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摘要:為了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家稅務機構在“十二五”期間推出了改進現有稅收體制的政策。自.營改增n政策頒布與推廣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得到了不斷完善.稅務體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市場經濟主體的管理與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從營改增稅收籌劃的重要性入手,對營改增背景下稅務風險、管理措施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營改增;稅收籌劃;稅務風險;管理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不斷向前推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國稅收制度也在不斷變革。2016年,我國開始全面推行營改增工作試點,在試點中涉及到的行業有房地產行業、建筑行業等,相比較營業稅而言,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部分,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進而增加經濟主體的經營效益,而營改增政策的出臺主要是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改革整體部署做出的重要決策。
一、營改增稅收籌劃的重要性
就當前的情況看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講是非常有利的,而稅收籌劃的重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有效的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降低企業稅收風險的發生率。在營改增制度的不斷推行下,企業相關稅收人員需要對于各項國家頒布的稅收政策加以掌握,在進行相關工作時,需要做到公正、公開,誠信納稅,進而有效減少企業的稅務風險;其次,有效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稅費的開銷,提升企業的利潤,是稅收籌劃的第二點優勢。以某企業為例,該企業原有的稅收率應當為3%,營改增政策施行后,該企業的稅率為11%,同時,在營改增政策施行前,該企業的的營業稅是全款繳納,營改增政策施行后,變為一層層抵扣,幫助企業減少稅負,科學制定合理的定價措施,是稅收方式能夠有效達成的目標,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營改增后面臨的稅務風險
(1)增值稅發票風險
迄今為止,與發票問題有關聯的均涉及到增值稅,因為增值稅抵扣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個別納稅主體為了逃稅、漏稅,通常會在發票上做手腳,利用虛開增值稅發票與法律規定相違背的活動。當企業實施營改增之后,因為企業可以通過增值稅發票實現抵扣,如此便可以減少需要繳納的稅款,從而達到逃稅的目的。
(2)進項稅額抵扣風險
自從企業落實營改增稅制后,虛增、抵扣進項稅額這一類現象非常多,與之有關的稅務風險也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擴增。例如納稅人根據可抵扣稅額達到抵扣的目的,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卻存在開票錯誤這一問題,導致扣減行為不能正常進行。此外,一些企業內部的增值稅發票中沒有標明增值稅額,納稅人也沒有按照增值稅稅法相關條例進行操作,導致進項稅額抵扣存在風險。
(3)計稅方法選擇風險
增值稅計稅方法主要分為簡易計稅方法與一般計稅方法兩種。針對小規模納稅人,主要使用簡易計稅方法,即征收率3%,針對一般納稅人則使用一般計稅方法,即稅率11%,然而在相關文件中表示,工程主要涉及到3種情況可以使用簡易計稅方法,其一,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務,其二為甲方工程提供建筑服務,其三為建筑工程老項目提供建筑服務。在相關規定中,運用了“可以”這一字眼,代表可以使用簡易計稅方法,同時也可以選擇其他的計稅方法,也就是一般計稅方法。使用簡易計稅,稅負比較價或是和甲方出現分歧,減少甲方抵扣,這些對于老項目而言都可以使用簡易計稅方法。
(4)工程報價風險
一是,因為營改增實施之后的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稅率是11%,征收率是3%,從理論層面分析,增值稅即增值額征收,將其融入到企業中無法了解的數量,導致直接按照基礎定額提前進行預算。落實營改增之后,投標書編制期間,無法對實際成本費用可以獲得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準確預計;稅金編制過程中也只是將城市維護建設稅以及教育費附加等反映出來。二是,落實營改增之后,開始落實新國家預算額標準,基于此企業的施工成本單價也要進行調整,企業中的預算定額也需要重新編制。三是,使用簡易計稅方法,會對下游企業造成一些影響,導致下游企業抵扣減少、成本與稅負升高。
