過度繁榮,參觀人數過多,觀眾素質較低。因此,當地政府應該合理地規劃“三孔”文化歷史遺產的參觀項目,控制一定時間內進入文化遺產內部建筑群進行參觀的人數,確保不超過文化遺產所承受的上限。當地政府要明確文化遺產確實可以給當地百姓和政府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開發的基礎上的。對于現存的受損文物,政府要加派人員進行修復。當地政府要加大保護資金的投入,讓“三孔”文化遺產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管理保護,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商業化、利用旅游行業帶來的收益去維持管理。要明確文化遺產的主要價值是文化遺產本身獨特的文化價值,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華,而不是文化價值帶來的旅游價值。
前些年,“三孔”文物發生過水洗破壞事件,進一步反映出現有的文物管理制度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管理部門對于文化遺產保護認識的不到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在于所謂的利用只是利用了“三孔”的門票收入,而沒有挖掘孔子文化的內涵。這種運營模式只是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沒有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在運營上重商業效益、輕保護的管理絕不是合理的、科學的管理制度。當地有關部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要嚴格地規劃參觀路線和參觀人數,而不是無條件、無節制地追求商業效益。因此,當地文化管理部門和負責“三孔”文化管理的旅游公司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要對于現有的“三孔”文化管理人員、負責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增強管理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要把“保護壓倒一切”的理念貫徹到“三孔”文化保護過程中。在具體的文物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應該對現有的文物進行大規模的整理和修復,堅持經濟效益的獲取必須是在文物可承受范圍內。
在“三孔”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應當通過現代科技形成全方位的保護,要搭建人防、物防、技防為一體的文物安全防范系統。在建立現代化防范系統的過程中,要仔細地考察,慎重地選擇現代儀器,要確保文物不會因為現代化技術的入駐遭受二次破壞。
筆者認為,一些珍貴的文物不應該直接參與旅游項目的展出;一些具有重大意義、較為脆弱的文物,應該進行封閉式保護。在“三孔”文化的價值挖掘過程中,要明確文化的內涵屬性是高于文化遺產的商業屬性。一些極容易被破壞的文物,或者已經被破壞處于半維修狀態的文物,應該進行封閉式管理。對具體的展出項目要嚴格地規劃,如一些建筑物是否能拍照、是否能觸摸等。在“三孔”旅游項目中,對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要進行日常養護,如一些享譽中外的古樹名木,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先師手植檜、子貢手植楷。對于這些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修復的資源,管理部門要慎重地考慮是否對游客開放,如果對游客進行開放,要有哪些基本的保護措施。
在“三孔”文化遺產對游客開放的過程中,管理部門要加強宣傳,要著重強調“三孔”文化遺產對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性,要提高游客的綜合素質,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對于園區內的導游要進行專業性培訓,增強導游對于“三孔”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要聯合文物稽查大隊,加大對游客破壞文物行為的執法力度。
綜上所述,“三孔”文化遺產管理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對于管理和保護中出現的問題要責任到人。對運營和保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提早做好預防,要堅持把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放在第一位,因為文化遺產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我們這代人必須要保護好,把它留給子孫后代,也要讓子孫后代保護好。
3 “三孔”文化深度開發與利用
現階段“三孔”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僅僅只是在當地設立觀光區收取門票,而這種開發方式是非常淺顯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孔子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強的影響力。當地政府應該關注如何利用“三孔”文化遺產,向世界宣揚孔子文化,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儒家智慧的精華。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商業性效益應該放在文化宣傳效應之下。
因此,當地“三孔”管理部門應該成立孔子文化研究開發中心,要深入地探索孔子文化的內涵,從中挑選精華,擴大孔子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增加“三孔”的吸引力,增加世界對于中國的好奇心。而這個研發中心需要國家文物局牽頭,要組織全國研究孔子文化的優秀專家學者參與。同時,當地文化產業的經營人員、管理人員也應該參與到這個工作中,接受文化熏陶。
對于現有的“三孔”文化開發可以成立孔子文化展出公司,在妥善地保護好現有的“三孔”文物的基礎上,展出公司主要承擔舉辦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富有紀念性、知識性、中國特色性的展示活動。在這個展示過程中,展出公司要注意妥善保護好展出的“三孔”文物,健全管理制度。也可以成立孔子故里文化演出公司,主要是組織表演以孔子思想儒家思想為主題的文化節目,向全世界宣傳孔子故里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居住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也可以緊跟時代的潮流,在妥善保護好現有文物的基礎上,開發國際孔子文化節新節目,并對現有的孔子文化節加強管理。這些活動得到的經濟收益又可以反過來用到“三孔”文化管理與保護中。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三孔”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與利用中,首先管理人員應該端正態度,把文化遺產自帶的文化屬性放在第一位,要明確文物是一種特殊的稀有資源,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對文物的開發與利用要區別于其他的旅游資源。曲阜“三孔”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源,它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要是在“保護管理壓倒一切”的前提下進行。同時,“三孔”文化的保護與開發也應該以文化宣揚為重。在具體的管理中,政府應該帶頭優化管理結構,提高管理效率,深入地開發文化屬性。■
參考文獻
[1]劉天衢.曲阜孔廟建筑的文化特征淺談[J].當代旅游,2018(7):52.
[2]孔妍.“三孔”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7.
[3]王凱露,劉逸倫,呂雯雪,等.曲阜三孔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塑造[J].綠色科技,2018(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