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李彤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加,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速老齡化的階段,老年人相關問題的解決也隨之迫在眉睫。國家提出了許多解決老年人問題的社會政策,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老齡化的現狀做一個闡述,列舉出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的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社會服務政策的相關分析。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老齡化的現象也在不斷加劇,聯合國對老年人的定義指的是60歲及60歲以上的人口,而人口老齡化指的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了該地區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了該地區的7%,就表明該地區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根據我國歷次人口普查的資料我們能夠得知,從2000年起,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經超過了10%,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了7%,老年人口占比已經超出了聯合國對老齡化定義的標準,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2.22億,占人口總數的16.1%,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44億。在發展過程中我國老齡化呈現如下特點:老齡人口基數龐大、老齡化速度快、老齡人口撫養比偏大、城鄉老齡化發展不均衡等特點,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口結構將從成年型轉向老年型并向高齡老年型轉變。針對我國老齡化的現狀,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其中包括老年社會服務政策,主要是解決我國養老方面的問題。本文對老年社會服務政策提出分析,對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有影響意義。
二、我國社會服務政策類型
我國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主要分為五大類,對我國老齡化的現狀提出不同方面的針對性政策,主要是
第一類是有關老年人經濟供養的政策,即由誰和如何為老年人提供維持其基本生活的費用,主要用來解決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問題,使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這一類主要由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支撐。在老年社會保險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制度在內的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在老年社會救助方面,國家將不斷加大老年社會救助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過去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低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保障因災因病等支出型生活困難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在老年社會福利方面,國家將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福利的發展模式,發展適度普惠型的老年社會福利事業,研究制定政府為特殊困難老年人群購買服務的相關政策。
第二類是有關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提供的政策。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是各種疾病的高發人群。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65歲及以上年齡組的兩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發病率也顯著提高,由此可見,老年人的醫療和康復服務問題成為中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意義重大的老年人問題。我國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提出了四項基本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和隊伍建設,將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納入各地衛生事業規劃;開展老年疾病預防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建立健康檔案,并組織老年人進行定期檢查評估,開展綜合干預;發展老年保障事業,廣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識,增強老年人運動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識。
第三類是有關老年人日常照顧的政策。主要是解決由誰和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以及由誰承擔老年人日常照顧的費用。在我國主要是發揮傳統家庭的作用,由家庭來實現養老的支撐作用,并且通過家庭來給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同時也要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通過動員國家、社區和企業三方的力量,來實現社區的日間照料和家庭的夜間照料相結合,有效解決社會養老的問題;最后統籌發展機構養老,提高老年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給老年人更多的關懷,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加強對養老行業的監督,保證高質養老切實可行。
第四類是有關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即為老年人提供關愛寬松的社會環境、充足的活動場所和活動設施,使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70第71條明確規定老年人擁有發展精神文化生活的權利。我國老年人教育和娛樂服務體系相關措施主要包含加強老年教育工作,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加強老年文化工作,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加強老年人體育健身工作。對社會和社區中供老年人休閑鍛煉的基礎設施要加以完善,鼓勵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落實老年人關愛政策,注重培養社區養老氛圍。
第五類有關老年人權益保護的內容,主要是要政府切實履行責任,繼續加強老齡法制建設,繼續加強各類養老服務措施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同時要支持專業運營的社會化服務,主要是針對高齡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的專業化服務,保證服務的精準到位;同時要健全老年人維權機制,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將老年人的權益保障落實到位;加強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養成青少年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三、對老年社會服務政策的相關分析
