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 張瑩
摘 要:金鉬集團經歷了60年的發展,充分認識到:企業要有很好競爭力,就必須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建設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隊伍,事關金鉬集團的生存與發展。本文從從三支隊伍管理方面的狀況入手,闡述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制定適合企業未來永續發展的人才管理措施,全面落實國家“人才強國”戰略,樹立 “人才強企”特色,培養造就優秀三支人才隊伍,引導、保護、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人才隊伍建設;三支隊伍;人才強企
一、三支人才隊伍實施概況
所謂三支人才隊伍是指在企業中的技術型工人隊伍、專業技術干部隊伍、管理型干部隊伍的總稱。
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為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主要產品遠銷歐洲、美洲、非洲、澳洲和亞洲的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公司對三支人才隊伍的管理和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建設創業初期,規模小,人員少,組織結構簡單,對三支人才隊伍還沒有意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低下,人力資源管理通常是把事務性管理作為管理重點來抓。第二階段,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不斷的引進,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發生變化,經理廠長負責制開始實施,企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重視人才和引進人才是當時解決發展過程中人才管理的有效手段,大批大中專畢業生和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才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組織結構和管理層次逐步趨于復雜,此階段的三支人才隊伍初顯,但是管理手段簡單,沒有形成系統、長遠的管理抓好。第三階段,經歷50多年的快速發展,企業通過發展已經成長壯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也已經趨于完善,重視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已迫在眉睫,公司適時的提出了加快“三支人才隊伍建設”,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也把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企業。
近10年以來,公司制定“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把公司的干部職工劃分為三個隊伍:管理干部隊伍,技術干部隊伍,技術工人隊伍。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公司各層級干部都擠行政化的“獨木橋”,缺乏鉆研技術的動力和人才,以及工人隊伍中普遍不愿意學技術,高技術工人流失,各生產單元普遍缺乏高技術工人,各層級人員職業生涯上升通道缺乏,員工積極性不高。”最終期望達到的目標是分別建立起三支人才隊伍的發展通道,鼓勵學技術和根據員工特點,發揮不同方面的特長,培養出公司發展所需的高技能三支人才隊伍。
二、三支人才隊伍管理實施后的效果
1.人力資源管理觀念陳舊。依然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沒有把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管理體制,阻礙了企業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的實現。
2.組織中責權不明晰。礦山企業用人決策權、財務決策權、進度計劃控制權、物資采購決策權等劃分不明確,且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企業高層決策認為:只要有效益,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不重視,以致于在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時,掉頭創新后勁乏力,核心競爭力不強,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3.崗位層級設置不合理。缺少主管級,未能為企業員工設計出順暢的職業發展通道,基層員工的晉升受到阻礙,人才流失較嚴重,員工的年齡結構和知識體系已呈現老化的趨勢。
4.薪酬設計激勵機制不足。企業薪酬制度沿用改制前的工資體系,企業利益分配和項目內部利益分配存在“大鍋飯”現象,同崗位員工干好干壞、干多干少工資分配無差異,企業整體薪酬水平偏低,特別是技術骨干的薪酬水平較市場明顯偏低,導致員工工作缺乏積極性,個人與組織之間不能達成心理契約,影響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
三、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具體問題
隨著公司成功上市,現代企業發展理念不斷沖擊公司管理層。特別是從人才隊伍現狀來看,我們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欠賬太多,人才斷層、后續發展人才支撐效果不佳。具體表現如下。
1.高級專業技術干部缺乏
在我們企業,干部隊伍中既懂專業知識,又懂經濟管理的人才較少,缺乏富有市場經濟意識的領導干部。專業人才的科研成果較少,有些人取得了高級職稱后,其學習創新的動力逐漸減弱,這也削減了隊伍的整體實力。
2.技能操作人才隊伍建設任務比較艱巨
在我們企業,思想保守、傳統礦山文化根深蒂固,年輕職工學技術動力不足。目前,在崗職工的高、中、初級技能人員比例為1:2:5,與國內外公認的4:4:2的目標結構相比,初級人員比例過大,中、高級技能人才數量明顯不足。這也與國家倡導的“大國工匠”嚴重不符,與造就一支以技師為龍頭、高級工為骨干、中級工為主體,思想好、技術精、多工種配套的技能操作隊伍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3.管理干部隊伍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管理人才是企業的中間力量,從目前的表現為:整體中高層管理人員年齡偏大、中間人才斷層、年輕管理干部歷練不夠,整個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管理觀念滯后、管理方式粗放,與現代企業對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相比差距較大。
四、建設三支人才隊伍的具體措施
1.增強人才集聚功能,打造素質過硬人才隊伍
首先要暢通人才成長通道,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要堅持人才發展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通盤考慮、協調推進,制定實施中長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做到謀發展與謀人才同步考慮、同步部署。樹立“人人可成才、人人是人才”的科學人才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個性特點,把握人才成長規律,拓展人才發展空間。改變以“管理晉升導向”為主的單一人才發展模式,營造各類人才成長空間,現促進“百家爭鳴”。
其次,要營造人才發展環境。把重大科研項目和公司發展重點技術攻關課題作為鍛煉人才的“大學校”和“練兵場”,在實踐中選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為各類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長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堅持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導向,加大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選拔使用力度,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2.樹立科學的技能人才觀,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要不斷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機制。要建立完善技能人才的崗位培養體系、評價和使用機制,健全激勵和保障措施。在經營管理職位之外,推進基層單位技師、高級技師聘任與管理,開展技能大師、首席技師、技術工種帶頭人等高層次技能人才的選拔,打破年齡、學歷、工種、職稱和資歷等界限,打造有利于每名職工都能成才的工作新機制,促進職工崗位成才。
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技術比武、崗位培訓、崗位攻關、勞動競賽等活動,不斷為崗位人才的成長創造條件、為高技能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舞臺。
3.調整優化人員結構,提升隊伍戰斗力
既要建立人員結構優化機制,又要深入推進員工動態管理。通過強化績效考核、嚴格控制高技能操作人員調整崗位和轉換工種,加大長期不在崗人員清理力度等措施,推進職工內部退養、符合條件傷殘人員離崗等工作,使動態管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持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人員素質結構優化。還要著力完善企業后備人才庫。通過業績考核、民主推薦、公開招聘、考試等多種形式,對素質優良、工作務實、作風正派的優秀人才,納入到貴州公司后備人才庫,確立近期、中期、遠期培養對象,建立經營管理人才梯隊的儲備,跟蹤培養、動態管理。
4.以績效考核為重點,不斷完善薪酬分配體系
深化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理順分配關系,是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不斷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科學設置獎勵項目和水平,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核心人才、骨干人員等重點人才收入與勞動力市場價位接軌,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二是深化員工績效考核。強化考核結果在員工晉升、培訓、評先等方面的應用,推行競爭上崗,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環境。三是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個性化福利待遇辦法》,選擇部分單位試行“福利包”制度,完善拴心留人機制。
總之,加強三個隊伍建設,實行人才強企的戰略,關鍵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牢牢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企業發展依靠人才,人才的發展為企業帶來更大的財富。六十一甲子,公司發展到了最關鍵階段,事業興衰,人才為本。我們要結合公司發展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加強和改進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設好“三支人才隊伍”,積極把公司塑造成人才培養的“基地”和人才成長的“搖籃”。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超前謀劃,扎實培訓,建立健全人才開發的長效機制,營造善于發現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特別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平臺,干成事的有地位。
作者簡介:
劉平安,供職于金鉬股份鉬爐料產品部黨群工作部。現為陜西省攝影家協會、渭南市作家協會、詩書協會、蒲城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清泉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