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靖遠縣北城灘出土隋唐墓志調調查報告

2019-06-11 11:05:51張啟芮張啟榮
新絲路(下旬) 2019年4期

張啟芮 張啟榮

摘 要: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靖遠北城灘陸續出土了7方隋唐墓志。這批墓志所反映出的信息資料對于進一步研究、判定會寧關、烏蘭關以及北周、隋唐時期設立的會州、會寧縣、烏蘭縣等行政管理機構、轄區等,提供了第一手的出土資料,對于研究絲綢之路北線重要關津渡口、隋唐政府對這一重要關津渡口的管理以及對研究絲綢之路北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是敦煌學研究、唐史研究等相關史學研究的新資料。

惜墓志自出土以來,至今尚未曾有人做過文獻釋讀、尚未公布發表。對此,筆者就現時靖遠縣博物館館藏及手頭掌握的可靠資料,將近年來筆者對北城灘出土的七方隋唐墓志及相關資料的調查情況進行綜合梳理,以期引起專家學者對靖遠北城灘一帶在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要性的認識和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北城灘;隋唐墓志;調查報告

2014年7月4日—6日,筆者有幸應邀參加了“開拓與守護:絲綢之路上的白銀”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靖遠北城灘“烏蘭縣”古城遺址之考辨論辯,與會學者、專家,各持考據,論辯相當熱烈,成為研討會的一大焦點論題,亦為研討會之一大亮點。筆者因此獲益匪淺,很受鼓舞,極大地激發了筆者對“絲路”歷史文化研考的濃厚興趣。

對此,筆者就現時靖遠縣博物館館藏及手頭掌握的可靠資料,將近年來筆者對北城灘出土的七方隋唐墓志的調查情況進行綜合梳理,以期引起專家學者對靖遠北城灘一帶在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要性的認識和進一步的研究。

一、墓志考據介述及考釋

1.隋大業六年磚質墨書墓志

據1976年《定西文物概況》(1976年12月定西地區文化局編?。┑?2頁記載:北城灘唐墓群“墓葬為穹窿式磚墓,多數早期被盜,內部淤積泥土嚴重。一九七四年,當地群眾下田整地時,……又一墓出土磚質墨書墓志一塊,上書 “大業六年(六一○年)及會寧郡,鳴沙縣烏蘭城?!钡染?,這些文物已破壞無存?!?976年《定西文物概況》文字記載照片如下(圖1、圖2)。

2.大唐故氾府(君)墓志

《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兵部常選氾府(君)墓志銘并序》為石刻方形墓志,出土于靖遠縣北城灘唐墓群。據1976年《定西文物概況》12頁記載:北城灘唐墓群“墓葬為穹窿式磚墓,多數早期被盜,內部淤積泥土嚴重。一九七四年,當地群眾平田整地時,曾挖出大量神繩紋磚(體積為3.5cm、1.7cm、3.5cm),……其中一墓出土石刻方形墓志銘一塊,……銘文為“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兵部常選氾府(君)墓志銘并序?!薄蛑杏小耙蕴鞂毱咻d(公元七八四年)仲春旬□□□于烏蘭縣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等句??上У氖?,目前此墓志去向不明,有待考尋。照片同上(圖2)。

3.唐《烏蘭縣京兆府醴泉縣豐泉》刻字墓志磚

據靖遠縣博物館原館長王權說,該墓志磚是1982年他和已故老局長蘇霑等幾位老同志調查時從雙龍鄉北城灘老鄉家和下文中的唐代勇士畫像磚(LS0509, 其它30,照片如下圖38 )、 唐代畫像磚(駱駝磚)(LS0224, 其它39,照片如下圖34)一塊征集后背來的。該墓志磚現存靖遠縣博物館,上陰刻縱列“烏蘭縣京兆府醴泉縣豐泉”等字樣。照片如下(圖3)。

京兆府,唐朝開元元年(713年)設置,這是“府”作為行政區劃的開始。唐玄宗把長安所在的雍州改為京兆府,把洛陽所在的洛州改為河南府,京兆府的首長為京兆尹。領萬年、長安、新豐、渭南、鄭、華陰、藍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涇陽、云陽、三原、宜君、同官、華原、富平、櫟陽、高陵二十二縣。

