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紅
本文主要研究我國國有企業去杠桿化問題。研究發現,我國目前國有企業杠桿問題依舊突出。對此,本文認為我國現階段應立足債務現狀,改善杠桿結構,合理規劃去杠桿,重點關注國有企業,并實行差異化去杠桿策略。
一、政策背景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針對經濟新常態的實際情況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戰略,并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形成了“三去一降一補”這一具有重大指導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經濟工作部署。 “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目前,我國非金融國有企業杠桿率相對較高。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去杠桿”的重中之重。
二、中國國有企業杠桿率分析
(一)杠桿率的內涵及測度
1.宏觀杠杠率。一個經濟體整體的杠桿率通常用宏觀杠桿率來度量,根據負債總額除以GDP得出,具體而言,根據負債不同的負擔主體,總桿杠率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政府部門杠杠率、居民部門杠桿率、非金融部門杠杠率、金融部門杠杠率。
2.微觀杠杠率。微觀杠桿率即資產負債率,根據企業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得出。
本文著重分析微觀杠桿率。
(二)中國國有企業杠桿率現狀分析
據財政部資產管理司公布的數據, 從資產端看,中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018年為1787482.9億元, 2017年底為1517115.4億元,2018年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約為17.8%; 從負債端看,2018年底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總額1156474.8億元,2017年底為997157.4億元, 2018年國有企業負債總額較2同比增長16%。從微觀杠桿率即企業資產負債率來看,2018年底,中國國有企業總體資產負債率為64.7%,2017年為65.7%,降低了1%。
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研究報告數據,2017年我國民營企業為主的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從55.5%,2018年抬升至56.5%,我國民營企業的杠桿率在2018年有所上升。這背后的原因在于,2018年民營企業資產的增長速度略低于負債的增速,實際上民營企業2018年資產和負債的增長速度都較低。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負債總額增長了16.0%,資產總額增長了17.8%;不管是資產還是負債,國有企業的增長速度都遠遠高于民營企業。但由于國有企業資產增速略大于負債增速,從而導致了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的下降,但要清楚的認識到,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總體上仍高于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國有企業債務規模占非金融企業債務的比重仍在上升。根據估算,2018年國有企業債務占非金融企業總體債務比例為66.9%,比2017年增加了5.5%。從另一方面看, 2018年國有企業負債總額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為196.8%,國有企業的狀況仍不容樂觀。而工業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2018年這一比值僅為62.7%,遠低于國有企業。因此,僅從收入對償付能力的支撐力度來看,國有企業的債務風險依然較重。
以上數據說明,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國有企業去杠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國有企業依舊占據比較大的比重。國有企業去杠桿依舊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
三、政策建議
國有企業去杠桿,首先要切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可以考慮吸收更多的民間投資,一方面,緩解國有企業高負債,另一方面民間資本的注入可加強經營約束和增添企業活力。
其次,國有企業要想方設法提高自身效益。要矯正不恰當的資源配置,提質增效,推動企業持續的盈利增長,從而降低實體經濟的杠桿率。
再次,金融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在信貸資源配置管理上要注重考慮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而不僅是考慮資本性質,要實現資金的均衡配置。(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基金項目:四川大學錦江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研究——以制造業行業XX公司為例》;項目編號:QNJJ-2018-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