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成為重中之重,鄉村的經濟發展也迎來了重大機遇。現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實現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顯得極為重要。本文以巧家縣為例,闡述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層組織的領導作用,創新基層組織的治理服務方式,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基層治理;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此過程中,我國城市發展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獲得了空前的進步,但與此同時,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卻一直較為緩慢,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停滯和后退。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中國要靠美麗鄉村打基礎,要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這對鄉村的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農村基層治理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鄉村基層治理的新時代意義
1.加強基層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而開啟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實現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為了快速實現這一戰略部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新興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的新型“三農”工作隊伍是前提;增強鄉村基層治理能力是鄉村振興和保證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巧家縣有基層黨組織1492個,其中基層黨工委45個(鄉鎮黨委16個、縣直機關黨委7個、村〈社區〉黨委21個),這些基層黨組織堅持黨的領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建設服務型的農村基層組織,始終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脫貧攻堅、移民、黨建、農業農村等工作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為更好的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著。
2.有利于鞏固基層政權,提高黨和政府的威信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普及,基層農民早已脫離過去的目不識丁的狀態,村民的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國家的方針政策都有所了解,村民民主意識日漸覺醒,對于自身權利的實現更加重視。在當前農村基層治理的實踐中,不少地方政府治理方式過度行政化,村民不能完全參與其中,也沒有很好的渠道表達村民的利益,少數職權者也只注重“外表”,內部的建沒有做好,存在形象工程,這些都侵蝕了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因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變革治理理念、優化基層治理途徑也提上日程。
二、鄉村基層治理的困境
近年來,巧家縣注重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黨組織,注重打造黨建示范點。同時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68.51%和70.59%,充分體現著國家對鄉村的重視,鄉村振興指日可待。令人遺憾的是社會在發展,巧家縣的基層治理也在不斷完善,可是面臨的問題還是存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農民的參與,需要農民發揮其主體性作用,而從農民權利實現的角度而言,現實中,農民表達權利的渠道不夠透明,農村基層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當前農村的基層治理還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民主制度不夠完善,村民參與治理的途徑不暢,人民的積極性欠佳,同時缺少獲取基本信息的渠道。當前,部分鄉村基層黨組織、政府,甚至是村民自治組織,對自身功能的認知仍然缺乏正確理念現象。
其次,城市和農村相比較而言,城市的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善,高樓大廈,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條件,都是鄉村所不能比的。當今仍有許多鄉村,不論在醫療、衛生還是教育上都比較落后,無法滿足村民的需求,就拿看病來說,還是需要去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鄉村的硬件設施也相比城市落后許多,公共設施不齊全,學校教育師資力量薄弱,醫療體系跟不上要求等等。特別是鄉村的衛生狀況,著實令人堪憂,生活垃圾沒有同一的放置地,雖然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早就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但由于村民意識上的偏差,基層對于資金、人力、管理上不夠到位,垃圾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處傾倒的生活垃圾的現象依然存在,馬路上的綠色垃圾桶成了擺設。這嚴重破壞到鄉村的環境,影響了美麗鄉村的建讓鄉村形象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基層治理還存在發展不均衡的狀況,基層醫療、衛生、教育、企業發展等方面所受待遇不一致,這很容易引起基層群眾的不滿,基層治理工作沒有群眾的支持,也會停滯不前。
最后,法治理念缺乏。當群眾之間發生糾紛,個人的利益被侵害時,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群眾很難想到用法律來保障自身的權益。國家法律法規條條框框的也很多,每條規定也模糊與寬泛,這給基層政府留下了治理的空間,但也會致使個別人從中謀取私利。鄉村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農村基層治理中矛盾沖突的多發,這就要求樹立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推進農村基層各項治理工作。一方面增強基層工作人員的法治觀念和意識,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執法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法治宣傳和教育,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治素養,為建設美好鄉村多一份法制保障。
三、基層治理的具體探究
1.堅持黨的領導,建設服務型基層組織
