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蕊
當今時代,體育經濟飛速發展,體育價值中的人本主義觀念受到來自利益驅動力的拷問。故而,在現代體育活動中強調人本主義價值理論,并從理論層面梳理體育道德中的人本主義價值就顯得尤有必要。
體育倫理,即是體育道德。正如現任成都體育學院院長陳偉先生所言:“體育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理論和知識研究體育運動中道德問題的學科,是倫理學知識與體育學知識綜合的產物。”而作為倫理學與體育學“知識綜合的產物”,體育倫理的研究焦點,就是人類體育行為中的倫理道德議題,更進一步說,就是對體育活動中體現出的關于“善”“惡”“對”“錯”等價值判斷標準,以及憑借此類標準,對某種體育行為進行價值判斷的研究。
而體育倫理中的“人本”主義觀念,就是將人本主義價值哲學中對人的主體性的強調代入到體育活動中,強調體育行為應以人的意志表現為前提,是人的自由價值的體現,人作為體育活動的最終目的,其價值的實現,是體育行為最終能否被判定為“善”或“好”的根本標準。
從這個角度說,現代體育活動中的人本主義,所反對的就是不強調人的價值體現,取而代之以競技名次、經濟價值等其他標準為體育活動價值準則的體育活動。
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國家經濟飛速發展,體育成為第三產業中的支柱型產業,能產生非常巨大的經濟效益,從體育賽事到體育周邊產品,再到體育與其他行業的跨領域組合,體育經濟體量日益巨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在此背景下,體育價值中的人本主義觀念,必然受到來自利益驅動力的拷問。而過分強調體育的經濟價值,又勢必帶來對體育活動的主體,即人的根本價值的損傷。為取得競技名次出現的藥物濫用,為獲取經濟價值而破壞體育活動中的公平原則等,例子不勝枚舉。
故而,在現代體育活動中強調人本主義價值理論,并從理論層面梳理體育道德中的人本主義價值就顯得尤有必要。
一、古典主義時期的奧林匹克精神
古希臘時期,對于以人的體育活動為核心形成的價值思想開始流傳。希臘精神的結晶《荷馬史詩》塑造了無數體現人的身體美學的英雄,這種對英雄的塑造又對文藝復興造成深遠影響。而希臘先賢柏拉圖認為,體育可以培養人的性格, 還可以培養人的品格, 美好的軀體里比丑陋的軀體里孕育著更多的溫情。
古希臘人對以人為核心的體育活動,以及對于人的身體的直接肯定,凝聚成了古典時期的奧林匹克精神。在2000多年前的希臘,城邦間遵守“奧林匹克神圣休戰公約”,規定了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純粹動機,以人的價值的實現及個體在體育活動中獲取的快樂為體育活動的根本目的,是體育活動中的人本價值觀念在時間刻度上的初次閃現。
二、現代體育活動中的人本主義價值觀
希臘以后,西方逐步經由羅馬時期跨入宗家時代,中世紀對神性的絕對坑定,帶來了人的陷落。體育成為培養強健而勻稱的身材讓位于集體軍事目標, 體育活動從目的被異化為手段, 合乎軍事需要的體育得以保留, 不適合的被迅速削減。古典時期體育精神中的人本價值迅速式微。
歷經中世界晚期的騎士體育,到17世紀啟蒙運動,對人的價值的再次肯定成為體育活動復興的契機。及至19世紀,伴隨著現代學校體育體系的建立,奧林匹克圣火被再次點燃。1894年《奧林匹克憲章》在巴黎國際體育會議上正式通過,將“人們具有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作為現代體育活動的精神內核,成為古典“奧林匹克神圣休戰公約”的現代延續。《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的社會。”至此,可以看出,以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為核心的現代體育價值,主張通過增強體質,通過意志品質的培養,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是以人為目的的對人主體性價值的強調。
三、社會主義體育價值觀的構建
中國作為一個德治傳統國家,在古代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體育倫理文化。傳統體育倫理思想中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人本”主義價值觀念,譬如以“武德”和養生文化的形式表達的體育倫理思想。
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傳統中,也有關于體育價值的系統理論。在《體育之研究》中, 毛澤東主張“欲文明其精神, 先野蠻其體魄”“健康第一, 學習第二”, 突出強身健體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后,習近平關于體育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 深深植根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實踐的土壤,他認為:“體育不僅僅是體育, 還能貢獻更好的教育”。體育是為了提升生命質量和創造生命價值而進行的社會活動, 是一項最能體現對人的生命關懷的事業, 其多元功能體現在它是一個尊重人、鍛煉人、教育人、熏陶人、發展人的過程。
總的來說,中國特色的體育倫理中也處處體現著對人的價值的肯定,是將體育活動與人的價值實現相統一。是人本主義體育觀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作者單位: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為云南省教育廳2017年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指導性項目(《以體育倫理中的“人本”原則為價值基礎構建體育類高職院校特色德育體系的可行性探析》項目編號:2017ZDX208)研究成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