4.“唐顯慶五年許□□夫婦”墓志磚

此“墓志”為磚刻,1981年文物調查期間在靖遠縣雙龍鄉北城村老鄉家中征得,現藏靖遠縣博物館。照片如下(圖4)。

此“墓志”文“會州烏蘭縣人許□□,永徽五年(654)七月二十八日亡;妻□入咴,顯慶五年(660)正月十八日亡,其年十月二十九日合葬,磚為銘□在墓額□□。”

5.大唐故氾山琮墓志

此“墓志”為方形石刻,志蓋陰刻大篆籀文“大唐故氾山琮之銘志”,墓志文文題為“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衛武部常選氾府君墓志銘并序”,志文作者為“臥疾孫履升”。據張勝成先生(下文有介)講,墓碑墓志文完整無損,墓志石材質地為青砂巖。該墓志現流失于民間,現狀不明。志蓋、志文影印件附下(圖5、圖6、圖7、圖8、圖9、圖10、圖11)。

(1)“大唐故氾山琮墓志”影印件

2004年年初,張勝成老先生(時年83歲,家住靖遠縣雙龍鄉仁和村5社吊柳溝右側村道傍)持其1975年3月15日抄于“北城灘曹家”的《大唐故氾山琮之銘志·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衛武部常造氾府君墓志銘·并序》手抄本(此“手抄本”原件現存靖遠縣博物館)。照片附下(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

緣何張勝成老先生能親睹“大唐故氾山琮公墓碑”呢?手抄此“墓志”呢?

上世紀70年代初,北城灘水利電力提灌工程開工建設,遂即毀墓開墾土地,安置移民。當時由靖遠縣革命委員會組織雙龍公社革委會牽頭開發“北城灘”。張勝成先生作為北城灘水利電力提灌工程、土地開發整理、農田渠道村落規劃的唯一主總設計師,因其全程參與,與北城灘及北城移民結下了深厚情誼,深受北城老鄉的尊敬與信賴,勝成先生親睹“大唐故氾山琮墓碑”,手抄“大唐故氾山琮墓志”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對此,筆者經過數年“曲折尋訪”,幸得“大唐故氾山琮墓志”電腦影印“元”件。在“開拓與守護:絲綢之路上的白銀學術研究會”上,筆者作了《〈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衛武部常選氾府君墓志銘并序·臥疾孫履升撰〉粗考》一文的交流發言,并向各位專家、學者展示了“大唐故氾山琮墓志”志蓋、志文影印件“元”件,引起了高啟安教授、沙武田研究員、馮培紅教授及部分學者的極大關注!

(2)“大唐故氾山琮墓志”介述

“大唐故氾山琮墓志”,志蓋呈正方形,陰刻大篆籀文“大唐故氾山琮之銘志”;志身呈正方,應該與志蓋自合,縱列橫行,墓志正文20列21行,凡416字,列均20.8字。

所惜難睹此墓志碑石“真容”!此“元”件提供者再三叮囑要為其“守密”,我們只能祈禱“山琮”公“顯靈”,盡早讓其原碑“真容”公諸于世!

(3)“大唐故氾山琮墓志”楷譯稿

因筆者手頭僅為“大唐故氾山琮墓志”墓志碑石照片的電腦影印“元”件,字跡較模糊,俗體字、異體字較多,較難辨譯,又絀于手頭資料、文史知識、標點斷句能力,謹此楷譯標點,楷譯稿附下:

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衛武部常選氾府君墓誌銘·並序

臥疾孫履昇撰

夫材任棟樑,木秀風折。匪遇伐柯之士焉觀九重之顏。痛矣,將終喟然而息,則有食祿用詐於邦。錦衣在朝而無恥也。是以榮辱有節,貴賤昌時,允茲在茲,影逐聲響。公諱山琮,肇有周族,立望西土,燉煌赫然,校業東遷,遂為會部人也。曾祖壽皇,鄆州司馬,以才就職,忝古從官,罷搖扇之榮,乃滋延齒之祐。祖慎,上柱國,杖劒出閫,奮勇德於軍前,而獲大勳,不替朝陽之美。惟? 公乘資岳立,動若雲逥,植性西河,墨變三江之藻。然則揚名後世,貽厥子孫,雖骨肉殞於黃泉,軒冕用光乎史笧。嗚呼!以開元十年孟冬旬二日,終於烏蘭縣之私第,春秋亖八,先夫人卅四載也。侯氏,名與德全,禮亦俱修,載七十八,以天十四載六月廿三日終,以丙申歲五月七日遷塋于墼子平原之禮也。於是乎前瞻桂首,墜蛾影而潺湲。後抗洪波,列山川而地軸。嗣子知憲,昭武校尉左武衛武威郡武安府折衝賜紫金魚袋上柱國。仲子知酂,昭武校尉右驍衛廣陵郡方山府折衝賜紫金魚袋上柱國。季子知茂,先妣廿一載之逝也。噫!二子偷生,號叫天地,恩及須彌之勢,泣血流沙,日照閻浮,何期窀穸之苦。其銘曰:

