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明
【摘要】2011年,幼教改革的春風吹拂全國各地,優質的公辦幼兒園猶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所所硬件軟件配備高起點、高要求的公辦幼兒園吸引著家長們的目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部分辦園水平偏低的民辦幼兒園倍感壓力,他們面臨著或生存、或淘汰的選擇。這時候,實施學前教育片區管理是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筆者就日常片區管理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建章立制、結對幫扶、豐富活動、優化師資等提高學前教育片區管理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 片區管理 實效性
實施學前教育片區管理是當前學前教育大發展時期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快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解決當前學前教育管理過程中人員緊缺、管理不到位的有效途徑;是健全和完善學前教育管理機制的重要舉措;是盡快實現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有力措施。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學前教育片區管理的實效性,進一步提高各類幼兒園辦園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區域內各類幼兒園的健康、均衡發展?筆者就日常片區管理的實踐經驗,提出如下淺見:
一、建章立制確保一軌同源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有效開展片區管理工作最終還得落實到具體的制度上。由于片區范圍大,又是跨園開展活動,具體工作實施起來難以步調一致,只有完善片區管理的制度,以制度促規范,努力做到有章可循、一軌同源,方可確保片區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
我片區在日常實踐中通過不斷反思,逐步完善各種制度的建設。如:
1、片區會議制度。每學期初,圍繞工作重點,召開教研片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研究制定片區工作計劃、活動方案,總結交流片區工作。
2、片區年會制度。每年舉辦一次片區管理年會,開展成果展示、工作觀摩、專題論壇、教研教改和管理經驗交流等活動,推動片區間交流學習。
3、交流互動制度。提倡園際交流互動,通過參觀、展示、成果匯報等,借鑒各園在校園文化建設、保教管理、園本教研、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辦園特色、成功經驗,增進園際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4、資源共享制度。發揮各自優勢,在師資、設備、信息等各方面做到資源共享,使之形成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借助片長園網絡陣地,搭建園際之間網絡交流互動平臺,溝通教育教學動態,傳遞保教工作信息。
5、輪流承辦制度。各園輪流承辦,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科研活動,既能借鑒幼兒園辦園特色、成功經驗等,又能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以便下一次進行整改。
6、巡回指導機制。片區組織人員不定期深入片內幼兒園開展指導工作,采取“診斷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提供專業指導”的工作流程,指導成員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促進辦園水平均衡提高。
7、活動報備制度。及時向聯系人報備活動時間、內容,并邀請共同參與活動。
8、總結推廣制度。學期結束及時向教育局和進修校相關部門傳送信息,總結并反饋活動情況和經驗。
在這些制度“保駕護航”下,片區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實施,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常態化。
二、結對幫扶促進雙向互動
促進園際協作共進、縮小園際間辦園水平的差距,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片區工作的最終目標。為了形成有效地結對幫扶,應積極構建科學幫扶梯隊,建立良性的運作機制。
1、園與園結對:為進一步發揮優質園的示范、輻射作用,根據片區實際情況劃分指導園和成員園。各指導園根據所指導的成員園的辦學現狀,進一步劃分初級園和提高園,并根據成員園的實際情況與所指導的成員園簽訂結對幫扶協議,明確雙方職責、工作內容及幫扶舉措,確定幫扶目標、從管理、保教、安全等各方面進行結對幫扶。如:首先緊扣被幫扶幼兒園的特點和需求,確定階段目標與專題活動;接著指導園帶領骨干教師深入成員園給予深入細致的幫扶指導。這樣的幫扶對成員園及其教師來說示范、指導作用更為直接,能夠有的放矢地解決成員園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同時也便于指導園教師全面了解成員園一日生活組織安排中亟待改善的問題,加強片區內指導園與被指導園間的交流與互動,達到保教質量的同步提高,共同發展。
