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家“一帶一路”和 “長江經濟帶”的提出,促使了西南地區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古絲路之優勢,發展西南地區交通,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便于加深與周邊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其沿線重要城市——宜賓抓住時機,努力發展,獲得突破性成就。
關鍵詞:西南絲綢之路;高鐵建設;宜賓
一、古代西南絲綢之路
隨著90年代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出臺,西南地區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在自身脫貧致富的同時,也加緊和周邊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交流。近年來,又因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政策的提出,西南地區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
但是西南地區和周邊國家的交往絕不僅僅是近幾十年來的事,其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西南地區的商人,在崇山峻嶺中開辟了一條條從成都出發,經過云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最后到達中亞的道路,這些道路被后世統稱為“西南絲綢之路”,且比現在熟知的“一帶一路”要早兩個世紀。
但有關的史書明確記載要始于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報告在大夏看到有蜀布出售,建議漢武帝打通從蜀國通往印度、大夏的道路。但是因為當地酋長因為文化差異以及自身的利益,漢武帝官方派遣的使者都紛紛被當地人阻擾,未獲成功,只有當地的那些能為頭人帶去經濟利益的商人才能通過這些道路。
在經年累月的對外交流中,西南各族人民共同開發的“古代西南絲綢之路”,是一個泛指的概念。西南地區山高水深,地形崎嶇,對外通道絕不止一條,應該有很多不同的線路,是一個多元的立體網絡,只要是西南地區與外界聯通的道路都應該算作西南絲綢之路。一般來說,學界公認的現已梳理出來且較具體的道路有以下幾條:
1.通往緬甸、印度的兩條線路
(1)西線靈官道(牦牛道)。走向為:成都—邛崍—漢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寧—德昌—米易—會理—攀枝花—云南永仁—大姚—大理
(2)東線五尺道。其走向如下:成都—樂山—犍為—宜賓—五尺道—云南大關—貴州威寧—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大理
西線與東線兩道在大理會為一途,西行至保山—騰沖—緬甸密支那(或從保山南下瑞麗進入緬甸八莫)再西行,經印度東北阿薩姆至恒河平原,經巴基斯坦,阿富汗至中亞和西亞,此即歷史上著名的“蜀身毒道”
2.通往越南的水路兼程線路
(1)東路進桑道。由蜀入滇中部,經彌勒渡南盤江,經文山出云南東南隅,經河江、宜光循盤龍江,抵達河內。
(2)西路步頭道。由蜀入滇西部大理,沿紅河至越南河內,由河內出海。此即溝通云南與中南半島最古老的一條水道。
3.通往尼泊爾、印度的茶馬古道線路
(1)四川川藏路。成都—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泊爾—印度
(2)云南滇藏路。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邦達—昌都—尼泊爾—印度
從這些線路來看,沿線站點一般都會選擇地質穩定、物產豐富、經濟較發達、人口較多的城市。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當年的西南絲綢之路有一些早已遺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荒草叢生,但有一些卻被改頭換面沿用至今。如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期,中國與盟軍在緬甸、中國、印度三國修筑了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基本沿襲了古代商道的線路。在中國的經濟建設時期,絲綢之路境內段的成昆鐵路與川藏公路的建設也是沿襲古代絲綢之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再比如,今日進桑道云南之邊境地——天保口岸,和步頭道云南境內之紅河畔之河口口岸仍是中越邊境之重要口岸,有公路與水路相通,并有滇越鐵路通道。
二、今日“西南絲綢之路”
近十年來,隨著我們國家高鐵技術的發展,很多城市已經進入了高鐵時代。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重慶、四川、云南也趁勢追擊,不斷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建橋鋪路,帶動重要城市的發展。