壹丘青松,三川白雪。朔風颼飂,泉聲幽咽。出入無路,蹤跡兮永絕。萬代之後,惟 我君兮泣血!

天寶十五載五月七日庚申誌銘

(4)“大唐故氾山琮墓志”文獻價值析辨考釋

經初步研磨,筆者認為,“大唐故氾山琮墓志”的文獻價值從、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大唐故氾山琮墓志”文中有“肇有周族,立望西土燉煌,赫然校業,東遷遂為會部人也”“曾祖壽皇,鄆州司馬,以才就職,忝古從官……”“祖慎,上柱國”“公乘資岳立……墨變三江之藻……揚名后世,貽厥子孫”諸句,表明氾氏乃周公后裔,世代儒門望族,“山琮”公時任大唐左驍衛翊府翊衛武部常選之職,以“文”任武,比其祖上及同族諸公不算職高位顯。近讀蘭州大學馮培紅教授學生王晶論文《中古家族三調:唐帝國邊境城鎮的三個家族》(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文中“氾氏之先,出自皇帝之支庶,帝嚳之苗裔也,周公之子,凡伯夏之后也”“敦煌氾氏……以儒學濟世……門風不墮……精通儒學,是典型的文化高門”“終有唐一代始終保有不可忽視的勢力,是敦煌的老牌大姓”“翊衛烏蘭縣、烏蘭關”——“遂為會部人也”諸句載記,這足資證明:“氾山琮”及前述墓志——“大唐故左驍衛翊府翊兵部常選氾府(君)”“翊衛”唐“烏蘭縣、烏蘭關”自有祖淵!這充分說明“烏蘭關、烏蘭縣”在古絲綢之路與河西走廊與敦煌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顯現出“烏蘭縣(城)”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極其重要性!

“大唐故氾山琮墓志”文中有“以開元年(公元722)孟冬旬二日,終于烏蘭縣之私第,春秋亖八,先夫人卅四載也。侯氏,名與德全,禮亦俱修……以天十四載(公元755)六月廿三日終,以丙申歲五月七日遷塋于墼子平原”“前瞻桂首,墜蛾影而潺湲;后抗洪波,列山川而地軸”“天寶十五載(公元756)五月七日庚申志銘”諸句,足資證明唐烏蘭縣(城)在北城灘——即今北城灘唐代古城堡遺址!

6.唐故給事郎前行安化郡安化縣尉范君墓志銘

唐天寶四載(745),長41.2cm,寬40.6cm,厚5.8cm。青石質,呈方形。正面陰刻界格及楷書。該墓志現存靖遠縣博物館。志文15列,15行,凡216字,具體如下:

