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摘要:2017年財政部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2018年又印發《關于地質勘查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銜接規定通知》,要求地質勘查事業單位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為使地勘單位執行新制度后準確反映財務狀況運行成本、夯實政府財務報告和部門決算報表編制基礎,本文從地勘單位財政專項、自籌資金勘查項目、社會勘查項目、多種經營項目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下成本歸集與結轉及對應報表處理層面簡要分析,探討執行新制度后各類項目成本核算。
關鍵詞:地勘單位;政府會計制度;項目成本核算
政府會計制度應用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重大創新,這對執行了22年從未改革會計制度的地勘單位來說顛覆了長期的核算思維,是核算模式的整體性變革。但新制度著重體現政府職能和事業單位公益性的特點,沒有設立成本類科目,地勘單位原賬設置的成本類科目“地勘生產”歸集核算了財政專項項目、自籌資金勘查項目、社會地質項目等成本,新制度只是明確未完成的測繪、地質勘查、設計成果的實際成本在“加工物品”核算,已完成的實際成本在“庫存物品”核算,但對新賬核算方式、費用結轉路徑沒有做出統一規定。
一、財政專項核算及報表處理
(一)財務會計
1.核算
法1:考慮按《銜接規定》要求將原賬“未完地質項目支出”余額轉入“加工物品”、項目決算審計驗收滯后性及跨年項目成本核算一致性,雖項目已完工但未全面決算驗收,驗收前不核銷賬面總支出,新制度項目支出在“加工物品”歸集核算。
收到項目撥款記入財政撥款收入,當年項目完工驗收的,先將“加工物品”轉入“庫存物品”,再轉入“業務活動費用”,期末經“本期盈余”轉至“累計盈余”;項目跨年的,“加工物品”余額不結轉,年末只將當期收入轉入“累計盈余”,項目未使用資金轉入財政應返還額度形成下年結轉資金留用。待項目完工累計支出反映在“加工物品”,待驗收后先將“加工物品”轉入“庫存物品”,再轉入“業務活動費用”,期末經“本期盈余”轉至“累計盈余”,“累計盈余”余額反映結余資金。
法2:考慮財政專項項目一般是基礎地質項目,屬于“打工經濟”,支出與地質成果無關不能實現資本化,無論當年是否完工驗收,按謹慎性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項目支出直接在“業務活動費用”歸集核算。
當年末項目費用核銷清零,經“本期盈余”轉至“累計盈余”,“累計盈余”反映結余資金。這樣處理本質上與預算會計財政專項處理較一致。
2.報表列示
按前述法1:當年項目驗收,項目收入反映在收入費用表“財政撥款收入”、資產負債表“累計盈余”,項目支出反映在“業務活動費用”,結余資金反映在“累計盈余”。
項目跨年,本期項目收入在收入費用表“財政撥款收入”、資產負債表“累計盈余”,項目支出在資產負債表“存貨”,會使收入與費用不配比,導致當期本期盈余、累計盈余增大,虛增了賬面資產,直到項目核銷,資產和累計盈余才能同步減少得以真實反映。
這樣雖可完整反映總支出,但大多財政項目單位不擁有礦權,不能形成本單位資產,若項目金額較大,會造成賬面資產與凈資產大幅虛增。
按法2:一年一清算更注重預算執行率和年末結轉資金管理,更符合預決算要求,雖“業務活動費用”年末為零,但跨年項目可設置備查賬建立成本鏈條,開展績效評價等工作。
(二)預算會計
1.核算
預算會計財政專項項目收入與支出中按照收付實現制核算,年末無論項目是否完工驗收,當年核銷年末清零。
收到撥款記入“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記入“事業支出—財政撥款支出—項目支出”,年末將收入與支出轉入“財政撥款結轉—本年收支結轉”,最后轉入“財政撥款結轉—累計結轉”,差額反映項目本期結轉資金。待項目審計驗收后將符合結余性質的資金轉入“財政撥款結余—累計結余”。
2.報表列式
項目收入反映在預算收入支出表財政撥款收入,本期支出在事業支出,預算收入與支出相配比,形成本期預算收支差額,結轉結余資金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和財政撥款預算收入支出表年末財政撥款結轉結余中,可以準確反映預算收支情況,滿足部門決算需要。
(三)本期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分析
按法1因兩種核算口徑大相徑庭,收到撥款當期會使本期盈余與本期預算收支差額不能匹配,按該事項性質和金額的重要性,應在本期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情況表中的“其他事項差異”單獨列明披露。與政府財務報告對項目支出編制口徑與列報也存在差異,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要對此調整。所以需謹慎使用“加工物品”后續計量。
按法2兩種核算不存在差異。
二、自籌資金勘查項目核算及報表處理
(一)財務會計
核算:發生時在“加工物品”歸集,待形成自有礦業權等權利時,先結轉至“庫存物品”,再轉至“無形資產”。
報表列示:成本期末反映在資產負債表“存貨”,形成相關權利時,在資產負債表“存貨”或“無形資產”。
(二)預算會計
核算:成本發生時記入“事業支出”,經“其他結余”,結轉至“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最后轉入“非財政撥款結余”。
報表列示:支出期末反映在預算收入支出表“事業支出”,收入反映在“事業預算收入”,收支差額反映在預算結轉結余變動表“非財政撥款結余”。
(三)本期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分析
期末當期發生的自籌成本會造成本期盈余與本期預算收支差額存在差異。
三、社會勘查項目成本核算及報表處理
(一)財務會計
核算:法1:新制度未設置成本類科目,成本發生時在“業務活動費用”歸集,期末未結算或未完工項目成本從“業務活動費用”轉回“加工物品”,這樣可能會影響財務軟件的報表取數,但如果不轉回,可能造成收入費用不能配比,不利于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