三、營改增后稅務籌劃風險及控制措施
(1)充分利用有關稅收政策
企業基于全新的稅制環境,需要全力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帶來的影響。這就需要充分認知營改增基礎上稅制政策對于社會核算工作的影響。企業需要抓住營改增這一機會,按照進項稅抵扣等政策,以及企業經營、涉稅財務管理等,從價格、勞務等方面合理選擇供應商、分包商,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結合企業發展需求以及實力,通過稅收政策消除稅制改革對工程的消極影響。
(2)增值稅專用發票
在強銷項稅額以及進項稅額發票的管理來講,資管產品企業需要不斷的加強,對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要做到不斷的完善,對開票的審核、認證等多個關鍵點進行細化。這里以某企業為例,該企業在營改增政策實行之后,開始加強對發票的管理,在不同的征收方式情況下,對于可抵扣的進行稅額進行相應的確定,同時,在當期進項稅額進行轉出處理時,該企業按照劃分比例對其進行計算等。
(3)進項稅額抵扣
納稅人在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支付、承擔的增值稅稅額被稱為進項稅額,而這里指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包括接受投資轉入的貨物、外購(含進口)貨物或應稅勞務、接受捐贈轉入的貨物、以物易物換人貨物、抵償債務收入貨物、以及在購銷貨物過程當中支付的運費。需要嚴格按照規范規定嚴格審核,才能夠確定進項稅額抵扣。而稅額抵扣也被稱為稅額扣除或者扣除稅額,主要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納稅人在進行繳納稅款時,進行的一種稅收優惠,主要是針對以前環節繳納的稅款準予扣除的部分。之所以又稱之為稅額減免,主要是由于稅額抵扣是對已繳納稅款的全部或部分抵扣,是一種特殊的免稅、減稅。稅額扣除是從應納稅款中扣除一定數額的稅款,而稅項扣除從應納稅收入中扣除一定金額,二者有著明顯的區別。
(4)稅務籌劃制度
在我國當前的稅收政策環境當中,許多政策的出臺都為稅收籌劃工作提供了便利。對于企業來說,在面對“營改增”這一大環境下,所開展的稅收籌劃和風險控制,首先應當以國家政策環境為依托,通過對政策環境的解讀制定全面、有效的籌劃方案。在國家制度上,國家給予試點行業營業稅的優惠政策也在繼續推行。在面對這一政策環境時,參與試點的企業單位應當認真了解政策背景以及制度要求,通過積極探討的方式明確對自身有利的稅收優惠政策,并對政策和制度調配充分利用。了解和稅收籌劃,可以使企業控制成本,取得市場競爭中的價格優勢,提升占有率。
(5)經營者對稅務籌劃認知
企業在進行銷售行為的設定上,也應當依托稅務籌劃方案進行設定。在試點企業當中,試點企業需要對勞務外包、結算方式進行分別設計,以此來控制稅負水平,達到節稅目的。在勞務外包方面,企業需要依據政策優勢,對勞務業務的分包地區進行規劃,從中享受進項稅額的抵扣政策優惠,并實現合理化稅收提高經濟利益。一般來說,采購試點當中可供抵扣的征收稅率不低于7%,節稅效果可觀;而在結算方式方面,企業則可以運用延遲稅款的方式,在結算過程中獲取利潤,達到節稅的目的。
(6)稅收工作者對稅務籌劃認知
對于企業來說,明確納稅人對于自身的認知也是一種積極應對稅務環境,控制稅務風險的手段。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之下,企業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需要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聯動。在試點地區,試點企業開始繳納增值稅,此時納稅人需要對增值稅內部的進銷兩項的差值進行承擔,而小規模納稅人則依托簡易征收辦法,完成增值稅納稅。在規定當中,試點納稅人同樣可以與小規模納稅人保持相同簡易征收方法完成納稅,因此對于試點企業來說,應當從經營規模和增值稅納稅人籌劃兩個方面來控制稅務風險,通過正確分析當前企業的經濟狀況,增加增值稅比重,最終達到節稅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市場發展的新勢態下,實行營改增的稅務改革是對經濟市場整體起到促進作用的,但是在具體推進和運行的過程當中會在稅務上存在有一定的風險,必須通過合理的手段以及科學的規劃,進行正確的稅務籌劃工作,才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運行的穩定性,降低在稅務方向出現的漏洞和風險,實現自身穩定和諧的發展,減少納稅成本,增強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元潔.市政工程“營改增”后稅務籌劃及風險應對的研究[J]財會學習,2017(18)
[2]康文華.基于“營改增”后的稅務風險與稅務籌劃探討[J]經貿實踐,2017(17)
[3]劉璽.建筑企業“營改增”之后稅務籌劃及風險應對措施探討[J]財會學習,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