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中職學生家庭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的輔助,因此,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把控好學校教育這個大背景,創設環境,優化方式,有效提升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是學校和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本文立足于中職學生家庭教育,淺談了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學校應當如何去優化教育環境,有效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關鍵詞:中職學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環境優化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一個旁支,是人才培養的一大途徑。在教育方面,我們面臨著很多不同類型的問題,其中家庭教育問題凸顯的尤為突出。針對中職院校學生的教育問題,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學校教育指導下,不斷的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才能對學生本身的教育起到一定意義。
一、中職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關系的不和諧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對的思想觀念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家庭在日常生活當中演變出很多矛盾,甚至因矛盾導致離異的情況。家庭關系不和諧造成的緊張氛圍,直接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如一些孩子情緒不穩定、心理陰暗等等,都與家庭關系和諧與否有著緊密關系。除此之外,矛盾糾紛較多的家庭,父母沒時間顧及孩子們的內心感受,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溫暖,自然而然會產生逆反心理。
(二)家長長期積淀的不合理教育模式
當下家庭教育中呈現出來的主要問題,還包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模式不適應。在我國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當中,部分家長不能夠正視孩子中考失利選擇中職學校就讀的實際情況,仍活在理想主義當中,迫使孩子按照過高的要求和目標生活;有的家長存在思想弊端,認為孩子就讀了中職院校以后就喪失前途,因此對孩子不管不問,甚至打罵厭惡孩子,對孩子的教育更是持放任自流的態度;更有甚者,認為孩子還小,與此放逐到社會上學壞了,還不如花點錢讓孩子在中職院校里受老師管教,自身對教育根本不上心。
(三)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部分家中缺乏主動性,不愿意和孩子進行主動交流。有的家長是孩子有問題時候才詢問,平時根本沒有多余的對話。這樣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和家長的基本交流,無論是情感上還是生活中,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二、有效加強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一)喚醒家長責任意識
當下很大一部分中職院校的家長,對于自己所應該擔負的教育孩子的責任意識淺薄,不能夠正確對待和履行作為家長的責任。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該起輔助性作用,幫助家長們喚醒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應該背負的責任意識,讓家長認知到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在于家庭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及“馬太效應”,以“窮著越窮,差著越差”的原理去進行分析,如果還是讓再讀中職院校的孩子隨意成長,那么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差。
(二)指導家長正確開展家庭教育
因勢利導的指導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是學校輔助不斷優化家庭教育環境的一項重要程序。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與學校相互配合,在細節上鼓勵子女,讓他們擁有前進的動力;在教育內容上,家長應該把眼界放寬,不要僅僅盯著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而要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在教育方式上,要摒棄固有的家長式作風,切勿體罰打罵孩子,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三、改善家庭教育,優化教育環境
(一)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要想在日常生活當中穩定家庭關系,就必須有意識的去培養家庭氛圍,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開展教育的必要前提。家庭氛圍對于孩子們來說,無論是激發智力還是陶冶情操,亦或者是塑造個性,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響,中職院校的學生在融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自然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轉變家庭教育方式
為了使中職院校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作為家長必須轉變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為重,在塑造家庭關系和創建家庭家風時本著發揚民主理念,尋求利于孩子發展的教育手段。摒棄之前固步自封的家庭教育觀念,多與學校教師溝通,選擇科學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去和孩子們溝通交流。
(三)改善親子溝通方式
家庭教育離不開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讓溝通更加科學化?對于家長來說,應該掌握溝通的主動性,在了解孩子的過程中傳遞來自家庭的關愛。學校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場所,一舉一動都折射出了學生們的喜怒哀樂。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經常性通過電話或者微信與教師保持聯系,對接孩子近期在校表現,而后尋找話題和孩子展開交流。唯有從實際出發,去改善親子之間的交流方式,才能創建優質家庭教育環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的發展不管對于家庭還是學校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唯有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才能為學生創建一個健康優質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們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華.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合作的生態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0).
[2]王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6):69-70.
[3]祁俊來.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孰重[J].新校園(中旬),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