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峰
摘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科技正深刻改變著金融生態與環境。蘇州金融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金融科技產業具備一定基礎,但與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集聚度不高,缺乏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機構。本文從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現狀分析入手,比較同類城市發展經驗,評估蘇州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對策;蘇州
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新常態下,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呼聲更加強烈,更需要金融業提供支持。金融科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金融業的發展方向。得益于國內繁榮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規模龐大的銀行產業和快速膨脹的社會財富,我國金融科技得到了快速發展。蘇州金融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要抓住金融科技發展浪潮,有效提升創新實力,加強金融科技技術創新與應用,吸引人才、資金等產業發展資源。
1蘇州金融科技產業基本情況
截至2018年末,蘇州金融業增加值1520.5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2%,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6.1%;金融機構總數達到859家,其中持牌機構424家,金融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蘇州金融科技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金融風險大數據監測預警平臺和股權融資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成立金融科技創新聯盟,凝聚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多方資源;部分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狀況良好,已開始向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和服務并獲取收費。新注冊成立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不乏東吳金融科技、凱美瑞德等具備成長潛力的金融科技創新企業;蘇州銀行、常熟農商行等部分法人持牌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
2國內先進城市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情況
目前,國內深圳、北京、杭州等具有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基礎和先發優勢的城市,正在加速推進科技與金融的高效融合。2017年3月,深圳市福田區率先出臺《關于促進福田區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我國首個針對金融科技出臺扶持措施的地區,通過降低金融科技企業運營成本、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開展金融科技青年人才培訓計劃項目等措施,力爭在五年內將福田區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目前已聚集有平安科技、招行科技、銀之杰等知名金融科技企業。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所在地,具備發展金融科技的良好條件和現實需求。中關村是國內綜合優勢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區域,連續兩年有20余家企業進入畢馬威發布的“中國領先金融科技公司50強”。2018年11月,北京出臺了《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進一步加強了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融合、政策支持力度、發展空間布局等方面的統籌規劃,不斷提升金融科技的全球話語權。
杭州是我國電子商務中心和互聯網中心,金融科技創業氛圍活躍,涌現出以螞蟻金服、網易金融、恒生電子、連連支付等一批創新能力極強的金融科技企業,成立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產業園區,下一步將繼續鞏固在支付結算、區塊鏈金融、大數據征信等方面已具有一定先發優勢的行業地位,繼續推進消費金融、傳統金融的智慧化、金融信息綜合平臺等領域的發展。
3蘇州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與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相比,蘇州的金融科技產業起步較晚,集聚度不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本地金融科技企業規模不大,缺乏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影響力有待提升。二是本地金融科技企業與本地金融機構、其他金融科技企業間合作較少,業務主要來源于蘇州以外的市場。三是蘇州本身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院校屈指可數,金融科技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匱乏,本地金融科技企業核心技術人才大多來自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四是相較于北京中關村、深圳福田區,尚未出臺金融科技專項扶持政策。
4蘇州發展金融科技產業的對策建議
4.1加大對金融科技產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強與知名金融科技企業的交流合作,吸引技術先進、特色突出、經營規范的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在蘇州注冊落戶;加大力度培育孵化本地創新企業,鼓勵建設金融科技企業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對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重點予以支持,培育孵化未來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商業組織等面對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發布金融科技企業發布應用需求,為本地金融科技企業提供成長和發展機會。二是培養引進專業人才。依托蘇州海外招才引智等平臺,吸引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完善多層次金融科技人才聚集體系;鼓勵金融科技企業、金融機構和科研機構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研究,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和金融科技培訓中心等,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爭取實現重點領域的創新突破。
4.2營造良好的金融科技發展環境
完善融資服務體系,充分利用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和蘇州地方企業征信平臺建設成果,建立金融科技企業重點培育名單,實時了解企業運營發展情況,引導金融機構精確匹配企業融資需求,助推企業成長。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引導金融科技行業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強化人員管理,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相關部門對重點金融科技企業的日常業務、風險管理、客戶信息保護等情況開展定期評估,提升金融科技企業信息安全水平。搭建面向金融科技企業的專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公共實驗平臺、測試平臺、人才培養等配套措施和保障。
4.3推動金融科技技術創新和應用
充分發揮蘇州產業基礎雄厚、區域經濟良好、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優勢和特色,加強金融科技技術與智能制造業、服務業、文化旅游業、外貿業等領域的合作。鼓勵金融機構運用金融科技技術,組合使用金融工具,不斷創新出基于新技術的各類金融資源產品;與高校、科研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共建金融科技技術運用實驗室,為創新產品提供具體應用場景,加強新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推動金融科技圍繞政務大數據、云平臺項目積極創新,實現社會公益和公共管理等領域的應用。
4.4大力宣傳蘇州金融科技品牌
建立金融科技行業協會,加強金融科技生態圈內的機構交流、互動,共同推動蘇州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通過舉辦蘇州金融科技博覽會等形式,提供金融科技人才交流、創意和產品展示場所,提高蘇州金融科技發展的能見度。定期發布蘇州金融科技發展白皮書,介紹相關的產業規劃、扶持措施、發展情況和未來趨勢等,幫助各類金融科技資源實現供需對接,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巴曙松,王志峰,羅珈發.打造智能化國際化金融科技產業園[J].浙江經濟,2018(7):11-13.
[2]韓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生態分析報告[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8(4):1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