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璋楠 王敬一 王濤
一、研究背景
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越來越密切。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高校教育所培養出的學生,其培養目標同產業需求的目標越接近,作為培養成果的高校人才就能越直接的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綜上所述,雄安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布局,黨和國家對其極為重視;同時河北省內高校尤其雙一流高校更應該發揮其優勢作用幫助雄安新區解決發展難題。
二、研究意義
但是,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實際需求是什么?同時高等學校能夠滿足什么樣的需求?對于這個問題,很多研究都在宏觀層面,給出的是定性的、概念化的結論,缺乏針對性。本調研研究的核心在于厘清雄安新區對高等教育的實際需求是什么,以“雙一流”為中心的各高校如何運用自身優勢促進雄安新區建設。最后結合供給側的改革提出雙方協調發展的可能性。
三、“雙一流”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點
通過到河北省地區多個地區以及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走訪,詳細了解各個存在高校的地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對地區所屬高校有什么影響,以及當地高校如何助推區域所在地區經濟建設,未來的政策方針,地區如何發展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制定怎樣的改革措施,實現地區高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模型其實從宏觀角度上來看,是十分符合樹狀結構的,在這個樹狀結構的模型中,世界的“雙一流”建設應以國內“雙一流”建設最為根基,而國內“雙一流”建設則需要一頭各省市區的“雙一流”建設作為枝干與此同時,建設各省市區的“雙一流”也需要各地市的成長作為枝葉來補全整體發展能力。足以看出各省市的“雙一流”建設對我國“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性,還有各省市的“雙一流”建設同樣在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雙一流高校如何為雄安新區護航
雄安新區的建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新區的成功建立,最為核心的問題就在于其功能定位這一問題的解決。
(1) 雄安新區現有的產業鏈不完整
傳統、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雄安新區在設立之前的主要產業。而其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卻是于雄安新區的當下發展戰略不相符合。而且與北京和天津的產業模式、結構、定位相比,差距甚遠。北京與天津這兩座城市歷史悠久,在輕重工業的發展上有著經驗和模式的總結,其各種產業發展速度快、產業定位高,而新區,雖然地理位置緊鄰京津,但卻很難在短時期內形成平衡銜接的產業鏈。
(2) 雄安新區的市場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基礎薄弱
雄安新區若與同樣是我國特區的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相比,其缺少的則是豐富的對外口岸,深沉的經濟文化積淀,優質的經濟區位優勢。相比之下,雄安新區的經濟發展核心動力明顯不足,可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應是快速而繼續的第二、第三產業,而非傳統緩步發展產業的。故而所有的雄安建設者都必須根據雄安新區的現實情況,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帶有雄安新區特色的全新的發展模式。
五、高校助力雄安新區發展方向
(1)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成果轉化
宏觀層面而言,基于現有形式的供求模式、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來看,雄安新區對于高等教育的主要需求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新型產業集群。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區域經濟發展的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推動力,而高等院校正是科技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的源泉和基礎,微觀層面而言,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等具體的要求,以及在對區域整體居民素質、文化水平、受教育層次、未來支柱行業的布局與發展和持續性可續技術的支撐上。
(2)推進科研創造,助力成果轉化
創新精神、科研精神是決定世界大國興衰交替的關鍵因素。所以雙一流大學應把科研創造和成果轉化視為自己的責任。因此,高校的科研體制機制要能夠與國際組織、國際標準和國際慣例接軌,保障科研要素的國際間的自由流動;同時抵制急功近利,為了一時的利益,隨意進行所謂的科研創造,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有意義的科研創造是雙一流大學的社會責任。
(3)引領文化道德,助力成果轉化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文化傳承。在現行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和文化輸出窗口,對于傳統道德文化的傳承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反觀近些年由央視牽頭的“國學熱”,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就愈發凸顯。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們更應堅持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以更加自尊和自信的態度走向世界。高校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要使大學生更加尊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而且也應培養其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寬廣的胸襟。
參考文獻
[1]區域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研究——基于服務雄安新區的視域[J].張強.職教論壇. 2017(19)
[2]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N].河北日報. 2018 (002)
[3]雄安新區需要“新教育”[N].高書國.中國教育報.2017 (008)
[4]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人民郵電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2004
[5]雄安新區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構想[J].黃珊黃立志.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雄安新區建設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人才精準對接策略
[6]“一帶一路”戰略人才需求效應下的高等教育路徑探析[J].周龍英.中國成人教育. 2017(04)
作者簡介:陳璋楠(出生年份1993——),男,漢族,籍貫:河北石家莊,學歷:研究生在讀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 ,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