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君
摘? 要:第十三屆運動會游泳比賽于201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在天津奧林匹克中心游泳跳水館舉行。本論文就以本屆運動會游泳比賽女子200m蝶泳作為研究項目。女子200m蝶泳是近幾年來是我國競技游泳比賽中的優勢項目,為更進一步提高此項目成績以及技術水平,本文是以第十三屆運動會游泳比賽女子200m蝶泳決賽前三名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前三名運動員的蝶泳技術特點、進行數據分析分析。通過圖書館借閱書籍,中國知網等網站查閱游泳與蝶泳技術相關文獻資料,分析總結我國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200m蝶泳前三名運動員的技術特點,為我國女子200米蝶泳項目的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女子200m蝶泳;前三名;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1(c)-0253-02
蝶泳早在中國進步較快,是在蛙泳原先的技術基礎上而演變的,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速度得到提高,蝶泳這個項目技術相對來說還是很穩定的,它的技術有小波浪技術、“鑰匙洞”劃水技術、潛入腿技術、晚呼吸和少呼吸技術、二比一技術以及閉氣沖刺。在游泳競賽中200m蝶泳這個項目是十分艱苦的競技項目,200m蝶泳運動員這個項目不僅要求達到足夠的體能,更是要求掌握合理并且運用有效的技術。近年來,我國部分女子200m蝶泳優秀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在該項目中取得優異成績,成為我國游泳競技項目在世界各種大賽游泳比賽的優勢項目,也是我國這項目整體運動水平的提高。多年來,我國在這個項目的優勢使我們對該項目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及研究。
1? 蝶泳技術特點
目前蝶泳的技術特點可分為六大特點。簡稱:小波浪、“鑰匙洞”劃水、潛入腿、晚呼吸和少呼吸、二比一以及閉氣沖刺。可發現三位運動員正是采用以上的技術。
小波浪技術的特點主要是腰部發力,髖部到腳踝的鞭打動作,利于加快頻率,所以小波浪技術是最合理的腿部動作技術。
“鑰匙洞”劃水特點是在劃水時抓水階段可產生向前以及向上的分力,可提高身體的位置,它的優點主要是劃水路線過程較長,可以不斷抓到“靜水”從而產生較大的牽引力。
潛入式腿技術,此技術是在出發時和轉身時采用潛入式海豚打腿技術時,當使用這個打腿技術可減掉較少波浪的阻力,使推進力保持均勻,因這種技術是有著過長憋氣潛水,許多運動員利用此技術潛入水中時超過15m以上而取得成就,所以目前的規則限制了此技術在出發后以及轉身后超過15m以上,必須在15m處前出水面,雖然限制了,但是并不影響這技術的發展。
晚呼吸和少呼吸技術,在比賽中,許多蝶泳項目的運動員均采用此技術,此技術也就是在推水即將結束時進行呼吸以及游進過程減少呼吸次數的技術。一般情況下是在比賽開始后的第一個50m和最后的25m沖刺時采用少呼吸技術。那么晚呼吸技術可以使阻力減小并且增大劃水的力量,使游速提高。
二比一技術,此技術特點其實就是兩次打腿以及一次劃水的配合技術,在很早是采用一腿一手或者三腿一手,但目這種目前已經被淘汰了。二比一這種配合技術在第一次打腿可使身體位置升高,而第二次的打腿是與劃手相結合,使手臂的力量、節奏、速度以及阻力變得更協調。
閉氣沖刺技術,此技術也就是在沖刺的過程中運動員均采用閉氣,在最后的25m或者15m沖刺時采用閉氣可使阻力變得更小,速度變得更快,因此運動員在沖刺階段基本是采用少呼吸或者閉氣,但是采用閉氣技術會更合理。
2? 出發反應時技術分析
