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軍
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提出了一系列推動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有效銜接的措施和手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發展,中高職跨級課程體系如何進行有效的銜接已經逐漸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在職業教育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主要問題。基于此,職業教育相關院校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應當擯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擺脫傳統教學的思想束縛,重建高效的課程教學體系,對會計專業教學內容進行精簡,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從而逐漸實現職業教育的規范化健康發展,從真正意義上推動中高職會計專業的有效銜接。
一、當前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教學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
根據相關的調查我們得知,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很多職業教育發展已經逐漸走上正軌,通過經驗的累積和知識的不斷更新學習,逐漸形成了一套健全完善的職業教學大綱,并且以此作為中高職教育有序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指導其健康穩步推進。反觀我國,大多數職業課程都是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職業需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獨斷性,各個地區的職業教育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有效的整體,課程內容和課程標準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化,也難以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中高職教育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在設置教學內容時缺乏全面的考慮和認知,導致教學內容重復多余。
(二)會計專業劃分不明確
在實際會計專業教學中,針對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的構建最為突出的問題在于專業劃分不明確,很多中職和高職院校對于自身會計專業教學的目標和優勢不清楚,教學內容重復。同時,當前的中高職會計教學沒有對專業內容進行明確的細分,導致教學中無法明確提出中高職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和崗位職責,院校在組織開展職稱考試時難以進行劃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職會計相關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三)課程內容的重復冗長
要充分提高中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銜接效率和質量,職業院校應當對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明確的定位,細化人才培養目標和任務,加強與各個院校、教育部門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國的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所屬的教育部門不同,同時地區的限制直接影響了中高職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導致院校在設置教學內容時過于重復,教材都是分院校各自采購的,直接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得不到高效的提升。
二、推動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有效銜接的措施和手段
(一)樹立明確的中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加之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拓寬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和方向,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和社會需求的擴大在社會中已經產生了矛盾,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在進行中高職銜接時需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的定位。第一,院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注重人才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雖然二者都屬于職業教育,教學最終目標都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教育部門和院校自身應當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差異化,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而有效實現二者的銜接發展;第二,相關教育部門應當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有效的建設,開展專題會議對教學目標進行研討,搭建高效的人才梯隊,從而實現中職人才向高職人才的轉化。
(二)科學創建以就業為目標的課程機制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職業院校在開展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時應當充分立足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對企業中會計人才的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進行詳細地規劃,明確其核心技能,從而有效建立起以就業為目標的會計課程體系。第一,對中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課程銜接進行明確。相關教育部門及院校應當打破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機制,突破行業發展的限制,以崗位需求為主要導向積極開展專業化教學;第二,立足于崗位職業能力的發展趨勢,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積極組織開展職業技能考試和培訓工作,通過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有效促進中高職會計體系的銜接。
(三)統籌規劃會計專業教材
首先,國家教改委及教育管理部門要根據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體系的有效規劃,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分析,統籌安排整體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加強教材的有效建設,專家部門可以通過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及體現出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地知識技能教學;第二,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專業教學時應當充分立足于自身的發展需要,引導教師及相關教務處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自主選擇,將行業發展、市場運作、學生能力三方面進行有效的結合,從真正意義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改革,為中高職會計銜接提供可靠的配套教材。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及會計專業教師應當樹立明確的中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創建以就業為目標的課程機制,統籌規劃會計專業教材。(作者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