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強弱關系到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敗。在新時代的中國,在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中仍有部分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薄弱,在解決新時代的社會矛盾與問題時顯得力不從心,難以勝任時代使命。要強化法治思維,各級領導干部首先要敬畏法律,樹立法治信仰;其次要學習法律、夯實法治理論;再次要運用法律,堅持依法行政;最后要完善制度,弘揚法治精神。從而不斷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關鍵詞:法治思維;領導干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
世異則事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摒棄傳統官本位的思維模式,強化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是現代治理的首要思維,各級領導干部是我們黨執政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1]嚴守法律法規、黨規黨紀,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法治思維的形成在實踐中既要求領導干部自身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同時又要完善監督制約制度,從而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
一、敬畏法律,樹立法治信仰
敬畏法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要求,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現實需要。領導干部是人民選舉出來為治理社會、服務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心中的楷模和典范,其身份不同于一般社會成員,所以更應敬畏憲法法律,始終做到心中有法、心中有戒,在法治的軌道內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心存敬畏,律己、慎言、慎行,權力才不會用偏,行為才不會越界。敬畏之心是法律得到自覺遵守的原動力,也是使法律成為信仰的必要條件。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敬畏”二字根植于心間。
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對法律的敬畏必須入心。首先必須在觀念上破除法律工具主義的認識誤區,在內心深處樹立對法律的信仰。美國法學家伯爾曼“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然而在社會實踐中,部分領導干部存在著對法律的“偽信仰”即對依法治國和憲法法律至上采取抽象承認,僅僅把法律作為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但在具體行動中卻把人情、關系、上級領導和政績置于法律之上。他們對法治的態度是“原則上認同、工作上排斥、生活上漠視”。《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刊文披露了一位擁有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學位的領導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法律,信上帝,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其次,敬畏法律,“有所畏”也要“有所為”。“有所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一種自律、一份清醒,敬畏法律,凡事在法律的軌道之內行為。“有所畏”是前提和底線,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有所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正處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機遇挑戰并存交織,問題矛盾疊加碰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領導干部要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勇于負責、勇于擔當,在堅守法律底線的前提下,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而不是“有所畏”就不作為。
因此,領導干部只有在內心里培養起對法律的情感,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崇法律,自覺地形成和運用法治思維,才能不斷強化法治思維和提高法治能力。
二、學習法律,夯實法治理論
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必須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知行合一,必須先知,遵守法律,實施法律,必先學好法律。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領導干部在走向法治化的當代中國,肩負著特殊的法治使命,必先帶頭學習憲法法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只有對法律、法令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正確地執行和模范地遵守法律。
作為領導干部首先要學習憲法,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關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人民的幸福和安寧、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能否被全面貫徹實施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的成敗、關系到法治中國能否如期建成。所以領導干部必須懂得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法治國,掌握憲法知識,將憲法規定轉化為工作能力,將憲法精神轉化為工作習慣。其次還要學習行政法知識,弄明白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有權不可任性,權力是有邊界的,逾越了邊界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更要學習與自己工作密切相關的其他法律知識,只有學深悟透、熟知熟記才能在工作中轉化為一種依法辦事的能力。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該規劃中也強調了加強崗位必備基本知識的學習培訓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也說“我們黨歷來重視抓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學習,這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2]學習才能上進,領導干部一定要堅持學習法律知識,夯實法治基礎理論,才能逐漸的轉化為一種思維習慣,一種工作方式。
三、運用法律,堅持依法行政
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必須深入實踐,運用法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不行,而要實現良法善治就離不開具有法治思維的人。唯物論者認為意識來源于物質,是對物質的反映,據此人類思維方式的形成也就離不開實踐。所以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就必須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在實踐中要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守合法底線。對領導干部要時刻牢記“法無明文不可為,法無授權不得為”;因此,領導干部無論是立法、還是執行,都應當事先問一下是否合法。第二、嚴格法律程序。作為領導干部,要把按程序辦事落實到行動上,必須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切實轉變“抄近路”“走捷徑”的行為,堅決杜絕潛規則。當然程序要正當,程序不應等于“形式、過場”。第三、尊重保障人權。現代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權,因為權力具有權利所不具有的優越性,這就導致了在實踐中權力往往會侵犯權利。領導干部作為人民選舉出來的公仆,權力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用來謀利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應認真對待權利,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法定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為人民生活的更有尊嚴保駕護航。第四、強化責任擔當。法治不僅是行為之治,也是后果之治,一切違反法律的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而現代法治越來越強調政府責任。權力在法律屬性上既是權利,也是義務,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積極履行職責義務,不失職,不辱使命,“要時刻銘記頭頂上懸掛著‘義務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有違反必將招致懲戒”。[3]在實踐中既要保證用權當負責,也要避免無權亂負責,在實踐中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
領導干部不可能都是法律專家,在解決問題時也會遇到法律難題,應當積極咨詢有關專家。近年來,國務院發文件要求各級政府部門配備法律顧問,對有些事情把握不住時,可以請法律顧問把關。當出臺一個政策、決策的時候,或者簽訂一個合同的時候,要考慮在法律上是不是合適,可以讓法律顧問來把關,以避免政策的出臺導致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總之,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既是對自己的約束,也是對自己的保護,無論能力強弱、經驗多少,只要嚴格按法規制度辦事,就不會離大譜、出大格。
四、完善制度,弘揚法治精神
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外在體制機制的保障。推進法治建設,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還必須通過制度來制約和監督不依法行政的行為,倒逼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自覺遵守法律。
強化協同監督。孟德斯鳩曾說“一切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腐敗”,所以為防止濫用權力,各監督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與配合,強化協同監督,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一是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紀檢監察機關要時時把對領導干部部廉潔自律、遵紀守法方面的監督情況反映給組織部門,為組織部門對干部的任免、提拔提供參考。二是宣傳部門的監督。宣傳部門通過新媒體形式將領導干部遵紀守法與嚴重違法違紀的典型事例公開曝光,通過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迫使領導干部不敢違法。三是人大、司法、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支持人大做好對政府組成人員的述職、評議工作。
完善領導干部的考核機制。各地加快制定和完善《依法行政考核辦法》,把能否依法行政及年度依法行政的具體情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加以落實,對不達標的領導干部進行約談或取消評優資格等進行警示教育。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條件,只提拔使用嚴格依法行政,善于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維護穩定的優秀干部,從源頭上對法治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當前我國大部分領導干部處于被動守法的狀態,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法治的約束”沒有與他們“自身的利益”掛鉤,即使擁有良好的法律,也難以落到實處。[4]完善領導干部的依法行政考核機制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劑良藥。
完善決策問責機制。實踐證明,僅僅依靠領導干部通過自覺自愿來運用法治思維遠遠不夠,必須建立強化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倒逼機制,積極營造有利于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良好外部環境。強化問責機制,才能保障權力的正確實施,沒有問責機制,責任的設置就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絞架的危險。”[5]為此,必須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機制。對于堅持人治思維,特權思想嚴重,有法不依,濫用職權,給國家、社會和公民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害的,要依法問責、追責。
總之,領導干部強化法治思維,提升依法辦事的能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需要,也是新時代領導干部提升自身素質的必需。法治思維的強化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及完善的制度做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昕、馮玥《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教育和養成》.黨政干部論壇,2018年第9期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講話,人民網,2013年3月3日
[3]陳曉偉.《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9月
[4]陳姿君.《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養成途徑》.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3期
[5]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頁
作者簡介:
司春霞(1979--)女,河南鄢陵人,中共重慶市大渡口區委黨校教師,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