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高速發展40年的中國經濟在2018年遭遇降速甚至衰退威脅,我們不可避免地處于單個周期的下行周期。受經濟下行和金融去杠桿影響,大批高杠桿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融資困難,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市場經濟和公司商業行為不甚活躍。這并不意味著資本結構狀況不佳,在一個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中很難分辨企業之間經營狀況的差別,但是宏觀環境開始收縮時,企業真正的競爭力就會浮出來。因此,當一些企業考慮如何存續自保的時候,可以看到,另有一些企業卻在尋找著兼并擴大的機會。并購能夠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被市場左右的風險。本文就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該如何進行并購的決策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經濟下行;企業并購;戰略決策
一、經濟下行周期背景及原因分析
2013年至2015年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形勢比較艱難的時候,這里面有我們國家環保的制約、人口的制約,也有資本投資回報的下降,也有稅制的改革,整個經濟體中間存在一定的通縮的現象,尤其是大宗商品。通縮導致了債務問題的擴大,同時也導致了去庫存。到了2015年上半年股市泡沫對經濟有負面影響,匯改初期大量的資本流出也損害了大家的投資信心。過去一輪經濟周期的復蘇實際上跟剛才講的因素都是完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首先資本管制使得我們國家人民幣又重新穩定,乃至升值,可以說抑制了資本的外流,同時人民幣從2015年年底開始,這一輪的貶值其實豐富了出口競爭力。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有一輪刺激政策,從消費,比方說汽車方面,從投資,比如說PPP,地方政府融資方面,還有就是從房地產業方面,有一輪新的刺激內需的政策。從2016年開始,為了迎接十九大各地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也是大有上升,這一輪的經濟上行可以說是非常明顯,尤其是因為保障房的改革,采用了棚改貨幣化,在三、四線城市里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們可以看到在2017年一線城市房地產增速大幅下降但在三、四線城市銷售的銷售增速仍然相對較高。另外一方面,我們國家進入了一個新的加庫存的階段。這一輪在增加庫存的過程中間肯定是提升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從2016年的春天直到2017年7、8月份,整個中國經濟處于一輪非常明顯的,可以說也是持續時間相對比較長的經濟復蘇。因為2016年至2017年很多的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不可能長期持續,所以我們這里面做一個判斷,就是我們處于一個增長的,現在剛剛過了頂點,處于緩慢下行的狀態。但實際上對于做并購的人來講,處于下行的周期往往不是一件壞事,甚至可以認為是一個好事。因為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間資產價格才能得到合理的體現,不然上行周期的時候,新產業跟舊產業往往不能區分,甚至往往是一些老的產業回報更高,而只有在一個下行周期的過程中間,潮水退了之后我們才知道誰是真正的裸泳人。
二、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并購的戰略
(1)企業并購戰略綜述
并購戰略是企業根據自身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通過并購其他企業而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它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導入并購策略——當企業準備進入與主營業務不同的新行業時,由于缺乏新技術、新知識,往往采用導入并購策略;
2.強化并購策略——可分為橫向并購戰略和縱向并購戰略。橫向并購是指企業之間以相同或者相似的產品進行并購。縱向兼并是指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分工整合。強化型并購戰略可以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節省內部交易費用,快速聚集特定行業的優秀資源,為市場份額奠定基礎;
3.擴張并購策略——又稱多元化并購戰略。多元化的根本動因是為了避免行業的資本過于集中,通過企業經營活動的跨行業、跨部門經營,達到企業投資風險分散的目的;
4.退出戰略——當行業陷入衰退或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時,企業會主動退出具有一定盈利前景的行業,籌集資金,轉移到更發達的行業。
2018年,具體到投資圈來說,同樣不同尋常。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在10余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開始面臨成長的煩惱。此外,受經濟下行和資管新規影響,銀行、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資管機構、上市公司等傳統募資渠道驟然變窄,新基金募資困難一級市場的寒流正面襲擊了大批企業。而傳統企業的春天也遲遲沒有到來,技術和品牌的短板始終制約著產業與消費升級的欲望。如何降低和減少經濟周期的不利影響?在經濟下行周期,我們還應不應該投資?非繁榮年代,如何投資?市場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在尋找方向。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發展的最佳時機是經濟發展低迷的時候。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壓力較大,但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正如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說的那樣“形有波動,勢仍看好”。
(2)經濟下行是民企轉型的推動力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新增就業主要承擔者的民營企業,經濟下行的壓力正是民企實現轉型推動力。
民營企業是人的文化,具有創新的內在動力,自然具有創新的效率,一直是市場化創新的主要支撐和載體。民營企業作為市場化的產物,對市場的變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民營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實現業務轉型和市場轉型是必然的選擇。在業務轉型方面,一方面要在原有業務范圍內進行業務創新,探索新的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新市場,尋找新的空間發展機會。如加工企業轉向私人品牌,出口企業轉向國內市場,沿海企業轉向內陸市場。從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史來看,每一次經濟危機都促進了企業的業務轉型和市場擴張。因此,經濟下行是民營企業實現業務轉型和市場轉型的動力。
