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本文主要研究財務管理概念框架的幾個問題:財務管理外延范圍廣泛;財務管理框架需要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如何界定會計和財務之間的本質區別;難以確定財務管理概念框架的起點和終點。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討論,并初步提出解決的意見。
概念框架可以說是學科構成的基石,能夠起到對整個理論體系的貫通作用,能夠建立學科的基本命題,而且概念框架會比較全面得覆蓋學科的哲學范疇。仔細研究我國現有的財務管理學基本概念系統,可以發現涉及到的范圍存在缺失,而且已有的范疇也有很多交叉地帶。
一、財務管理外延范圍廣泛
建立財務管理概念框架,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財務管理外延。比如對經濟學的研究就把經濟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經濟學,另一部分是應用經濟學。再比如在研究會計學時,將會計學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管理會計,另一部分是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有著較強的包容性和裂變性,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界定財務管理學的外延范圍,還需要細分財務管理的科目。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學科有投資學、企業資本運營以及企業價值評估和國際化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外延覆蓋范圍廣泛這一特點無疑加大了概念框架確定的難度。在確定財務管理框架時,必然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準確界定學科的內涵,準確確定學科外延的范圍。客觀的來說,概念框架屬于一種原則性問題,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宜粗不宜細,而且研究這一性質的問題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位。為此概念框架的確定應該遵循概括性和包容性原則。
二、財務管理框架需要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財務管理的發展歷程角度出發,建立的財務管理框架需要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總結理論發展演進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財務管理理論的升華,也就是說要達到最高層次的凝練水平。建立概念框架要汲取理論精華,更要集前人理論之大成。體現前人的理論共識,體現對發展變化環境的創新,最重要的是要為后人留下一個邏輯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要有廣闊的創造發展空間。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財務界的研究學者們給出了很多約定俗成的概念,而且很多的概念已經發展成熟,成功獲得業內人士的認可。在研究概念框架的過程中,應該對這些概念有所體現,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拾遺補缺。此時建立的財務管理概念框架會較大程度繼承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在未來的研究中業界的研究學者應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概念能夠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同時概念也是一種思維形式。這種屬性只一類對象共同擁有,而且也只有這一類對象具有這種屬性。
三、界定會計和財務之間的本質區別
確定財務管理的要素是建立財務管理概念框架需要完成的關鍵任務,這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命題,與此同時這一問題也有著很大的爭議,確定起來也十分困難。比如會計理論,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信息系統,會計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內容,而財務管理是一項職能性的工作內容,需要再次處理會計提供的信息,而且還要借助于其他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采用特有的方法進行管理,最終實現既定的目標。財務和會計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但是二者之間也有一定差別,不能混淆兩者之間的界限。因為如果混淆,我們就要回到財務和會計之間的包容論之爭,或者是會計和財務之間的大小之爭。但是如果我們借用了會計的某些要素,建立的概念框架就會有照搬的嫌疑,導致財務管理概念框架與會計概念框架雷同。因此,對于財務管理框架理論要素的界定要堅持最大程度體現財務管理的本質特點。
四、難以確定財務管理概念框架的起點和終點
確定財務管理的概念框架,必定需要指明框架的起點以及框架的重點。大部分的學者比較認同將財務管理的本質作為起點這一做法,也就是說以本質為出發點,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體現資金的運動變化情況,在整體的層面上把握住財務管理的脈搏。同時這樣做也符合財務管理這一學科的本質屬性。在制定財務管理的概念框架時,不能套用已有的模式。財務管理致力于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實現邏輯推演的理財目標。因此建立的財務管理概念框架應該將此作為終點。起點和終點的明晰區分,有很大的把握能夠避免學術界很多無謂的詞語之爭。有很多學者在研究財務管理的框架時會把會計目標作為框架的起點內容。這樣做是因為充分考慮了該學科的性質。會計的作用是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而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上下努力奮斗的目標。
五、結語
雖然國內目前對公司的財務概念框架理論體系有很多研究,但是仍然沒有出現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概念財務管理概念框架。從本文討論的問題來看,該課題的研究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逐漸完善建立的過程中,研究者應該積極總結過去已有的研究,并且要不斷嘗試建立多元化的財務管理概念框架。(作者單位:重慶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