在當今中國,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具有強大的領導力。基層治理必須靠基層黨組織來引領,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對基層治理的全覆蓋,黨始終成為基層治理的領導核心,才能確保成效。基層治理必須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各基層工作人員依法有序有效融入和參與基層治理,加強對群眾的服務供給、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及時化解群眾的矛盾,實打實的提群眾著想,為群眾辦事,提高黨員和群眾對黨建工作的認可度、滿意度,為基層治理工作創造更好的環境。在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和政府對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建設和鄉村治理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和政府對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建設和鄉村治理的領導作用,切實把鄉鎮政府真正轉變成為服務型政府,讓農村基層建設和鄉村治理處處飄揚著新氣象。讓農民有歸屬感、幸福感、自豪感,積極主動投身于家鄉建設,建成基礎設施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
2.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建設
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巧家縣是云南省地理條件最為復雜的縣之一。巧家縣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9%,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高原山地構造,地表被江河縱深切割,山高谷深,地勢高差懸殊很大。曾今,主要的縣市道路建設不完善,坑坑洼洼,走路上一腳泥下一腳土,本來的經濟來源就很少,想農產品運到城里去,路又不好走,農民的負擔如何減輕,如何致富。現今,政府非常重視道路建設,爭取村村通,每家每戶都有寬敞的水泥路經過,這不僅僅只是一條馬路,也是致富的道路。近年來,巧家縣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不斷加強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巧家縣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農業生產繼續呈現良好態勢。巧家縣地形復雜,全年降水總量頗多,為此政府部門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多元化興辦水利,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進步,用實際行動做到了水利興農、惠民、福民。有了全縣人民的艱苦努力。基層基礎建設取得顯著的成績,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真抓實干,為譜寫和諧穩定的大美巧家新篇章不斷努力。
3.培養人才與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方針,就必須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培養一批新型人才,激發人才活力,引導鄉村發展的新格局。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是力量的源泉,也是鄉村發展的動力。當前,巧家縣大批青年人才,尤其是一些偏遠的貧困的青年人外出打工,留在家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幼婦弱和孩子,更別說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這使得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嚴重不足,無法得到振興。如何能吸引這些人才留下來,如何能發揮好他們的聰明才智,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這都是基層治理中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多渠道吸納人才,人才的活力才能得以激發,并進一步為農村振興助力添彩。需要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去,鄉村的發展關系的每個人,只有群眾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人人都可以為鄉村振興助力。基層治理,重點在基層,關鍵靠群眾。不斷擴大公眾參與是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巧家縣堅持將引導群眾與依靠群眾相對接,擴大公眾參與,充分讓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搭建鄉村公共信息平臺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三網融合更加速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這也為鄉村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個信息化社會里,信息公開透明,人人都有發言權,政府將不再是基層治理唯一主體,也不再是一個管控者。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的得到信息,從而投入鄉村建設中,政府只是監督者和協調者。
鄉村基層治理的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問題日益復雜,為有效維護群眾的基本利益,就要利用新的通信技術,創建鄉村公共信息平臺,促進鄉村基層與群眾合作,村民廣泛參與,及時溝通。巧家縣在網絡化治理中,為打造了村村通網絡,建成202個綜合服務平臺站點77個為民服務事項進入平臺辦理,辦理事項8465項。同時,還研發了“巧家縣基層黨建考核信息化管理平臺”,開通《巧家黨建》、《巧家生活網》微信公眾號,人民可以隨時了解家鄉的情況,當有問題咨詢時,還可以及時溝通,加速了問題的解決。通過這個信息平臺,大家可以自由的家鄉發展獻計獻策,形成共同的治理的局面。鄉村治理與時俱進,切實提高了現代化水平,讓群眾辦事更加方便,讓城市充滿了信息化、科技化、現代化繁榮發展的活力。
5.新形式下,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這新一輪的變革已經系轉農村,帶有農業特色的互聯網小鎮也應運而生。政府提供平臺,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各區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功能,讓農民自發的參與進來,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發展鄉村產業,就要有時代的眼光,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就發展什么。如今,發展‘互聯網+農業已經如火如荼,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村產業中,養殖業和種植業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生成經驗,進而推動和擴大生產。在這條產業化的道路上,電子商務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農村產業的發展,著實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
四、結論
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得到質的跨越,但伴隨的也是鄉村基層治理更加復雜的現實問題。鄉村基層如何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入到鄉村建設中去,這就需要鄉村基層尋求更加合理的治理手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一切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基礎,建設服務型基層組織,為建設美麗鄉村更好地服務,為鄉村振興助力!
參考文獻:
[1]王魏.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基層治理研究[J].當代農村財經,2019
[2]饒靜.當前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
[3]曹錦清.小農的出路[J].新西部,2001(12)
作者簡介:
李燕(1977--)女,云南昭通巧家人,中共巧家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