1 唐故唐故給事郎前行安化郡安化縣尉范君墓志銘并序

2 君墓志銘并序? 君諱揩,字元揩,其先

3 晉陽人,隋季版蕩,四海云擾,避地僑居,

4 今為會寧人也。君卓立杰出,經明行循,

5 少以諸生游國庠,解褐拜安化縣尉,秩

6 滿言歸,優閑養素,深悟苦空之深,尤以

7 ?!踔溃碜又\孫,樂知天命,隴并名

8 利,宴處超然。嗟乎!天不慭遺,奄歸玄夜,

9 天寶四載九月廿九日寢疾,終于永安

10 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嗚呼哀哉!夫

11 人左氏,蒲州司馬左公之女也。即以其

12 載十一月十九日合葬于黃石平舊塋

13 禮也。長子仙嶠,次子秦客,哀煢在

14 疚,銘曰? :長河兮浩浩,連山兮邐迤!吁

15 嗟兮□□,安神兮居山

記述墓主人范揩的籍貫、品行及其妻、子等內容。該墓志的出土地不明,但其中“嗟乎天不慭遺奄歸玄夜天寶四載九月廿九日寢疾終于永安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嗚呼哀哉。夫人左氏蒲州司馬左公之女也,即以其載十一月十九日合葬于黃石平舊塋……”等內容,可以得出墓主人卒于永安里、葬在黃石平。敦煌文獻P.2021v《沙州釋門法律索義辯窟銘》記載他的祖父奉珍,擔任右金吾衛會州黃石府折沖都尉。武威出土的《曹慶珍墓志》,墓主人也是位粟特人,在隋朝末年支持李軌建立河西大涼國,與安興貴的弟弟安修仁都是李軌的粟特僚佐。曹慶珍(也叫曹珍)的父親曹渾,在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7)擔任黃石鎮將。這里說到敦煌文獻記載索奉珍為右金吾衛會州黃石府折沖都尉及曹渾在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7)擔任黃石鎮將中的“黃石”都在會州境內,證明今靖遠縣雙龍鄉境內的永安堡、黃坪等地名系沿襲唐代“永安里”“黃石平”等地名而來。墓主人范(氾)揩擔任過安化郡安化縣尉,安化就是今天的慶陽。這樣一來,在靖遠縣雙龍鄉境內這第小的一個地方就有三方氾(范)氏家族的墓志,這也說明靖遠北城灘就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通過北城灘這個關鍵節點,呈現出西連敦煌、東接西安的一條線,那就是絲綢之路北道皋蘭路,由此也證明靖遠雙龍鄉永安堡-黃坪-發裕堡-北城灘一帶在漢唐時期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7.唐代墓志銘(殘)

殘長39 cm,殘寬29.5 cm,厚4.8 cm。石質。殘件呈梯形。正面陰刻界格,內陰刻楷書志文。殘存志文15列,12行,凡126字。該墓志現存靖遠縣博物館。具體如下:

從殘存碑文中“燕文成皇帝”“王府左親事典軍”“長史加正議大夫,太平公主”“北使兼東宮牧使,遷忠武將軍”等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較高,地位顯赫。唐貞觀初年(627),置牧監作為單列的牧畜生產經營單位。官營畜牧業分布范圍大致在秦、渭2州北部,即今渭河上游北側的張家川河、葫蘆河(唐時瓦亭川)、散渡河等支流;蘭州東部,即今榆中、狄道等縣之地;會州南部,即今祖厲河流域的靖遠、定西、會寧,以及寧夏清水河流域的海原、西吉等地局部。大致上東限于隴山山脈,西阻于黃河與洮河。監牧,亦稱群牧。管理諸牧監的機構稱“監牧使”或“群牧使”。艾沖《論唐代前期陜甘寧黃土高原牧業用地的分布》:“貞觀中,官營畜牧業遷至隴山以西地域后,其分布范圍是“秦、渭二州之北,會州之南(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3《關內道三》,P59)。 據此可知,當時官營畜牧業草場跨連秦、渭、蘭、會4州之境。 會州,治今甘肅靖遠縣城。蘭、會2州轄境則分布于黃河干流兩岸。據《隴右監牧頌德碑》記載:是年,隴右監牧都使管5個監牧使,分別是:明威將軍、行左衛郎將、南使梁守,忠武將軍、行右羽林中郎將、西使馮嘉秦,右千牛長史、北使張知右,左驍衛郎將兼鹽州刺史、鹽州監牧使張景運,隴州別駕、修武縣男、東宮監牧使韋衡。值得注意的是:東宮使此時業已移駐隴州境。據此可知,東宮監牧使所管9個牧監當已由原州擴散到隴州地界。

此碑在靖遠北城灘一帶出土,由此可以證明靖遠北城灘一帶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

二、北城灘古城遺址引介及實地考察記述

根據靖遠縣博物館館藏資料,現對唐代古城遺址——北城灘古城堡遺址相關情況,介述如下:

1.北城灘——唐代古城遺址介述

1976年省、地、縣組織文物普查隊調查記:

