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道德修養方面存在問題的思想根源,加強道德修養的參照標準和加強道德修養的途徑四個方面闡述了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問題。
關鍵詞:領導干部;道德修養;自律;他律
道德指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同志曾引用《尚書》中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來說明道德問題是涉及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也談到“良知良能,乃國之魂魄”,他認為道德是國家的靈魂和民族精神。各級領導干部作為社會管理者,是代表黨和政府履行職責的,他們的道德修養水平對整個社會具有重大的引導與示范作用,其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就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
1.是最基本的職業需要
領導干部具有這樣的職業特點:第一,代表人民掌握和行使權力。既掌握著人民賦予的公共權力,又在本質上是人民的公仆;第二,集多種角色、功能于一身。既是群體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又是群體意志的體現者和執行者,還是群體關系的設計者和協調者;第三,職業對象與職業性質特殊。職業對象是形形色色的社會成員和豐富多彩的社會關系。職業性質則突出體現在使由各行各業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得以健康有序運行所必須的領導、管理等精神活動。
這樣的職業特點決定了領導干部的道德表率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管子·牧民》中說:“授有德,則國安”,提出要把責任交給有道德的人,天下才會安寧。宋代哲學家陸九淵說:“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諸侯有德,能保其國”。
2.有利于提高執政能力
領導干部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至少能相應地提高兩方面的執政能力,一是有利于提高非權力性影響力;二是有利于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非權力性影響力是由領導干部自身素質(包括品德、知識能力、情感)形成的一種自然性影響力,它既沒有正式的規定,也沒有合法權力那種形式的命令與服從的約束力,但其影響力卻比權力性影響力廣泛、持久得多。非權力性影響力能使被領導者產生發自內心的尊敬、信賴與佩服,并主動地跟隨領導者去實現目標。道德品質在非權力性影響力中占據主要地位。
加強道德修養能提高拒腐防變能力。近幾年來,在反腐敗斗爭中出現問題的各級領導干部,絕大多數是由于經不起各種誘惑和考驗,在道德品質上打了敗仗。由此可見,思想道德防線,是防止腐化墮落的第一道防線,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3.有利于提升社會道德水平
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其言行舉止具有放大效應和示范效應,對社會價值取向,社會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自古以來,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毀,民德降”。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處于“龍頭”位置,他們若是在道德方面言于律己、率先垂范,就會不斷擴大在群眾中的影響力,進而促進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領導干部道德修養方面存在問題的思想根源
領導干部在道德修養方面不夠完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著復雜的思想根源,主要有:一是個人思想深處遺留的封建社會“官本位”、“家天下”的陳腐觀念,使一些領導干部的道德行為得不到有效的規范,從而在群眾中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二是市場經濟的趨利性,使一些領導干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畸變,經受不住金錢和美色的誘惑,成為腐化墮落分子;三是一些領導干部放松了自己的道德修養,世界觀和道德觀發生扭曲,私欲膨脹,經受不住名譽和地位的考驗,進一步加劇了道德缺失。
了解了造成道德修養問題的思想根源,在強化道德修養的過程中,領導干部就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三、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的參照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條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領導干部在加強道德修養的實踐中,要以這20個字作為參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道德修養水平。
四、領導干部加強道德修養的途徑
領導干部道德修養要通過自律和他律來實現。在領導干部道德建設中要強調自律與他律的整合,只有將二者辯證的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素質。
1.加強領導干部道德的他律
所謂加強他律,就是通過制度、法律、輿論等手段,建立健全外部監督和約束機制,盡可能避免或能及時發現并糾正道德失范的現象,保證道德的實現。具體而言,就是要從加強制度建設和社會監督兩個環節入手。
(1)制度建設是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現代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人民的權利至上,依靠人民的意志而治的政治。只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做保障,讓人民有效的行使民主權利,有效的監督政府及政府官員,積極的參政、議政,官才會切實的為人民服務。因此,民主建設是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建立科學嚴密的領導干部管理制度。在官員任用、考核、晉升、調動、罷免、收入、公務活動、對外交往等各個環節都建立一套嚴密的、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在選任環節上,要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來選撥領導干部,將有才無德甚至無才無德的人淘汰出各級領導崗位。