出發是整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第一個50m有出發部分,第一個50m會比后面幾個50m要快1~2s之間。出發反應時是即當出發信號一開始緊接著運動員的腳趾頭離開出發臺的那一瞬間的時間即刻,它的時間短暫到幾乎接近與零的時間,出發反應時的時間越短,證明運動員的出發信號后的反應迅速,雖說出發反應時技術是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的所占成績的比例微小。但是如今是以0.01m決定競技游泳比賽中的勝負。所以出發反應時在競技比賽中也是有著重大的意義。
3? 劃頻數據分析
因0~50m中有出發技術在里面,所以0~50m的劃頻會比后三個50m的劃頻次數少。張雨霏和周羿霖在200m蝶泳決賽中,每個50m的劃頻參數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也表明兩人的體力分配是一致的。劃頻次數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術的優劣。張雨霏和周羿霖200m蝶泳決賽中以同樣的劃頻次數在同等距離內,時間相差不大,而李爽之所以比張雨霏和周羿霖的劃頻次數多,說明她的劃頻次數越多,遇到的阻力和滑行的距離越短。
4? 劃幅數據分析
第一個50m段中,周羿霖的劃幅最大,為1.86m,張雨霏和李爽相差不大,僅相差0.01m。在第二個50m段中,劃幅最大的是張雨霏和周羿霖,為1.93m,兩人的劃幅是一樣的,最小的劃幅是李爽,但可以看出三名運動員在第二個50m劃幅一直在大幅度的增長,在第三個50m和第四個50m這兩段的劃幅顯示是有升有降,除了張雨霏后兩個50m變化幅度不大,僅僅相差0.03m,但是周羿霖和李爽在最后兩個50m劃幅小幅度下降。
5? 轉身技術分析
轉身技術分為前滾翻式、擺動式以及仰泳前滾翻式,在蝶泳比賽這個項目均采用擺動式轉身。本文用了錄像觀察法研究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200m蝶泳決賽中擺動式的轉身前的劃水次數以及轉身后的水下海豚腿得出以下分析。
6? 沖刺到邊技術分析
沖刺到邊是比賽過程中最激烈的重要環節,利用錄像觀察法觀看第十三屆全運會女子200m蝶泳決賽可以得知,三位運動員在沖擊到邊階段均采用了少呼吸技術,若采用閉氣沖刺技術會更位置合理。張雨霏和周羿霖最后的成績分別為2min06s17以及2min06s19,張雨霏以爆發強有力的沖刺到邊最終以0.02s的優勢戰勝周羿霖。從錄像看在最后的25m,周羿霖稍微領先張雨霏,而李爽則落后很多,說明李爽的后程能力以及沖刺到邊技術薄弱,再看到最后15m的沖刺,張雨霏和周羿霖無論是劃頻還是游速兩人幾乎是一樣,她們在最后5m的沖刺到邊以爭分奪秒制勝,說明張雨霏和周羿霖在最后5m還能保持較高速度,即后程沖刺能力較好。研究表明,加強后程能力以及沖刺能力,即最后5m沖刺以及最后25m速度差距越小越好。
7? 結論
(1)我國蝶泳運動員轉身階段的薄弱環節。需改進轉身前要加速,轉身蹬壁前不應有停頓,必須要優化轉身技術這一環節,掌握更好的轉身前距離以及轉身后的速度和水下距離。
(2)三名運動員在最后的沖刺到邊技術環節還是發現最后5m沖刺以及最后25m沖刺的速度差距都很大,建議在以后的訓練中更要加強后程能力以及沖刺能力。
(3)提高劃頻以及劃幅是加快劃水的關鍵性,使速度出現了增長,同時在其途中游階段還出現以下情況,提高劃頻,使劃幅保持一定的水平,增大劃頻和劃幅的組合會獲得了更大的推進力使游速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 高捷,程燕,袁紹婷,等.我國高水平女子200m蝶泳運動員技術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6):108-113.
[2] 馬民,程燕.1996年奧運會我國參賽選手蝶泳比賽技術情況分析[J].游泳季刊,1997(1):1-5.
[3] 肖龍,劉銀斌,陸淳,等.淺談游泳力學原理與節奏在蝶泳技術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5(3):11.
[4] 游泳運動教程編寫組.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