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高職體育教學發展至今,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大多數學校不論是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上都非常相似。隨著學生群體對體育教學的期許和要求不斷提高,老師們也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思索體育教學的改進方向與具體途徑,以更好的實現高等教育階段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宗旨。本文對探究式教學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以希望對高職體育教學有所幫助。
一、前言
高職體育教學相對于學生在早期接受的體育課程來說,專業性和個性化更加明顯,一般以具體的運動項目來區分,比如太極拳、排球、網球、健美操等等。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老師們還是在利用有限的課時為學生進行演示、練習,動作糾正,與課程項目有關的比賽開展的并不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反向并不理想,他們認為課時有限、缺乏運動場地與設備以及課程內容單一,這是影響其學習效果與課程體驗的最主要問題。老師們在根據學生需求以及教學現狀進行課程改進時,不妨嘗試探究式教學,使學生身體力行,主動參與課程內容的設計,進而保證學生的熱情能夠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成效也將顯著提升。
二、探究式教學在高職體育中的應用途徑
(一)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高職階段的學生空余時間比較多,因此大多數學生們對學校安排的體育課程上比較抵觸的,這是目前高等院校學生的“通病”。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們如果想要嘗試探究式教學可以將更多的主導權給予學生們,讓他們能夠充分的表達自己在體育課程上的真實訴求,或者能夠表達自己對于理想化體育課程的理解。比如老師們可以通過日常課上溝通、建群討論或者使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吸收大量的學生意愿樣本,這樣一來,老師們能夠更加明晰的了解學生們感興趣的課程形式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具體體育項目選擇,或者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同樣的課程內容,如果是學生自主選擇出的結果,會比老師事先安排情況下在課上得到更多響應,學生的積極性與配合度也會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途徑還有很多,比如和學生討論近期的體育賽事,就所學項目的專業深度上進行挖掘;在學生也與時間組織學生之間的競技類比賽;或者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臺鼓勵學生曬自己的日常運動等等,這些更加貼合現階段學生群體的手段都能夠縮小課堂與學生之間距離,進而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將體育項目鍛煉融入自己的生活。
(二)結合現階段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如今的學生群體通過信息網絡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他們在體育項目上的偏好也與其個人需求有關,常規高職體育課程中的項目都是比較基礎和主流的,現在看來,如果它們能夠產生一些調整和變化,將會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常規項目包括以球類為主的競技項目,還有一些對抗型的比如太極拳、散打、跆拳道,以及健身操、輪滑等等。學生們在這一階段還會接觸一些更加年輕化的元素,它們同樣能夠融入體育教學之中,比如注重身材塑性與協調性的學生會青睞于瑜伽課程,文藝細胞比較發達的學生更喜歡街舞,追求時尚新潮的人們愿意選擇滑板等等。盡管學生的需求五花八門,院校條件也未必能完全實現,但是這可以為高職院校體育老師們提供一個思路,就是在學生群體的實際需求中尋求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探究式教學實際上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它需要老師們能夠在日常授課中發現問題,并探究出改進方向,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配合度,幫助老師們不斷磨合出適合大多數學生的體育學習方案。
(三)利用院校合作為學生搭建平臺
傳統的體育教學課堂是將學生禁錮在校園里,而更加新穎的體育教學形式是將學生以及學生團隊置于一個更大的平臺之上的。學生在課上以及校內競賽中學習到的技能和經驗是有限的,而體育所蘊含的魅力并不止于此。很多學生的運動潛力和能力上限是在更大的平臺上得到激發和提升的。因此,為學生尋找和搭建展示技能和競賽的平臺是老師們需要一直注重的。老師們不僅僅要關注學校已有的校隊成員和他們的成績,對于普通的學生來講,他們起點低、上升空間大、心理壓力小,往往能在一些平臺展示與競賽中脫穎而出。這些比賽經歷往往會為他們的學習觀念與體育觀念形成較大的影響,也更有利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良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與訓練任務。在這一方面,老師們可以嘗試與周邊院校、社區、社會組織、企業等達成合作,在多個項目上與多種組織形成長久的友誼競賽關系,這對于體育教學以及體育人才培養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結語
高職體育教學的變革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來自學生群體的聲音越來越能直接的引發老師們的思考。老師們的實踐是有大量事實樣本作為依據的,同樣也會獲得來自廣大學生的支持與配合。探索式的教學研究不僅能夠讓師生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對高職體育更加深刻的認識,還能進一步的探索出既適合現階段體育教學目標、又滿足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訴求的新型體育教學之路。(作者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