以上是我國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所包含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將對其進行有關價值、經濟、政治和和社會的四方面分析。
(一)價值方面的分析
社會政策具有價值關聯性,因此社會政策有關的價值爭議主要體現在對公平和效率,自由與控制、個人與集體,以及人道主義與人權的價值立場和態度等方面。
首先公平和效率永遠是一個國家實行社會政策必須兼顧的兩個重要方面,雖然它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但卻不是截然對立的。在我國社會政策的實施中,公平指的不是絕對平等,而是相對平等。我國的老年社會服務政策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人口實行的相關政策也是有所差別,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是我國在根據農村和城市地區的差異實行的因地制宜的養老社會政策。如果在具有不同情況差異性的兩種情況之下實行同樣的政策只會適得其反,不僅將靴子套錯了腳,還走不了路。這是一種兼具公平與效率的行為。
其次是自由與控制,個人與集體。在這里,自由指的是個人的自我決定權利以及不妨礙其他人權利的自我約束,社會控制是與天生的自我約束不同的另一種由外部產生的行為約束,主要是通過社會性行動來調節人的行為,使之與既定的社會規范保持一致的社會過程。我國老年社會服務政策中有關社會保障體系中國家養老保險以及企業養老保險的強制收繳體現的就是個國家對老年人未來的社會生活保障進行的一種社會控制,而自愿上繳的私人保險則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個人自由,雙方面結合能夠使得人們更好地保障未來老年生活,也使得我國老齡化社會負擔相對減輕。個人定制養老保險是一種個人行為,而國家的強制收繳體現的則是一種集體行為,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是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的,社會政策的實施是一種更好地將人與社會鏈接的手段。
最后是人道主義與人權。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傳承了幾千年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范,人道主義關注的是人本身,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弱者”,需要關愛以及尊重幫助,而保障老年人的健康以及服務是最基本的人權,這是老年人應該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我國老年社會服務政策的實施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專門地關注老人、關愛老人,并且尊重和維護老年人的權利,契合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發揚了人道主義精神保障了老年人人權。
(二)經濟方面的分析
社會政策的發展水平的測量角度可以分為三個,一個是社會福利的投入指標,及政府投入與民間投入;第二個是社會政策的直接成果,指的是每個方面的不同成果;第三個是社會政策的收效。其中第二個指標所反映太過片面第三個衡量角度有臺過于抽象,所以一般都使用第一種測量角度。社會政策對經濟方面的影響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個是從影響生產力的角度,另外一個是從影響分配過程角度。從影響生產力角度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負擔,勞動力人口的比例下降,社會總體的養老負擔加重會導致生產力的降低,而我國社會養老服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會勞動力養老的壓力,有利于促進勞動再生產。另外,在老年人的扶持照料中會同時產生一批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產品,能夠有效吸收一些較為年輕的老年人以及一些勞動力,能夠有效帶動市場就業。從影響分配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分配主要是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我國老年社會服務政策主要是實行再分配的分配方法,通過社會養老保險以及一些養老補助養老設施方面的政策,能夠有效對老年人的生活進行兜底,并且兼顧不同地區老年人生活情況的差異性。
(三)政治方面的分析
社會政策的政治方面的分析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闡述,有關國家在社會福利中扮演的角色問題各種觀點不相一致,但是有一點很明確,社會政策在體現國家性質和完成國家功能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這點上我比較贊同“第三條道路”的觀點——國家在社會政策體系中承擔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責任,但同時反對完全依賴國家,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政策行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看重家庭、社區和有關組織的關系,但由于近幾年家庭功能的弱化導致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多,由此需要老年人社會服務政策的實施,傳播尊老敬老愛老的價值美德,強化家庭的養老功能,有效減輕社會負擔,同時支持社區的養老機構發展,實行日間照料,通過社區養老服務將社區和家庭的養老功能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養老效果。這既能適當發揮國家的作用,又有效結合了社會資源。
(四)社會方面的分析
社會政策對社會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我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影響著社會的正常發展,而相應社會政策的出臺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武器,減輕了老齡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社會政策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老年人擁有他們應當享有的權利和自由,而身體機能的弱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夠很好地安享晚年,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和方法養老,這一直是困擾我國養老的重要問題。而國家老年社會服務政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養老體系,從養老保險到公共服務設施的有效建立,從強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到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這一切都是在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社會生活質量,有利于建成和諧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滿意度。
通過對我國老年社會服務政策進行的有關價值、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相關分析,會發現社會政策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一道防線,能夠有效解決我國社會問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一個國家,絕對不是撂挑子什么都不干也絕對不是什么都控制的,而是在采取手段適當調節時也把充分的權利交給社會交給人民。(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