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婉余
高校的教務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務管理有助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讓高校的整體運行更為順暢。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互聯網+”概念開始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將“互聯網+”理念融入高等院校教務管理中,證明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對高校教務管理效率提升的具體措施進行了分析,以便給其他院校提供參考。
教務管理糅合了管理學和教育學方法論原理,主要包括五項管理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教務管理工作中,要對各項要素進行統籌規劃,運用管理職能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教務管理涉及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執行計劃的管理、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內容。規范的教務管理和高效的教學流程,都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必要方法。實際工作中,高等院校教務管理問題有哪些,又該如何進行優化,是下文將要論述的議題。
一、高等院校教務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復雜性
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內容繁雜,貫穿了每一個高等院校學生的學習和在校生活。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包含了教學質量檢查和監控、試卷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論文管理、畢業證和學位證的發放以及創新創業等內容。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影響在校學生的學習或順利畢業。
(二)周期性
教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而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果前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下一個環節也將會受到影響。例如,某個學生大學在校學習期間,如果必修課程中出現不及格的科目,畢業前沒有通過補考或者重修,那么他的畢業證和學位證發放就會受到影響。又或者某個學生,如果大學在校學習期間,按大學教學計劃規定必須學習的全部必修課,課程正考不及格累計達到規定的門數者,該學生的學士學位證的發放也會受到影響。
(三)專業性
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對管理教師要求較高,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實踐經歷。通常對于高校的管理人員的要求,會有以下幾點:較強的溝通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良好的協調能力。在眾多行業都在發生變革的今天,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也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還應該具備豐富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在工作效率的完善上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高等院校教務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一)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
高等院校的教務部門工作人員考核形式大多為主管考核,同事之間互評以及其他評價等形式較少。每個月的績效獎金也不能體現出績效的完成情況,年度的績效獎也都是相似的,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員工的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久而久之,員工也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只是希望完成基本的工作即可。員工的平時工作被瑣碎的事情占據,他們并不能分清輕重緩急。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指出,高效率的知識工作者,他們的重要特質之一就是能分得出事情的輕重緩急。許多教務管理人員的考核形式往往只有晉級職稱這一條道路,如果他們在晉級上沒有得到指導,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往往會表現平平。
(二)整體工作流程較為繁瑣
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學院較多,工作內容較為繁雜,導致教務管理工作的運行效率不高。雖然一些高校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專門的網絡管理平臺,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務部門缺少專業的計算機人才,導致部分高等院校信息化平臺的管理較為落后。如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數據庫管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云計算等,專業性及其價值超越了以往的單一的網站開發以及程序編寫,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該如何引進優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拓展原有的高校信息化網絡平臺,利用數據庫管理技術簡化高校教務管理工作。
(三)教務人員普遍缺乏創新精神
許多高校的教務管理人員被沒有得到專業的培訓,他們的工作內容往往只局限于整理一些文件文檔,利用校園網站進行一些常規的操作等。有的工作人員已經從事教務管理工作數年之久,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在技術變革的背景下,也已經漸漸過時,但是由于缺少相關的激勵措施,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人員并不會及時地更新原有的知識體系,最終只是習慣于日常的重復性工作。而《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指出,那些極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們會具有冒險的精神,也有著自我前進的動力。更為重要的是,整個高等院校應有一種“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體系。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務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一)建立教務管理人員考評體系
有效的管理機制能讓組織中的人才有更積極的動力,而完善的評價體系則能讓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者工作態度更為熱情。在完善高校教務工作者管理機制方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縮短員工的考核周期,改原來的年度考核為月度考核,通過月度獎金的形式來體現員工的工作完成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采用積分的形式對工作人員進行鼓勵。在積分的基礎上,建立優秀教師的評比機制,對教務工作經驗豐富、熱心服務師生的教務工作者,要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結合的原則。另外,不同的高等院校都有著自身的校園網站,對于表現優秀的教務管理者,可以讓網站管理人員將其放在網站的首頁,并進行一周或者一個月內的展示。不僅增加了教務管理者和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從側面展現了校園的優秀教師。
(二)在教務管理中融入互聯網技術
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從十幾年前的PC時代轉向了移動時代,ipad、iphone早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移動電子產品的經典?;ヂ摼W從業者在思考的是下一次技術革命將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國內外的知名投資機構開始紛紛將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物聯網。那么,對于高等院校來說,該如何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不被浪潮拋向岸邊呢。這是每一個高校的管理者需要考慮的重要議題。
以近幾年的技術發展角度來看,筆者建議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者在原有校園網站的基礎上,開發出自己的移動客戶端產品。高等院校的師生已經習慣了用移動手機、ipad等產品處理授課以及學習、登記學分等日常工作。對于那些在外出差或者忙碌的師生來說,移動端產品能夠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三)引入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針對高等院校教務管理工作者資歷較老、員工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筆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鼓勵員工業余時間進行“充電”。社會變化日新月異,那些不善于學習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淘汰。而教務工作者的業余學習能讓他們了解當今世界最優秀的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是如何進行的,那些優秀的企業或者組織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從而讓教務工作者有一種緊迫感;第二,高校還可以定期給教務工作者進行培訓。通過總結教務工作者的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情況,教師們能了解到自己工作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進行完善;最后,高等院校還可以從外部引入新鮮血液。無論是優秀的互聯網行業從業者還是立志于從事高校管理的專業化管理人才,他們的加入會給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增添活力。
四、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高校教務管理者只有積極學習,擁抱變化,學會將網絡技術融入教務管理工作中,并積極引進優秀人才,才能讓高校的教務工作更加高效,師生更為滿意。(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天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