古城矗立于黃河北岸石崖之上……西北與景泰五佛寺對峙,南臨黃河……略呈方形,面積195米×175米,即34125平方米,合51.185畝,古城墻體用夯土板筑。城墻下寬5.8米,殘高3.3米,夯土層厚10厘米。城門南設,并有凸形甕城遺址殘存,城墻夯土層雜夾小砂石層,夯土層厚3~4厘米。城之五角均建有墩臺。北墻、東墻有馬面三個,西墻有馬面兩個。當年毀城墾地時,采集了部分生活用具殘片。1976年《定西文物概況》第64頁北城灘古城遺址相關圖示如右圖(圖19)。

《靖遠縣博物館文物檔案·一九八一年公布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基本情況》(《簡稱《靖博文物檔案》)記載了1983年7月靖遠縣博物館對北城灘古城堡調查的詳細情況,可惜的是,由于當時登記不詳,當年采集的蓮花紋瓦當已無法辨別,僅存一些圖文資料。相關圖文記載照片如下(圖20、圖21、圖22、圖23、圖24、圖25、圖26、圖27)。

2.北城灘——唐代古城遺址實地考察記述

據當地參與當年開發建設的北城灘大隊領導唐連孝(時任北城灘大隊文書)、張永儒(時任北城灘大隊黨支部書記)等以及參與挖墻墾地的老鄉回憶,古城未毀時,城內街道、居所、巷界規劃輪廓清晰可辨。如今,仁義(義和村、仁和村)、北城村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一提起北城灘古城,他們都會說起當年和他們一樣大的十多歲的“膽子大的”同伴經常到北城灘“城城”里挖找“麻錢”“木馬”“瓷器”等許多趣事,“麻錢”以“開元通寶”較多,“瓷器”多的都是碎片,完整的很少,木器絕大多數已腐朽殘破……

2014年7月6日,“開拓與守護:絲綢之路上的白銀”學術研討會會議組委會臨時調整安排,蘭州商學院高啟安教授、蘭州大學馮培紅教授、河西學院吳浩軍教授等一行二十多名專家、學者,由筆者陪領,經景泰五佛沿寺渡黃河對唐代古城——北城灘古城堡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疾旌?,馮培紅教授說,古城遺址雖已嚴重損毀,但殘存的古城輪廓較為明顯,依此規模,占地近60畝,應該符合漢唐縣城建城規模……高啟安教授說,古人把縣城建在這個旱臺上,周圍盡是墓葬地,城里人馬都吃什么?筆者說,我們是本地人,人馬糧草出自距此地1~10多公里的仁和村(發裕堡上堡子)、義和村(發裕堡下堡子)的數百畝河灘地(老塄地),還有500畝的“馳馬灘”,更有自永安堡(永和村)-黃石坪(黃坪村)-烏蘭城(北城村)二十多公里“絲路古道”沿途山梁數千畝黃土高原旱塬良田,“烏蘭城”人馬糧草供給應該有計充裕無虞。據祖輩相傳,“馳馬灘”就是供古代鎮守北城灘古城軍隊放牧軍馬的軍馬場?!榜Y馬灘”正因此而得名。2014年7月6日現場考察照片及近期北城灘古城遺址衛星輪廓圖如下(圖28、圖29、圖30)。

2014年11月7日,筆者再次對北城灘古城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在當地老鄉芮國漢的引導下,在古城遺址中心部位撿到陶片數十件(陶片有器物外卷沿口沿殘片、弦紋陶片、器物底部殘片等)、板瓦殘片3件(其中有兩片可以拼接成型,殘長35 cm、寬25~28 cm、厚1~1.5 cm,如圖35)。經參閱相關資料,陶片口沿特征、板瓦規格均符合唐代相關器物特征,可初步斷定為唐代遺物。照片如下(圖31、圖32、圖33、圖34、圖35、圖36)。

--北城灘古城遺址輪廓現狀

3.北城灘古城遺址引介及實地考察推論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唐縣城規模建制一般在300米×400米以上,筆者認為,北周、唐初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戰略要津要地“北城灘”設關置縣,應屬特殊時期的特殊位域的“特事特辦”。烏蘭津、烏蘭關、烏蘭縣(城)位于黃河右岸,在北城灘古城遺址上置縣(城)對經營河西、鎮守大西北、確保古絲綢之路北道安全暢通著實太重要了!這充分說明,“烏蘭縣(城)”在特殊時期置復扼踞于“北城灘”,洵為古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戰略鎖鑰!