加快領導干部道德制度化的進程。領導干部道德制度化,是指將對領導干部的道德要求轉化成各種具體社會制度,使之成為普遍的、具有強制性的制度約束力量。近幾年來,我國制訂了一些這方面的制度,如針對“裸官”現象采取的措施,中央的“八項規定”等,但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具體化。
(2)社會監督是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的必要手段
從他律的角度看,不僅需要制度化的正式約束,還需要非制度化的社會監督,特別是人民群眾的民主監督和大眾輿論的監督。人民監督對于領導干部道德自律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輿論監督具有時效性強、輻射面廣、透明度高和震懾力大的獨特優勢,要注意發揮并強化新聞監督功能,使領導干部在“他律”的壓力環境中保持較好的道德修養。
2.積極培養和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自律
自律就是人作為主體自主地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領導干部道德自律既是一種客觀的道德要求,又是一種優良的道德品質。道德自律通過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來實現。
(1)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教育
近些年來,我們黨開展了很多針對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教育活動,如“三講”教育、“三個代表”的學習教育、先進性教育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一定要繼續探索這類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徑,在黨校的干部培訓中,開設相關的課程,運用生動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領導干部的道德水平。
(2)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
領導干部道德修養是領導干部通過學習和實踐進行自我道德修養,使自己的道德品質不斷向著高尚的境界升華的活動,這是實現道德自律的重要途徑。領導干部道德修養的方法主要有。
加強學習,陶冶情操。學習是一種高尚的修養,可以凈化靈魂,陶冶情操。有人說:讀書是超越時空與高尚的人對話。讀的好書越多,接觸的優秀人物就越多。一個人的文明程度和思想品格高下,總是同他的知識和文化素養相聯系。正如鄧小平指出的,不注意學習,忙于事物,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變質,那么思想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
善于自我認知,自我反省。個人修養的自覺性始于自我認知,這種自我認知是促使領導干部加強自我修養、優化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這種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領導干部要學會觀察自己內心是如何產生情緒的,準確把握自己的個性特點,明白“我是誰”“我需要成為什么”“我已經具備什么”以及“我還欠缺什么”,把自我放在一個特定的位置,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整個自我的運作并有效地自我控制。
領導干部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就需要經常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就是自我省悟、自我檢查、自我解剖,自覺地改正自己的失誤和過錯,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高明的領導干部,都有很強的自省意識,反省過程就是學習過程,通過自我反省,學會分析過去的對錯得失,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
努力提升道德境界,強化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道德境界是人們通過接受道德教育和進行道德修養所達到的道德覺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質狀況。一個人的道德境界越高,就越能以屬于該境界的道德要求為指導,自覺地加強道德修養。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從追求物質占有轉向追求精神的充實;二是從追求自身物質享受轉向全面發展;三是從自我中心轉向關愛人民群眾。
認真踐行“慎獨”的道德修養方法。領導干部個人道德修養的高度自覺性集中表現為達到“慎獨”的境界。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提到了“慎獨”的修養方法,突出強調了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問題。“慎獨”一詞,出自《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越是在別人不知不覺的時候,內心的真實想法容易明顯地暴露出來,所以一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在獨處之時,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時候,也特別謹慎和警惕,防微杜漸,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領導干部要做到慎獨,就必須在“慎初”“慎隱”“慎微”上下功夫。“慎初”,就是面對各種誘惑,要果斷拒絕“第一次”;“慎隱”,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說與身份不符的話,不做與身份不符的事;“慎微”,就是從微小處嚴起,從微小事做起,克服小節無害的心理,不要因為事情小而放縱自己,謹防積小惡而成大惡。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之下,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黨和國家對這一問題高度關注,不斷加大制度建設和社會監督的力度,以確保道德他律作用的發揮。各級領導干部也應積極主動地加強道德自律,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好人民公仆。
作者簡介:
陳焱(1972--)女,中共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的教學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