其省會城市重慶、成都、昆明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三個中心城市,但是卻還沒有高鐵連接。從成都到昆明坐普通火車最快也要20個小時左右。如果是坐高鐵換乘,要繞道去重慶和貴陽轉車,也要花費六七個小時。同樣,重慶到昆明直達的普通火車要花費接近13個小時,高鐵也同樣繞行貴陽,花費約5個小時。這樣的速度顯然不利于三地的抱團快速發展,也不利于“兩帶”“一路”政策的實施,那么新建高鐵線路可以說是迫在眉睫。綜合評估之后,成貴高鐵于2013年年底開工,預計2019年底建成通車。渝昆高鐵預計于2018年開工,2024年建成通車。如果渝昆、成貴高鐵建成通車,重慶到昆明三個小時即可互達,成都到昆明只需兩個半小時。屆時,西南人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也將大大提高三省市的聯動效能,促進經濟的騰飛。
新建線路選擇要考慮諸多因素,地理條件、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物保護等都要納入其中。祖先們千百年來的實踐經驗給我們提供了參考。以這兩年在建的兩條溝通西南四省的成貴高鐵(四川境內)和渝昆高鐵(云南境內)為例,在線路選擇上大都沿襲了西南絲綢古路。如圖[1]所示。
由圖可知,成都、樂山、犍為、宜賓、昭通、昆明等城市都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東線五尺道上的記錄在冊的重要城市。從古至今的發展,使得這些城市的人口、經濟發展水平、人民文化水平、開放程度等都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在新建線路的選擇上肯定也會優先考慮。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出川和進滇的重要中轉站——宜賓,具有“萬里長江第一城”“西南半壁古戎州”“中國酒都”的美譽,早在西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宜賓城就是犍為郡治所在,具有依托成渝、聯動黔渝、帶動沿江、引領川南的區位比較優勢。它地處三江交匯處、把持川滇黔渝咽喉、扼守長江龍尾,既是長江經濟帶起點城市和貫通“兩帶”“一路”南絲綢之路上的重疊區,也是我國“兩帶”“一路”發展的重要支撐交匯點。從宜賓出發,沿古路東線,經昭通到昆明,抵達大理;西線是宜賓、西昌、攀枝花,經云南大姚到大理。兩線路匯合后,向西經保山、瑞麗,可抵達緬甸八莫,到達印度等南亞和西亞經濟區域,連接印度洋;向東由昆明、彌勒、河口,經越南河江、宣光,直抵河內及東盟各國,連接太平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宜賓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依托白酒產業、農副土特產品、化工產業等優勢產業,建設“六大基地”(名優白酒產業基地、能源綜合開發深度利用基地、先進裝備機械制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新型化工輕紡建材基地、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將會大大解決當地就業問題。而且宜賓興建了大學城,川內多所著名大學在宜賓設立分院,如西華大學、四川理工大學等都在宜賓開設了特色學院,給宜賓培養更多的特色行業的專門人才,帶動當地的經濟增長,實力也得到較大提升。在2018年四川21市州GDP排行榜名列第四,經濟總量高達2026.37億元,增速也高達9.2%[2],新時代下的宜賓緊跟國家“一帶”“兩路”的發展戰略步伐,將再創絲路輝煌。
三、結論
兩千多年來,西南各族人民不斷開辟西南絲綢之路,給沿線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發展變化,也加強了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本國的科學技術,提高本國的經濟。現如今,中國的高鐵技術世界一流,西南地區的高鐵可謂是新時代的“西南絲綢之路”,使得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交流更加頻繁與方便,我們繼承發展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讓古老“西南絲綢之路”在當代發揮了更加現實而有意義的作用。
注釋:
[1]圖片來自網絡
[2]數據來源于網頁新聞http://www.sohu.com/a/297378490_757174
參考文獻:
[1]伍加倫、江玉祥主編.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0頁
[2]屈小玲.中國西南境外古道之南方絲綢之路及其研究述略[J].西北民族研究,2011(01)
[3]羅志彥.專題學習“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N].宜賓日報,2015/4/28,A1版
[4]許察金.四川宜賓加快融入“兩帶一路”發展戰略對策分析[N].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1(01)
[5]周月陽.一帶一路戰略下,看宜賓機遇[N].宜賓日報,2015/9/1.A3版
作者簡介:
龍雪梅:江蘇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中國史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