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財務會計本身暴露出的問題和市場競爭對會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這一轉型工作遇到各種挑戰,但會計人員應保持信心迎接挑戰。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概述
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和反映,為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有關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狀況等財務信息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最終工作成果通過財務報表反映,其數據完全來自于企業已經發生了的經濟業務活動,是一種事后的記錄和反映,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經濟管理活動。
管理會計在百度百科中被定義為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呈現出的報告格式自由,以滿足管理層需求為唯一目標,且報告內容多為內部使用,一般不面向大眾公開。管理會計報告數據來源更為廣泛,不僅以歷史信息為基礎,同時考慮預測,并且其財務信息只是報告組成中的一部分。相較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更注重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管理會計是一種積極的經濟管理活動。
二、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因素
(一)財務會計本身的缺陷
財務會計是一種事后的核算與反映,對經營管理中的瑕疵缺陷和各種風險視若無睹,不會去探究造成一種不良結果的成因及其改進措施,只是擔負著將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向利益相關者如實報告的責任。就這一目的來看,財務會計是脫離于企業日常運作的,并且不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并且由于財務會計工作的瑣碎,在準備財務報表的過程中又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這種行為太不經濟。企業當然不希望會計部門作為一個純成本中心,也期待著能為企業帶來實際的回報。成本會計可以彌補財務會計這一缺陷,成本會計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改進優化指導,對經營決策的制定參與規劃和選擇,可以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流入。
(二)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財務會計工作本身標準化程度極高,工作內容大量重復,在人工智能逐漸發展的現代,很容易被取代,比如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使極少數的會計人員和機器就可以完成一個大集團公司的整個財務會計工作,而且通過機器完成的工作更準確迅速,這使很多財務會計人員面臨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不得不向管理會計轉型。再者,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信息不再稀缺,它能夠記錄并提供大容量實時更新且多樣性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可以通過程序挑選出管理層需要的信息,這促使財務會計人員從傳統工作解放出來并且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三)新經濟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黨的領導下需要滿足經濟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下面臨著更大挑戰。這種挑戰來自于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是各行各業都要面臨的問題。不僅如此,同一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挑剔的客戶,高話語權的供應商,有競爭力的競爭者,蠢蠢欲動的未來進入者,甚至是其他行業隨時可能產生的替代威脅,都要求企業思考如何將企業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優的配置,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督促企業不得不將眼光更多的放在未來的盈利能力上,而不是盯住財務報表上幾個數字,更何況這些數字只是過去的小結,又局限于財務信息,使參考角度過時又片面,難以對企業未來經營決策的制定提供多少有用的參考。這個時候,管理會計的好處就不言而喻了,它不僅關注財務信息也關注非財務信息,利用歷史數據也進行預測,從企業愿景出發,將一切服務于企業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信息糅合在一起,提供多種方案思路供管理層選擇。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面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對管理會計認識不足
傳統的企業管理層會認為管理企業、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做規劃做選擇制定路徑是管理層的職責,而會計只是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部分,沒有重要到需要將管理會計的職能提高到參與企業管理的過程中。現實情況下,這種想法很常見,雖然一些企業管理者開始認識到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層做決策控制和監督等多環節,但他們僅僅將管理會計人員放在某一個業務流程中,比如說采購、生產、裝卸等的任何一個過程,去研究發現更高效更高質量的業務流程細節,這種做法局限了管理會計的職能,輕視了管理會計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可能性。并且如果沒有管理層的大力支持,很多環節管理會計沒有權限接觸,很多數據沒有能力拿到,而且戰略大方向需要管理層的指導才能更深刻的領悟。沒有得到管理層的重視和大力支持,管理會計工作本身可以帶來的巨大優勢會大打折扣,而且會使管理會計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即便是及時發現問題也會因為缺乏管理層的信任和支持難以立刻做出有效應對。
(二)管理會計人才匱乏
現行企業會計崗位設置,絕大部分都是財務會計崗位設置,財務會計工作重復性高又瑣碎細致,讓會計工作人員一心扎進憑證票據中難以抽身,他們對數字的關注已經成為工作時的本能,但這種關注又只限于將數據呈現出來,對數據的分析解讀漠不關心。不過財務會計工作人員接受的職業教育確實是關于如何做報表等,無論是會計崗位設置中的哪個職位都好像在告訴財務會計人員財務會計就是一個后勤工作,日復一日僵化的工作流程使財務會計人員越來越缺乏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與熱情。而且對管理會計工作來說,只有意識和熱情并不足夠。管理會計需要專門的會計技能和過硬的管理綜合素質,它對會計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二者融會貫通。對于已經工作的人來說,更需要的是考取資格證書來補充管理會計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執業能力,并且多多參與管理實踐,學以致用并且結合企業具體情況找出最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會計工具。而還未邁進工作崗位的在校大學生等,應該多多學習管理會計知識,學習相關理念,要從國外先進經驗中總結和延伸出符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的管理實踐,多多了解實踐實例有助于更好的邁進工作崗位。新知識新理念從學習接受到完美實踐有很長的路要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
(三)管理會計體系不完善,工作標準不健全
在我國管理會計剛剛起步,不論是理論體系還是業務實操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以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來說,我國絕大部分的理論來自于外國,這種繼承有其優勢,可以節省我們探索完善的時間,同時又帶來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沒有完全切合我們發展需要的理論體系,在原有基礎上修修改改為我們所用甚至需要更多的精力,這不僅要求管理會計人員對外來的理論體系吸收理解還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加以補充。在企業中又存在著因為對管理會計缺乏充分認識的問題,管理會計業務標準難以合理確立甚至是難以確立,這也導致管理會計人員考核制度難以建立,這些制度上的缺陷并不利于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
四、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啟示
雖然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管理會計本身就是基于解決問題才出現的,沖突和矛盾并不表示無法轉型,只是在轉型的路上有門檻有挑戰,門檻邁過去了挑戰接住了都會使會計人員在轉型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更踏實有力,這對于會計人才建設大有裨益,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出一份力。作為會計人員,一定要注意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的結合,在理論中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對于會計人員大集體來說,相互之間要多幫助多扶持,在交流學習中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和完善,不可輕視一加一大于二的巨大能量。(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