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玉蘇甫
近年來,就讀高職的少數民族的同學存在嚴重的厭學的現象。這種情況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高度重視,是當下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本文致力于高職院校的少數民族的同學的厭學現象分析,通過他們在學校一系列的表現,分析他們厭學現象的產生原因和解決對策,從而改善當下高職少數名族學生的厭學現象。
高職少數民族學生受社會風氣、學校管理、自身認識等各個因素的影響,在學習中,出現大量厭學的現象,如何幫助他們改善學習狀態,解決高職少數民族學生的厭學情況,對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改善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有重要意義。
一、厭學的概念
大學生厭學是指在學習上學習態度不端正,隨意應付,在學習中尋找不到一絲樂趣,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學到的知識少了也不認為是壞事,甚至放假不上課更加高興。不能專心學習,遇到困難輕言放棄。曠課逃課常常發生,作業不按時完成,考試作弊;好逸惡勞,破壞學習規定,沒有想學習的欲望,常常因為學習成績差讓教師和家長失望,造成心理負擔重,考試發揮失常,出現重讀現象,更有甚者逃學,情節嚴重還可能出現心理疾病。
二、高職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在校狀況
(一)百分之三十以上就讀于高職的少數民族的同學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曾有學者針對少數民族的大一和大二學生進行心理調查。這些學生主要在南北疆職業院校和大學等學校就讀。對其進行了個人基本信息,人際關系,朋友相處模式,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表現,生活習慣,家庭收支情況等領域得調查。調查情況顯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少數民族學生認為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能跟上學習和生活的節奏。但是百分之三十的少數民族學生感到有壓力,還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的節奏。
(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在心理這個層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測試的學生存在如下問題;1、少數民族學生與全國大學生常模相比體力差、強迫癥狀突出、與人相處容易敏感、常常有焦慮、恐懼外界;2、女生與男生相比身體素質更差、恐懼感更強烈、精神異常因子更多;3、城鎮學生與農村相比人際交往受阻、更加缺乏安全感、抑郁情緒更加高漲、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更加固執;
年紀不同的學生身體素質差異、與人相處融洽度差異、對陌生人信任感差異、精神壓力的差異;處在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到內地就讀,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別驅使他們時常感到不安,甚者情緒低落到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還有少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相比,處理事情方式上更加固封己見,抑郁情緒更濃。
三、高職少數民族學生厭學現象出現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一)學校教學資源貧乏和設備落后
學校學習資源貧乏,學習需求的硬件設備落后。新疆是我國邊疆地區,經濟欠發達的城市當中,政府和社會各方對本地院校投入的資金和人力甚少。再加上職業學校一般是由專科院校升級而得名的。并不是國家915重點本科,更不用說是當地的重點本科,所以國家和地方對這類學校的投入人力財力能少則少,若果學校本省再沒有來自外界更多的資金投入,那么學校硬件設施完善從何而談。例如說現代化教室的建設,圖書館藏書品種單一,寥寥無幾,構建的計算機機房占所有教室的比例少。導致學生學習能借助的外力缺乏。對于想借助圖書自學某方面的知識造成困擾。
(二)本身基礎沒打好與經濟落后導致厭學
由于集中在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小學幼兒園教育水平較落后,這類地區與內地其他地區相比教學設施更落后。更加缺乏優秀合格的教師。從而驅使這類地區的學生小學基礎知識打得不夠扎實。政府對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在高考方面加以照顧,在部分科目可以適當加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數民族學生比內地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差。高校內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負擔加重。面對的課程更多,這對于沒打好基礎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學習的壓力更大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更多,所以時常會有不理解教師所講的課,課堂節奏慢半拍的情況。少數民族學生運用的學習方法比較單一,特別是在面對大學學習比中學學習難度大的情況下體現更為明顯。因為他們沒能探索出更加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所以常常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找不到提高學習成績的方向。因此他們更不想學習,遇到學習上的困難輕言放棄。
我國少數民族大多數居住在經濟落后的地區。很多學生的家庭環境差,家庭收入來源少。大多數家庭經濟來源缺乏,甚至有的學生依靠親朋好友來支援才能勉強交上學費和存夠平時的生活費。這讓讓他們在學校里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相比,吃的更少,穿的不暖。在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上也比較缺乏。從而讓他們心里認為自己比不上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不敢大膽地與其他人交流,害怕同學看不起,久而久之會產生一些心理困擾。在學習上,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減退,學習挫敗感強烈,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厭學情緒更強烈。
