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21世紀,老齡化是全球性的重要問題。中國與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隨著中國國際經濟地位的提高,中國的老齡化發展不僅會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還將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本文通過研究中國人口結構發展現狀,建立Leslie矩陣模型對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我國的人口變化結構及趨勢進行比較,并進一步分析造成老齡化發展差異的原因,最后,著重從單獨兩孩政策出發,對中國應對人口紅利消失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Leslie矩陣模型;人口紅利;單獨兩孩政策;社會保障體系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歷程及現狀
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問題是制約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新中國建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失誤導致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雖然說改革開放以后,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計劃生育的長期執行,使得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老齡化進程。中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3.26%,65歲以上人口達1.18億,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8%。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中國不僅出生人口數量較多,而且人口在正增長,但是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有所下降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研究的意義
首先,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至今經濟一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2010年,中國GDP超日本,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超過2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的GDP將達17.6萬億美元,超過 美國的17.4萬億美元,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雖然印度GDP明顯低于中國,但是其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被列為“金磚四國”之一,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不斷增加,也是全球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根據高盛2011年11月發布的預測,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金磚四國在過去十年中所取得的經濟增長占據世界經濟增長的50%,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70%,超過其在20世紀80年代(18%)和90年代(23%)所作貢獻的一倍。中國和印度作為備受關注的新興市場大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經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有重大影響。
其次,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僅次于印度國家人口總數。2013年中國和印度總人口超過世界人口的40%,并一直在40%-60%之間波動。人口結構的變動對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研究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不僅對中國自身有重大意義,同時也對指導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性。
再次,雖然中國正在經歷著人口結構轉變,可以使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借鑒經驗教訓,更好的應對人口結構轉變過程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三、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及比較
本文中,中國的人口數據來源于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與國家統計局。
(1)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本文作者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通過建立Leslie矩陣模型,對2019年-2050年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為了使模型的運行相對簡便,在構建模型之前,本文先作一些基本假設。
1.基本假設。第一,假設各年齡段的男女人口分布相同,這樣就可以通過用總人口的一半來近似代替婦女人口來計算生育率,從而簡化模型。第二,令 表示k時第i年齡組的人口, (本文將年齡分為9組,最大可以取9)。第三,用 表示k時第i年齡組的年齡別死亡率。由于統計數據的限制,本文將年齡別死亡率 看作常數,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近似的代替。
第四,用 表示k時第i組婦女人口的生育率。
2.Leslie矩陣模型的構建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男性與女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51.19%和48.81%。所以假設各年齡段的男、女人口分布相同,是具有合理性的。 表示第k年第i年齡組的人口,那么當
3.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預測及分析
本文,我們為了簡便,將以5年為一個時間單位進行預測,因此需要根據表1計算出各年齡組每五年的存活率和生育率。
第i年齡組人口的平均死亡率用qk(i)表示,那么五年的存活
率可表示為sk=Exp(-5qk),k=1,2???9。當k時第i年齡組的平均生育率為bk時,那么五年的生育率可以表示為Bk=5bk,k=1,2???9。將這些確定之后的參數帶入矩陣,然后不斷進行迭代,即可以得到中國人口老齡化每五年的預測結果。
由Leslie矩陣預測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中國人口老齡化將伴隨整個21世紀上半葉。自1999年中國進入老齡社會開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直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超過4億,占總人口的20%以上,人口老齡化將伴隨21世紀始終。第二,2010年到2050年,我國處于高速老齡化階段。我國老齡化水平高,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且增長速度快,其占總人口的比例也呈不斷上升趨勢。老年人口在2050年左右達到峰值,約為4.9億,老齡化水平也達到峰值,約為29%。第三,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預計到2050年,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一億,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26%。2050年-2100年,8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將穩定在20%到30%之間。
四、中國老齡化發展趨勢差異的原因分析
首先,雖然20世紀50年代后,中國經歷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具有一定的差異。其次,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使得中國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預期壽命顯著提高,而印度,1947年獨立后,其醫療衛生條件也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預期壽命也顯著提高,但是由于條件的改善不如中國,其預期壽命仍然明顯低于中國。第三,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也顯著下降,這使得中國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轉變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中國人口增速開始放緩,老齡化進開始加快。
五、中國應對“人口紅利”消失的措施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勞動力供給開始出現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使得中國一直以來在國際市場上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消失,取而代之的其他人口勞動大國,其將以充足且廉價的勞動力威脅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面對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的危機,中國政府應該積極討論應對策略,將危機轉化為動力,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鞏固在國際上的地位。以下為政府采取應對措施提供一些政策建議。
(1) 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提高其技能。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將出現不足的趨勢。目前中國的基礎建設,勞動力的大量輸出幾乎全部依靠農民工人,這批農民是成熟的勞動力,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這批勞動力需要做好技能培訓,特別是對初、高中以后沒有繼續進行高等素質教育的人要進行一定的技能培訓。首先,我國需要投入資金建立更多的高等職業院校,增加院校開設的專業,使得他們選擇面更加廣闊;其次,現在農村很多都是留守老人,國家正在大力號召振興農村經濟,對于有地域優勢、有旅游優勢的地方鼓勵農民回鄉創業或者就業。
(2)加快完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是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基本保障。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城市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體系,針對中國存在的貧富差距大的問題,加大對城鄉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特點的存在,應該針對農村的具體情況,實施有別于城市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繼續健全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努力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并努力推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現有保障制度的基礎上,努力擴大保障覆蓋的范圍,并增加保障實施的深度,進一步提高農村老年人享有保障的水平。
(3)積極發展老齡產業。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人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發展老齡產業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群的需求,也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應積極發展老齡產業,包括老年人保健市場、老年用品市場、老年服務市場。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培養老齡產業中介組織,充分發揮行業指導與自律作用。
(4)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人口紅利優勢還未完全消失之前,中國應盡快將經濟發展方式從勞動密集型轉為技術資金密集型,減少對低廉勞動力的依賴。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增加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支出,鼓勵創新,積極發展上游企業,將勞動力優勢轉化為資金技術優勢。
參考文獻
[1]金磚國家發展十周年報告.高盛.2011
[2]孫樹菡,余飛躍.韓印日三國人口政策歷程及啟示[J].人民論壇.2006(08)
[3]楊舸.日、韓、印人口結構變動趨勢及給中國的啟示[J].北京社會科學.2013(04)
[4]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問題比較[J].黨政干部文摘,2007(06)
[5]史佳穎.中國和印度的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機遇[D].南開大學.2013
[6]杜鵬,楊慧.中國人口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比較[C].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2008
[7]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2 Revision
[8]World Population Aging 2013.United Nations.2013
[9]高盛.金磚國家發展十周年報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