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桂華
摘 要:應急救援是安全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企業如果抓好應急救援工作,就能夠有效減少事故傷亡和把經濟損失降到最底。小微企業應加強急救援培訓工作,提升企業自救能力,并把它做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關鍵詞:小微企業;應急救援培訓;主體責任
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發生事故施救不當或者盲目施救而造成傷亡和經濟損失擴大的現象也很多。搞好應急培訓是法律法規對安全工作的要求,應急培訓作為提高職工應急素質,增強職工應急意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有效實施應急救援,筑牢安全生產最后防線的基礎。企業應強化應急和處置業務培訓,筑牢這道防線。本文通過分析小微企業應急救援培訓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幫助小微企業更好的安全發展。
一、小微企業應急培訓工作的現狀
從目前的安全管理分析來看,小微企業規模小,員工數量少,在安全生產管理上存在著基礎薄弱、主體責任不落實等諸多因素,生產安全事故多發易發,事故起數占很大比例,導致企業應急管理工作也日趨艱巨。而很多小微企業的應急培訓存在培訓師水平不足、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應急預案不完善、演練計劃與方案不落實、重演輕練效果差等現象。需要通過加強應急培訓來提高企業應對和處置事故的能力,確保在遇到突發事故時能夠按照應急預案,高效、迅速做出應急反應,盡可能減小事故危害。
二、小微企業應急培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小微企業應急培訓管理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責任認識不清。很多企業由于主要負責人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生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靠邊”,危機意識欠缺,僥幸心理明顯,重效益、輕安全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企業未設置應急管理機構,未配備應急管理人員,未對職工進行應急教育培訓,未將應急培訓納入企業安全發展計劃,未根據企業風險分析制定應急預案,未制定企業應急救援培訓計劃、方案。
(2)應急培訓制度不健全?!栋踩a法》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培訓管理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與其所從事崗位相應的安全教育培訓。很多小微企業沒有按照法律法規制定本企業的應急培訓制度,未結合生產實際設置應急培訓內容,培訓項目不符合員工的實際情況。
(3)培訓教師的師資有限。小微企業缺乏安全培訓師,培訓講師主要是安全員擔任,培訓師的專業水平不高,難以與安全生產及應急救援培訓相匹配,對于應急救援體系了解的也不是很全面,且培訓主要是講講怎樣使用滅火器,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4)培訓對象接受能力差。小微企業員工大多數是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不高、從事手工作業、來自農村,對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的認識欠缺,有的沒有進行“三級”安全教育,未參加應急培訓對應急預案不了解,對應急措施不掌握。
(5)未進行培訓效果評估。有的企業培訓對員工掌握情況未進行考核,未進行效果評估,對掌握不充分的員工不能制定相應措施。未用演練來檢驗培訓效果,未組織應急演練,無演練記錄,有的演練方案缺乏執行性,未根據演練評估結果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高層管理人員不參加演練等。
三、小微企業應急救援培訓的改善對策
(1)提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領導重視是關鍵,應急培訓工作也不例外。要筑牢應急救援這最后一道防線,必須強化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安全意識。依照《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緊密結合應急培訓這一有效手段,扎實掌握應急知識,筑牢思想基礎,摒棄僥幸心理,把應急工作融匯于心。
(2)建立健全培訓管理制度。企業要加強培訓過程管理,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等相關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健全應急培訓管理辦法,加強培訓全過程管理,加強對培訓的效果檢驗和評定,用制度約束力來確保培訓效果的有效性。
(3)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要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來完善企業應急預案,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提高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實踐性以及保證培訓效果,對不同崗位人員分別制定要求,科學選擇培訓方式,使有關人員熟悉應急職責,掌握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
(4)靈活選擇培訓方式。企業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邀請專家指導或到標桿示范企業進行交流學習等。研究制定加強應急培訓的措施,可與安全培訓機構簽訂培訓服務協議,明確培訓質量指標,全面消除應急培訓盲區和死角,做到應急培訓全覆蓋。
(5)營造安全文化氛圍。企業應開展安全文化建設,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推進企業全員對應急管理的重視。結合應急救援主題演講、事故警示教育、應急救援演練等活動,在員工中普及安全知識,全面提升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建立應急培訓長效機制。
(6)切實加強檢查監督。企業應落實制度規定,將應急培訓情況進行檔案管理。各級監管部門應把應急培訓納入安全生產責任目標考核體系,組織開展小微企業應急培訓的監督檢查,夯實安全培訓責任制。對企業進行分級管控,把應急培訓不到位的小微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對象。落實安全生產“紅、黑名單”制度,推動社會信用機制建設,對安全生產違法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
總之,小微企業應加強應急管理,系統性、科學性、規范性地開展應急救援培訓,使培訓能真正服務于員工,服務于企業。通過對從業人員應急救援知識培訓教育,切實提高員工的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使其掌握常見事故的自救互救方法,一旦發生事故,在事故發生初期能夠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安全生產法》
[2]吳愛香.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對策[J]勞動保護,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