2、師與師結對:根據各自教師的特點,有選擇地安排指導園教師與成員園教師結成“一對一”師徒關系,簽訂結對協議,互留電話號碼與QQ號、微信號。結對雙方分別從班級管理、目標制定、教案書寫、活動設計、如何研課等方面作有針對性的指導,一對一溝通、面對面研討。這樣堅持對象針對化、內容實效化、形式多樣化的幫扶路徑,教學相長,有效地促進了雙方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豐富活動形成三維一體
片區管理為園際交流搭建了廣闊的平臺,那么如何立足這一平臺讓園際交流更深入、更有效?開展豐富的活動無疑是最有力的抓手。
1、做好片區“教學常規”教研,加強對成員園一日活動常規落實情況的檢查和指導,以常態、互動、規范為重點,進行有效的指導與服務。每學期組織片區幼兒園開展形式靈活、內容多樣的主題環境研討、展板學習研討、早期課題研討、教師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鼓勵教師參與指導園園本教研,組織教師到指導園觀摩教學、觀摩早操學習、觀摩教玩具制作等活動,從而實現教研經驗全區共享,教研能力共同發展。
2、開展亮點研討活動,通過“專家指導”、“經驗交流”、“送教下園”、“熱點調研”、“園際帶徒”、“名園開放”和“Q群微信群互動”等多種形式,進行區域合作研修、同課題研究和經驗交流等活動。
3、搭建教師展示平臺,結合各種節日開展相關活動。如,“三·八”婦女節,組織片區內教師開展相關聯誼慶祝活動;元旦組織片區內教師開展“趣味運動會”……活動的開展將為有特長的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打破園際教師間的隔閡,促進教師的交流,融洽教師的情感。
這樣以活動為抓手,將有效提高研修效益,促進園際教師間的業務與情感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協助共進,促進各園的均衡發展。
四、優化師資 力求百花爭艷
提高教師個人素質是片區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務。片區工作中應著眼教師成長,優化師資隊伍,通過送教下鄉、專題研討、專題講座、課題引領、扶持骨干等形式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1、送培送教,觀摩中促成長。在片區管理與教研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骨干教師觀念引領、行為導航的作用,通過送培送教,搭建園際間教師交流的橋梁;與骨干教師近距離交流,開闊了成員園老師的視野,明確了教學研究的方向,使其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方面受到諸多啟示。這種骨干教師送培送教的形式,使成員園教師不出園門就能觀摩到較高水平的教育活動,很好地幫助她們從教學上“脫貧”。
2、專題研討,互動中促成效。立足在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上展開專題研討。收集幼兒園、教師實際教學中普遍性問題和困惑,嘗試“傾述困惑——提煉問題——確定主題——專題研討——獲取經驗——共同提高”等一系列活動流程,把專題研討的內容真正定位在教師最需要的解決點上。如:有一部分教師提出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開展區域活動這一問題,片區可以展示課例、開展現場園本交流對話以及組織觀摩等專題研討活動,來真正解決這一實際問題。
3、專題講座,培訓中探實效。提升教師素質,是促進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而長期以來,由于經費緊張,師資力量薄弱,農村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一直很少,信息閉塞,教育理念滯后,嚴重影響農村教育改革的發展。因此,片區可以大力開展集中全面培訓,著力解決基礎性、普遍性的問題。如:聘請專家針對片內教師組織開展了專題講座《促進教師觀察解讀幼兒能力提升的策略與方法》;對新修訂的《領域活動指導》)用書進行了解讀及使用介紹。……這樣專題講座對農村幼兒教師的指導作用更有針對性,更能凸顯幫扶工作的實效性。
4、課題引領,研究中求成效。“科研興園”、“科研興教”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了促進片內各園的教科研能力,我們依托中心園、示范園在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中,吸納片區內各園教師參與,通過現場教學觀摩、教學反思、集體剖析研討等形式,讓教師提升了理論,豐富了實踐,真正做到在實際研究中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的教育,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于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逐步實現幼兒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縮小鎮村差距,讓各類幼兒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片區管理實踐表明,只有通過建章立制、結對幫扶、豐富活動、優化師資等行之有效的途徑,才能有效提高片區管理的實效性,進而發揮片區管理功效,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攜手共進,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