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源
摘要:技師類院校的立足點在于為社會培養全方位、高素質的實踐型人才,以滿足各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現階段,技師學院既需要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又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在保證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的前提下向學術型本科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靠近的發展戰略,英語教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教師在教授英語課程時,應當注重協調理論文化素養與技能知識之間的關系,讓職院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文章結合技師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重點分析技師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以期促進技師院校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技師院校;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技師院校每年都為社會輸送大量技術型人才,滿足了我國對多層次人才的需求。但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技師院校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出現了文化素質不足、英語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技師院校必須加強英語教學改革力度,讓學生在課堂中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水平,促進技師院校學生更好地發展。本文將對技師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路徑進行研究,分別從技師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促進技師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一、技師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相較于普通高中英語教材,技師院校英語教材更偏重于實用性和基礎性,多半選取通俗易懂的記敘文和抒情散文。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技師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發生了相應變化,但也出現了部分問題。一是學生缺乏基本英語素養,聽、說、讀、寫能力有待提升。英語是一門基礎文化課程,但在技師院校教學過程中,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仍存在“重專業實踐,輕文化素養”的現象,降低了英語課堂有效性。二是課堂教學方式較單一,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課堂效率和質量較低。為完成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喜歡布置大量課后練習,使得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畏難心理,拉開了英語知識與職院學生之間的距離。[1]
二、促進技師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在技師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及效果的提升,教師必須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可以將多種教學措施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課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知識記憶能力,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2]
1、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技師院校英語課堂可以適當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英語課本選材多半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借助實例,開展多種情境模式教學,讓學生全身心參與教學過程,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應用能力。[3]例如,在“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聯系生活實際提問學生:“If you are sleeping,your neighbours are having a party at home,will you sleep well?”進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討論,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了解禮貌用語的基本用法后,教師組織學生 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小對話,以表演生活實例的方式來練習禮貌用語的使用。
技師院校英語教學中,沒有太多理論化的知識點,所需識記的內容也比高中英語要少。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具備靈活性,教師可以通過多層次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高效的英語課堂必須要有良好的課堂氣氛,只有學生跟老師通力協作,才能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
2、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技師院校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使用PPT、Flash等多媒體教學技術,這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多媒體教學能夠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不再局限于教師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動態地展示英語知識的由來。例如,在“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動物的圖片、視頻,播放動物的聲音。在播放動物相關圖片或視頻之后,教師可解讀“This is panda,its so cute”。學生了解動物單詞后,教師可提出問題:“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個模仿、一個猜動物的游戲,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完全沉浸于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學習難度、知識的記憶難度明顯降低。同時,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擁有更多的聽、說、讀英語的時間和機會。[4]
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技術而放棄傳統的課堂講解和師生互動交流。目前,部分技師院校英語教師喜歡在課堂中直接播放一段視頻或電影片段,讓學生寫出觀后感,使得英語課失去了本身“人文教育”的意義。教師應注重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口頭語言教學的關系,融合兩者教學優點,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3、加強英語理實一體化,提供多層次實踐活動
技師院校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加強理實一體化教學,開展多層次課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學生課后活動的完成情況能夠直接反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參加社會實踐,表達自身想法,同時在課后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角色游戲,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4、拓展英語課后閱讀途徑,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提升技師院校英語課堂有效性,還需督促學生進行課后閱讀,鼓勵學生廣泛涉獵,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有了良好的課后積累,才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后應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途徑,延伸學生英語閱讀面,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第一方面,創建班級英語閱讀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熱點信息,定下每周或每月的閱讀主題,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可以嘗試通過舉辦英語口語大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將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在良好的競爭環境中成長。職院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培養英語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能力的培養靠實踐。如果全部依靠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則學生難以很好地吸收、消化知識,也難以很好地提高英語能力。
總結:
技師院校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方式,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革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體會英語的魅力。同時,教師應不斷探索課堂有效性途徑,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加強個人修養,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綜合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盛珊.專科英語教學探索[J].科技視界,2016(12):156.
[2]熊玲瑩.專科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探討[J].英語教師,2015,15(12):34-35.
[3]周珂.專科英語定位解析及其教學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4):75.
[4]張春.初探獨立學院專科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語文學刊,2013(12):15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