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受到了影響。基于此,本文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分析,分別從心理咨詢室、網絡信息平臺以及家長聯絡機制等方面闡述小學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教育;心理健康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在小學生中日漸普及,學生們使用智能手機在網絡平臺中瀏覽各類信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傳統學校心理輔導的優勢,也有網絡信息化技術的特點。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可以享受輕松地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心理健康輔導不再受時間與地點的局限,教師與學生可以隨時聯系。
1.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第一,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思維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互聯網為小學生提供了心理教育平臺,學生們可以享受平等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會,在網絡中擁有話語權,面對教師時可以釋放情感。教師與學生可以平等交流,學生不用受到身份的約束,教師也可以看到學生個性化一面。
第二,網絡具有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教師在網絡中可以更容易了解小學生內心想法,完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遇到很多問題卻不敢向家長和教師傾訴,對身邊的事情有看法卻不敢表達。但是在網絡世界中卻不一樣,學生們可以掩飾身份盡情傾訴自己的內心想法,說出心中真實情感,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候可以深入分析學生思想情況,尋找心理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指導,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第三,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使輔導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心理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在網絡環境中可以針對學生青春期煩惱問題、考試與學習問題以及與他人溝通問題,對學生展開心理疏導[1]。
2.網絡環境下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2.1在網絡中開設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網上心理健康咨詢是網絡環境下進行的心理咨詢模式。網絡心理健康咨詢包含網絡環境心理問題與非網絡環境心理問題,利用互聯網的特點,不僅可以保護小學生的個人隱私,讓學生在咨詢的時候感到安全,還能夠避免傳統心理健康咨詢帶來的阻抗,有利于教師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輔導。建議在學校網絡教育平臺中構建心理咨詢室,并與小學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教材內容相對應。
首先,在網絡教育平臺中建立心理氧吧。教師可以根據心理健康自助手冊的內容,結合小學生實際情況,在心理氧吧中發表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文章,定期更新小故事或者漫畫,學生可以登錄心理氧吧查閱,觀看故事的同時對內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通過心理健康測試了解學生心理狀態。教師可以利用測試與學生間接交流,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問題尋求教師幫助,讓教師為自己提供測試內容。教師根據測試結果選擇正確的輔導方法對學生心理實施干預。最后,在網絡中搭建心理健康咨詢平臺,設置留言板。學校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的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創建咨詢平臺,每個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各自的留言板中寫下自己的煩惱。心理教師看到留言板內容后,不會去詢問留言的人是誰,而是直接在留言板中寫下建議和開導性語言,學生登陸后可以看到。
某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四年級心理咨詢留言板中寫道:“我學習成績很好,經常被老師表揚,但是我有結巴的習慣,用了很多辦法也沒有改正,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影響我的人生。我的夢想是做一位播音員,可能沒有希望了吧。”教師看到留言后,詳細詢問該學生的結巴是否有疾病的原因,學生以匿名的形式告訴教師自己只是不敢說話,無法擺脫緊張的情緒。教師得到消息后,與學生開始語音交流,并邀請學生給自己講故事,每當學生講完一個故事后,教師給予鼓勵,久而久之該學生成功克服了自己的弱點[2]。
2.2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現如今,小學生與電腦和手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多,為了給學生們營造積極的網絡氛圍,學校可以在校園范圍內建立校園官網,教師在班級內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以班級微信公眾平臺為例,每個學生都擁有微信號,教師定期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將圖文并茂的文字發在公眾號里,學生們自由觀看。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參與進來,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下一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的建議,并在其他學生的幫助下尋找資料,學生們從學校官網中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版塊,根據相應的內容完善班級公眾號平臺。
利用平臺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資源,學會合理使用網絡,解決心理問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3]。
2.3建立家長聯絡機制,構建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建立小學生家長聯絡機制,通過調查了解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情況,引導家長正確認識互聯網。教師可以在班會時開展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讓家長支持教師的工作,也可以通過課下交流或培訓的方式讓學生家長重視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會從網絡環境中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方法。建議教師在每周固定時間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并在微信群中與家長討論孩子的近況。建議每學期舉辦兩次心里話活動,教師安排家長與孩子面對面交流,互相說出心中的真實情感,學生可以將自己面對的困境說出來。有的學生會傾訴學習成績問題,認為自己努力不夠,已經沒有自信了,家長聽到后會鼓勵學生,讓她不要有太大壓力。有的學生表示父母很久沒有陪伴自己,父母聽到以后也意識到以往的疏忽,在今后開始增加陪伴的時間。
構建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家長與社會三者之間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學校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正確心理引導,讓學生確立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家庭中的父母會成為孩子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正確思考問題;社會會向小學生提供生活經驗,學生們在網絡中瀏覽各種信息,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與自己有關的,并在三方引導下辨別信息的好壞。建議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青少年活動基地,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面宣傳機會,家長與學生前往教育基地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彼此的溝通。活動時,學生看到父母放棄工作陪伴自己后,感受到他們的愛,從而愿意敞開心扉說出心里話。父母和心理咨詢教師相互溝通,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明確怎樣在網絡環境下保護孩子不被錯誤引導。
總結: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真實、開放,面對網絡交流平臺,小學生愿意以匿名的方式吐露心聲,將平日里不敢說的話全部說出來。教師通過心里交流平臺可以看到學生真實的一面,從學生情緒變化后尋找思想偏激的原因,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引導,讓學生內心情緒成功發散,以放松的心態面對明天。
參考文獻:
[1]束曉崯.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7(29):161-162.
[2]鄒鋒.網絡環境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3(10):66-67.
[3]李良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搭上網絡快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