(3)經濟下行是國企改制的時機
在此輪經濟下行中,國企當下重要任務不是并購擴張,而是通過改革改制轉變機制,重塑市場競爭力。國企未來的并購既要轉變并購方式,還要進行并購創新,從而真正提升國企并購的效率及質量。國企應加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力度。立足于管理模式與商業模式的轉變,以改革改制的機制轉變推動其產品、產業的升級。國有企業改革改制要加強技術創新的主導地位,通過深化改革,盤活存量、吸引增量,為新的產業發展壯大騰出空間。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與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實現國有資本向科技創新尖端領域流動的目標,提升國有資本的活力及影響力。國企未來的并購除了目標企業選擇要轉變,還要轉變并購模式,從全資并購或絕對控股并購轉到相對入股式并購、跟蹤技術進步方向的參股式并購、共擔風險的吸收合并式并購;與此相適應,并購支付方式上,選擇股權對價、資產對價的支付方式,或者兩者混合。同時考慮并購后的重組重整及重組重整風險是否可控。
(4)經濟下行環境下企業并購的戰略選擇
企業并購的戰略選擇與企業并購的動因息息相關。從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角度出發,企業做出并購行為的目的是改善市場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效率,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戰略動因:
1.通過并購低效率的企業去優化管理效率,使企業的經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2.通過并購能夠使參與者企業在經營上互補,使企業的生產結構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例如人員、設備、和企業的技術、知識等一般生產和管理要素,造成收益增大或成本減少即實現規模經濟。
3.通過并購能夠使優勢企業會增大勢力,增加市場占有率并提高競爭力。
4.通過并購使企業在較短的時間里進入被并購企業的行業,實現多元化經營或者戰略重組,分散風險。從直接追求并購帶來的財務收益角度出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財務動因:
第一,通過并購降低企業內部資金成本。
第二,通過并購避免企業外部的大額交易費用。
第三,通過并購提升企業整體的償債能力,降低破產的可能性。
第四,通過并購因在股息紅利等權益所得與資本利得而產生差別稅收待遇導致價值被低估的企業,增加股東的權益。
第五,通過并購以達到稅收最小化。然后與此同時考慮的是并購時機選擇所處的經濟宏觀環境。
在經濟下行時期,企業的各種權益價格都下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對于想要以低成本實現兼并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因此,一些規模較大的優質企業受經濟低迷的影響較小,為了進一步發展,他們可以在經濟低迷時期收購其他不那么優秀的企業。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不能在價格低廉的時候盲目并購,否則容易被發展潛力有限的企業拖垮,不利于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對于規模小的企業,與其通過面臨經營周轉困難,不如尋求優質企業以求生存。同時,并購總是伴隨著風險。雖然并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合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但并購的目標絕不是打造超級企業,霸占市場。企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合理規劃發展戰略,在潛在的行業中謹慎選擇并購伙伴。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必須知道并購的風險在哪里。
最明顯的并購行為是橫向擴張或上下游一體化可以迅速占據市場份額,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業內人士指出,經濟下行是企業強力并購的最佳時機,資本運營已成為整合越來越多企業資源的最佳途徑。面對經濟的“新常態”,企業集中優勢發展主營業務比多元化經營更有戰略意義。我們越是專注于我們的主要業務,我們擁有的武器和彈藥就越多,我們越有可能在一場激烈的商業戰爭中生存下來。
除了并購前目標企業的選擇關乎并購行為外,影響到企業并購戰略的因素還有并購中
支付方式的選擇。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中,一般來說企業應當節省并購成本,減少現金流量的支出,所以這時選擇股權支付方式比現金支付方式更有利于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三、結語
并購戰略的選擇必須服從于整體競爭戰略。并購不應局限于固定的模式,而應基于不同的動機和策略,采用不同的并購方式。但是,無論采用哪種并購方式,企業都應該根據長期發展戰略和需求做出理性的選擇。在并購過程中也要注意市場導向,不能違反市場規則。政府的行政措施只能促進企業并購行為的活躍度,真正選擇還是由企業自己來決定。
而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并不意味著投資機會就少了。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指標是傳統型占主導地位,擴大投資將促進產業轉型,中國經濟將面臨從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向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型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因此,并購投資是企業資源整合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李美香.基于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并購戰略探究[J].時代金融(中旬),2017,(11)
[2]李三亮.企業轉型升級的并購模式解析:勝星公司案例[J].時代金融(下旬),2016,(11)
[3]趙海燕,周賽.企業并購戰略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4)
作者簡介:方香(1995—),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無職稱(2019應屆碩士畢業生),會計專業碩士,單位:四川大學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