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鋒
綠色金融作為現代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無論是對生態環境還是經濟的發展與金融業的發展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對國家實行可持續發展經濟是一個很大的助力。但是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在實行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與問題,因此關于綠色金融的政策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前行。要想實行綠色金融,就要先營造一種綠色社會氛圍,全面貫徹可持續化發展,從全局出發,從根本上明確金融與環境的關系,助力我國經濟的再增長。
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成為經濟第二大國,這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不禁令人贊嘆,但是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是環境的破壞,在犧牲環境的代價下提升了經濟金融的發展。在2016年8月31日,我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經綠色金融定義成為支持環境改善和解與高效利用能源的經濟活動,金融不再只是金融,而是在金融的過程中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金融是代經濟的核心,要想使經濟發展,金融是不可以缺少的,但是要在經濟中進行可持續發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的相互同步,就不能放下綠色金融。
一、綠色金融所遇到的問題
綠色金融是我國近年來提出的一項有關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的政策,雖然經濟的轉型已經開始發展,但是距完成綠色經濟發展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第一個問題就是資源上的問題:國家正在逐漸走向城市化,漸漸舍棄農村化,而且我國現在正處于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建設所需要的資源不言而喻。但是在對環境的取用時又要考慮環境的承載力與生物的多樣性,另外我國出口的東西多為原產品與半成品,使我國在發展上導致材料資源的壓力過大,進而進口別的國家成品,導致我國發展所需資源短缺。第二個問題就是經濟與自然生態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綠色金融所面對的核心,事實上這個關系并沒有很好的解決。我國人口眾多,現在的人口仍在繼續快速增長,這種情況下又會導致自然的承受能力達不到這么多人口,進一步使自然環境破壞。我國的綠色思想也并沒有全面的推廣,在某些地方仍有很多破壞環境的企業。另外,我國為了達到現在的經濟高度已經使自然破壞嚴重,所以接下來的金融要發展,而環境也需要還原。能源問題也是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率低,存在很嚴重的浪費行為。第三個問題就是國家政策問題,我國的環保政策法律體系還有很多不完整的地方,環境經濟政策也還處于醞釀與探索階段,環保信息也并不透明。在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進行的四次環評執法所靠的都是直接叫停大項目、區域限批等行政手段,這些手段并沒有及時考慮相關金融方面的措施,只是一味的保護環境。還有金融機構不僅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在面臨信息獲取時也會面臨成本之高的問題。金融機構對大多數不屬于國家監控范圍的企業、機構的環保違規情況都只能通過實地調查或者媒體報道的形式獲得,有的信息甚至難以獲得,信息獲取極為不對稱。另外,綠色金融還沒有完全提升到我國金融機構的戰略層面,只是部分機構進行了綠色金融,銀行是第一個進入綠色金融性的機構。
二、解決措施
走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金融發展道路,我國處于發展中國家,不同于發達國家,德國與英國都已經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環境破壞中走出,但是中國如今依舊處于發展中,所以重點應有區別。我國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的同時,強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逐步建立健全與環境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措施,在政府方面要加強綠色產業的引導,努力完善約束方面,建立統一的排污標準,實施可行的監察制度,排污者落實其名,政府要抱著違法必究的心理,堅定維護在發展金融的同時也要保護環境的決心。另外,要培養技術型人才,提高我國工業上的能源利用率,也要開發新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核能等。這些項目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資金,綠色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可以同時作為此技術的股東幫助與發展新能源。這些綠色能源不僅可以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還可以給這些綠色金融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增加推廣新能源的使用地區,最后是全面綠色能源的使用,這將是綠色金融在改革上邁出的重大一步。為了使綠色金融可以走向全面發展,也可以使用多層的體制結構,第一層是國家政府,作為綠色金融的引導者與指揮者,應該認清自身的角色位置,積極幫助中間層擴寬渠道與提供解決方法。第二層是城市綠色金融企業者,第三層是基層綠色金融者。這三層則需要緊密聯系,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綠色金融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維持社會、經濟、農業、環境的需要,國外的綠色金融研究與發展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國內可以借助國外的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走屬于自己綠色金融發展的道路,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一些錯誤,也可以促進我國在金融上走向更快的成功。 (作者單位:安徽科達潔能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