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因此,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正在不斷提高,創新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大部分企業追逐的目標。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高校應積極發展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成為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將對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分析,探討相關機制在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在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中,校企協同以及成為主流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培養模式的實現,能夠有效的縮小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的差異,培養出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在目前的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創新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必須具備優秀的創新能力,能夠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為了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必須建立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符合創新應用型人才要求。
一、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探索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校企協同體化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必須滿足以下幾方面要求:
(一)實現校企多方協同
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需要以學校為主導,并與企業、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全面合作,通過積極的交流,對實踐教學項目進行拓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更多的接觸到與企業相關的教學要求,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二)實現教學內容的協同
在實踐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內容有實驗、實訓、綜合實踐、創新訓練以及工程實踐等,這些教學內容共同組成了具有連續性、系統性特點的整體。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保證實驗、實訓、實踐以及實習等環節的鏈協同性,使協同教學理念貫穿實踐教學內容。
(三)學生能力協同培養
為了滿足企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中,能夠使學生明確綜合能力的培養目標,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
(四)實現立體化培養
為了使學生滿足企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需要應用存在多專業較差情況的立體化培養模式。在這種培養模式中,學生通過多個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對這些專業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發現其中存在的聯系,實現立體化培養。
二、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實踐
在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的實踐過程中,不但需要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創新能力教育,實現立體化培養,實現逐步拓展,層層遞進,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要從課程內容入手,并在實踐環節中體現多專業的交叉,實現不同專業知識的整合,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成為創新應用型人才。
(一)設置素質培養課程
通過立體化培養機制的建立,能夠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設計,保證創新教育模式中課程內容的較差性與前沿性。通過通識教育與拓展教育,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在校企協同的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人文科學素養,積累更多工作中需要使用的知識與能力,形成良好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服務意識。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立體化培養機制中,需要在創新理念下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其中校企協同是主要的培養方式之一。對于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的提高,是衡量實踐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也是實踐教學的目標。因此,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需要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立體化培養機制的建立
立體化培養機制的建立,需要從相關課程內容以及實踐教學的設置方面入手,實現多專業交叉,實現不同專業知識的整合,實現專業較差創新。采用多專業交叉融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各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使學生不僅掌握本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能夠掌握其他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使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豐富,有利于他們具有更強的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立體化培養機制的建立,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多專業交叉知識及較強的創新精神與綜合實踐技能,并且具備較高的綜合競爭力與創新能力,善于發現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現有工作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不同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夠通過獨立或團隊的形式解決問題,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應用實例
“助力遼寧制造—創新創意應用型人才立體化培養”的目標是鏈接院校和產業,依托線下和線上營銷手段,依靠教師和能工巧匠,結合理論和實戰,依托區域經濟大政方針和具體教學,實現立體化創新創意人才的立體培養體系。
2016年,遼寧工業大學尤艷偉“關于遼寧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提出根據現階段裝備制造企業智能化、服務化、網絡化的變革趨勢,對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科學有效的綜合研究,是提升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2015年中國裝備制造企業100強中,隨機選取16家企業作為建模樣本,綜合運用因子分析法、灰色綜合評價法建立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模型,采用系統聚類分析法對評價模型進行有效性檢驗,實現不同評價方法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在此基礎上,選擇13家遼寧裝備制造企業作為評價樣本,動靜結合地對遼寧裝備制造企業企業國際競爭力水平、競爭狀態進行系統分析。同時,運用變量貢獻率分析法進一步確立了影響遼寧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重要因素和一般因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遼寧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2014年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岳玉珠、饒倩所做的遼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提出,遼寧是我國的工業大省,曾有"東方魯爾"之美譽,裝備制造業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然而也存在著高市場占有率與低的經濟效益并存、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弱的現象。根據國內外產業集群理論的分析結論,借助規范的統計分析方法研究遼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影響因素,有助于發現制約遼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而找到構建遼寧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路徑。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并應用校企協同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能夠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跨學科交叉能力。通過校企協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形成集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一體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分層次、多模式、多規格的人才培養,使他們能夠滿足企業對創新應用型人才需求。(作者單位: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助力遼寧制造——創新創意應用型人才立體化培養研究。課題編號:LZY1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