三、其他相關輔證資料

1.輔證資料簡介

1976年《定西文物概況》第12頁記載:北城灘唐墓群“一九七四年,當地群眾下田整地時,曾挖出大量繩紋磚(體積為3.5cm、1.7cm、3.5cm),模制畫像磚(體積為3.4cm、1.8cm、5.3cm),圖案為青龍、騎馬武士、駝夫、執矛武士、侍女等,據調查,砌于棺床周圍,并有30多件木桶,均系彩飾。墓中出土這批彩繪木桶、馬、駝等,造型精美?!蓖瑫r在該書第67頁附有“圖十六? 模制畫像磚圖案”。照片如下(圖37)。

經筆者近期仔細對比,靖遠縣博物館所藏唐代勇士畫像磚(LS0509, 其它30,照片如下:圖38 )、 唐代畫像磚(LS0224, 其它18,照片如下:圖39)、雖已殘斷為半截,但大小、規格、圖案均于上圖中的武士磚、駝夫磚一致,而且同是1986年出土于北城灘。由此證明:靖遠縣博物館所藏勇士畫像磚(圖38:LS0509, 其它30) 、畫像磚(圖39:LS0224, 其它18)與《定西文物概況》第67頁“圖十六? 模制畫像磚圖案”(圖37)中記載的武士磚、駝夫磚是同一類畫像磚。

2.輔證資料簡考推論

從這些出土于北城灘唐墓群的文物藏品來看,墓主人絕非一般士兵或平民,至少是鎮守“烏蘭縣(城)”一級的將領、軍官。

四、墓志考釋結論

縱觀前述,七方墓志中均為“會寧郡、烏蘭城、烏蘭縣、會州、會部、永安里、黃石平”等今靖遠縣境內特別是雙龍鄉北城灘一帶的重要區域,這充分表明:唐“烏蘭縣(城)”就是今靖遠縣雙龍鄉北城村的北城灘古城堡遺址,雙龍鄉北城灘一帶在古絲綢之路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感鑒于此,遂成考贊。

贊曰:

“絲路”文明

“絲 路”古道連江河,

“靖 邑”文明極燦爛。

五方“墓志”互印證,

“烏 蘭”遺跡北城灘!

五、墓志考釋引發的思考

關于“烏蘭墓志”考釋得出的結論“唐‘烏蘭縣(城)就是今靖遠縣雙龍鄉北城村的北城灘古城遺址”,由此引發了筆者新的思考:

1.“北城灘”名起何時,名源何因?

2.“北城灘”為何為“北”城灘而非“東、西、南”城呢?其“北”的參照物為何?

3.“北城灘”古城與其上游的古會州又有何關聯?

4.“烏蘭縣(城)”為絲路北道鎖鑰戰略地位,何時凋謝?凋謝得竟然連“烏蘭”其名也被史筆疑辯不休,且“冠名”異地呢?

5.“烏蘭縣”之“置、廢、復”……“凋”,歷北周、隋朝、唐武德……幾經興廢復凋的變遷,均系國家“朝政”大事,理應有府庫檔案記載的,期冀專家學者們有更多更有價值的核查稽考……

參考文獻:

[1]1976年《定西文物概況》第12頁,第67頁

[2]《靖遠縣博物館文物檔案·一九八一年公布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基本情況》

[3]王晶.《中古家族三調:唐帝國邊境城鎮的三個家族》.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4]敦煌文獻P.2021v《沙州釋門法律索義辯窟銘》

[5]武威出土的《曹慶珍墓志》

[6]艾沖.《論唐代前期陜甘寧黃土高原牧業用地的分布》.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4年9月第21卷第3期,第41-46頁

[7]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3《關內道三》,P59

[8]《隴右監牧頌德碑》

作者簡介:

張啟芮(1975--)女,甘肅省靖遠縣人,靖遠縣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靖遠文物與歷史研究。

張啟榮(1962--)男,甘肅省靖遠縣人,主要從事靖遠地方史及書法學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床戏一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亚洲香蕉久久|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99热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9草精品视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精品久久高清|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看看一级毛片|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久久久亚洲色|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欧美成人aⅴ|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福利一区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主播喷水|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色|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国产精品污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精品国产www|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在线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