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地方民辦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應積極探索新時代下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群建設,結合自身與地方區域經濟,選擇合適的專業群,樹立一個長遠目標,實實在在,踏踏實實的做好教育主業。
關鍵詞:專業群;會計;新時代;資源庫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作為人才培養的高校應積極主動順應歷史潮流,推動人才勞動力方面的供給側改革,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里也明確提出了要增加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指明了實現的途徑就是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這也是普通高等院校改革的方向和突破點。
一、安陽學院財會稅審專業群的定位
1.簡介
安陽市是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圈中心城市鄭州市的北部區域協同發展城市,定位于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是老工業基地,以鋼鐵、煤焦化等傳統產業為支柱產業,近年努力壯大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等主導產業,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制造等新興產業。2018年,又高起點謀劃培育了“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精品鋼及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千億級產業,深入推動鋼鐵、煤化工、裝備制造、紡織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著力培育新業態、積蓄新動能、打造新亮點。
安陽學院是一所地方民辦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是本校成立時就有的專業,目前在校生近3000人,是本校的第一大院,另有財務管理、稅收學和審計學本科專業,會計、財務管理和會計信息化專科專業,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于2016年獲批“河南省民辦高校品牌專業建設點”。
2.專業群定位
針對國家提出的制造業4.0、人工智能等要求,安陽地區經濟需要發展需要轉型升級,需要更多的應用型復合型財會服務人才。安陽學院要提高人品培養質量和知名度,需要立足安陽,輻射全河南,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財會服務人才。那么,安陽學院就需要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對財會服務人才的要求,積極探索新路徑,培養更多更高的應用型復合型財會服務人才。安陽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選擇相關專業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群為發展方向,積極培育財會稅審專業群。[1]
二、安陽學院財會稅審一體化專業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明確目標
本院前身是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是安陽師范學院的二級獨立學院,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師承母校,公辦母校對其影響甚深,缺乏統一的長遠目標,加之前幾年會計學相關專業就業形勢一片大好,目標或被忽略,或被易改,時而以就業為目標,時而以考證為目標,時而以考研為目標,凡此眾多因素至此尚未形成長遠的具有前瞻性的明確目標。
2.人才培養方案墨守成規
由于歷史原因和知識領域的局限,人才培養方案隨經多次修訂,但是依然沒有跳出以會計學視角修訂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的圈子,也沒有走出校園,走出理論圈和學術圈去看待人才培養方案,更沒有積極尋找社會和企業對會計學人才培養的要求和需要,一般是墨守成規或閉門造車。
3.師資力量總量薄弱和結構不合理
由于本院是二級獨立學院的背景、辦學實力的限制以及就業觀念的守舊等因素的約束,很多相關專業畢業學生一般不愿意到本校就業,導致師資力量總量不足,招聘信息一直掛在就業處網站上。就算勉強在本校任職,由于剛畢業或畢業不久,其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都比較缺乏,無法滿足教學要求。
4.硬件設施存量不足,新增進展緩慢
由于合作辦學,前期硬件設施只能滿足基本教學任務,常常出現教室資源緊張等情況發生。目前國家財政對民辦本科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也不夠,市場對其融資需求也不太熱衷,戰略投資者也不太積極投入到這個領域,因為教育投資回報期較長,種種不利因素匯集起來,導致民辦本科高等院校資金來源只能依賴于內部積累,這個就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期,新增硬件設施進展就比較緩慢。
5.校外實習基地流于形式
由于學校和企業在雙方權利義務利益之間劃分不清,導致雙方有效的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流動,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共贏,所以雙方簽訂的實習協議或實習基地僅僅停留在協議上, 不能真正得到落實,僅僅流于形式而已。
6.教育資源短缺
由于教師職業的限制,教學資源常常限定于原來就讀學校的學院或導師的資源,或者來源于網絡資源,或出版社等等,不能充分利用本校的資源建立滿足復合本校學生的需求;而且對教學信息化和新鮮的教學手段產生排斥情緒,使其教學資源更加的難以豐富和更新換代。
三、安陽學院財會稅審專業群建設措施
1.樹立明確的具有前瞻性的目標
基于制造業4.0時代、人工智能等新的經濟環境變化,本院經過多次實際深入本地企業和會計事務所的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和會計事務所所需人才要去的素質,并深入的與企業高層和事務所專家討論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最終確立的目前的整體培養目標:長于傳統會計,精于管理會計,駕馭云會計。
2.不斷優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培養目標的指引下,一方面,減少了傳統核心專業課程的周課時,多增開一些專業課程,增加涉及的知識領域,多增加實驗實訓課程的課時,比如手工綜合實訓、會計信息化實訓、成本實訓、綜合納稅實訓、統計實訓等課程,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動手能力,滿足應用型的需求;另一方面,新開一些前沿的專業課程,比如云會計、財務共享、管理信息系統、Excel在財務與會計中的應用等實用性前沿性的課程,滿足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3.增強師資力量,優化師資結構
一方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到我校,持續引進其他高校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加大力度吸引企業和事務所的具有實戰經驗的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到我院任教,做到用待遇吸引人才,用事業留住人才;另一反面,不斷優化人才庫的結構,人才的知識結構涉及大多數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稅收、經濟、金融、統計、市場營銷等專業領域,年齡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老中青比例趨于合理,人才數量得以補充,優良傳統得以傳承。
4.加大投資力度,新建實驗實訓實驗室
2016年我院會計學專業成為河南省民辦高校特色品牌專業建設試點,獲得省財政廳預算投資100萬元,以此為契機,集團增加投資200多萬元,在原有的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商戰沙盤實訓室和稅務實訓室的基礎上,積極建設云會計實訓室、財務共享實驗室、大數據和管理會計等會計信息化實驗實訓實習室,并進一步加大投資,建成河南省第一個財務共享實驗實訓中心。
5.夯實校外實習基地
一方面,由河南省安陽市財政局牽頭,本院與安陽市十二家會計事務所簽署實習合作協議,每年大量向會計事務派遣實習生,并被安陽市財政局授予“注冊會計師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另一方面,由安陽市商會成員安陽通用國際集團牽頭,安陽市本地數家知名企業簽署實習備忘錄;再一方面,本學院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衡信教育簽訂了衡信工商訂單班,是我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培養“綜合素質高,有高度、有寬度、有深度、有廣度”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財務服務人才的有力舉措。
6.不斷充實教學資源庫
首先教材必須選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高教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等著名的財經類出版社教材,并保持數年不變,并形成一師一名課;其次,積極申請完成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目前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正在建設精品課程3門,點擊量連續增加;最后,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鼓勵推廣慕課、微課等新興授課方式方法,目前已建成相關公眾號3個,基本覆蓋每個年級的過半人數,涉及面和影響力不斷在增強。
參考文獻:
[1]韓軍強.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復合型專業群建設探析[J].各界,2018(1)
[2]張梅.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群發展的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9)
[3]繆瑩、匡云波.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專業群構建[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7(4)
作者簡介:
韓軍強(1985--)男,漢族,河南長葛人,安陽學院講師,注冊會計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