這幾年來,更多的大學生從走出校門后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第一次就業率急速下降,初次就業的工資越來越來低導致更多的大學生為了工廠里技術含量低的普工爭破頭,甚至爭相應聘聽話照做不需要思考的工作。讓百分之三十三點三的大學生擔憂未來走向社會難以找到糊口的工作。對于就讀于高職院校的少數民族的學生來說,沒有很好的高學歷,語言文化的不同讓他們在與其他漢族學生的競爭優勢更少,職場更加失意,找好工作就像中六合彩難么難,讓他們覺得學習對以后找到好工作幫助不大,沒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三)急于名利雙收的思想影響
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導致人們對同一事物有多樣看法,有些人看錢比較重和貪圖不勞而獲,當然高校里的大學生也不排除有這情況。社會的不良風氣和佳通的教育讓一些學生潛移默化當中受了影響,讓他們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有了錢任何東西都能得到,在他們的價值觀當中沒想過通過知識武裝頭腦,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他們心想父母沒讀書照樣能掙錢養活家人,無論是在家種田,或者是到其他城市打工,都可以照樣養活自己和家人,所以導致小孩覺得讀書沒用,學習不好以后也能生活,讓他們認為掙大錢才是好的專業,讀書才算有用,認為合格就好能畢業就萬歲,但是學習知識需要漫長的過程,普通的大學學習需要鉆研三到五年,也就是說三到五年后參加工作才可能把知識轉換為財富,這狀況與受市場經濟急功近利的思想影響下的部分學生想法背道而馳。
四、針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厭學的對策研究
(一)國家政策方面應多幫扶和資金投入
國家在高考層面上對少數民族增加了部分科目加分、把分數線調低等傾斜政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生活上給予大力扶持,例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的《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中規定,考取高等學校(包括民族高等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所有的費用由國家資金支持。1952年政務院發出的《關于調整全國高等學校及中等學校學生實行人民助學金的通知》決定,從1952年9月起,全國高等學校學生增加人民助學金獎勵制度,在評定助學金獎勵等級時,對有實際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盡量多給予名額。1977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勞動總局頒發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校實行人民助學金的辦法》,規定高等師范、護士、采煤等專業的學生,統一享受人民助學金;其他學生人民助學金享受比例百分之七十五計算。
1983年9月起,落實人民助學金和人民獎學金共同存在的新措施,但100%的人民助學金仍然被民族學院的學生享受。1987年9月,高等學校全面落實獎學金制度和學生貸款制度,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和定向獎金。報考師范、農林、民族、航海等專業和學校以及立志畢業后到邊遠地區工作的學生,一旦被錄取為民族專業和學校的學生,統一享受專業獎學金,其中3等獎學金一律按照原助學金標準發放。
(二)學校走進高職少數民族生活,提出解答方案
高職少數民族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應該被學校深入了解、在他們學習中的遇到的困難給予支持和關懷。需要管理學生的領導、輔導員、班主任、甚至任課教師要走進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當中,融洽地相處, 從各個方面深入了解, 才能管理好學生,有利于開展工作。高職院校里管理學生的相關人員需要從各方面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個人情況,搜索檔案、與師生溝通、與部分學生單談談話等措施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收入來源和多少、地方風俗、學習進度、思想變化等資料。開展管理工作中重視少數族學生的風俗,避開雷區,不定時開展少數民族學生研討會,了解他們的生活上的難處和需求,掌握握他們思想變化。再者,在少數民族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學習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讓專業老師對在學習上有難題的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多方面和有針對的扶助措施。在師生盡力的幫助下讓他們語言溝通更順暢和基礎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慢慢地讓他們學習主動性更加強烈。讓他們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努力學習的觀點、終生學習的信念,讓他們運用知識武裝頭腦為以后走向社會、在社會立足、提高社會認可度打下扎實基礎
五、結論
本文致力于高職少數民族學生的厭學現象展開調研,不扎實的基本知識、文化背景認可讓少數民族大學生適應性差、急于把知識轉化為財富、經濟收入低和就業難等因素產生了厭學現象。解讀這些因素影響,到后來研究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國家在政策層面應多照顧與傾斜政策、就讀高職的少數民族學生的狀況應被學校了解,度過難關、高職高校讓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機會增加、心理教育制度完善和心理疏導制度。有利于在現實層面和理論層面上更好地解答高職少數民族厭學問題。(作者單位: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