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瑋陽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在生產的過程中,避免不了要向環境中排放污染物。雖然我們的土壤環境和大氣環境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是一旦污染物使其超過了這個自凈能力,就會使環境發生改變,從而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威脅。隨著環境污染的發生,人們逐漸探討環境修復技術,其中植物修復技術就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綠色修復技術。這種修復技術因為成本較低,且對技術的要求不高,所以近年來發展飛速。本文首先對植物修復的基本類型進行了闡述,并對其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植物修復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應用
前言
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隨著企業工廠生產向大自然環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越來越多,由此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在環境污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別是修復技術得到了重視。植物修復技術就是修復技術中的一種,植物修復以利用植物忍耐、超量積累和轉化某種或某些化學物質的理論為基礎,通過植物的多種作用來實現土壤或水體環境的凈化,它是一種生物修復技術。
1.植物修復的類型
植物修復的類型主要有這幾種,如植物固定、根系降解和揮發轉移等。所謂植物固定,就是通過植物根系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固定。根據植物根系固定的原理可知,植物根系可以把土地中的重金屬聚集在根系地帶,從而使重金屬的活動性降低,進一步防止了重金屬的擴散。在這個過程中,植物并沒有利用重金屬,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第二種類型是根系降解。眾所周知,對于植物而言,有超過五分之一的營養成分是儲存在植物根部的。在植物根部,我們通過顯微鏡觀察,能夠發現其中就有較多的微生物。將種植過植物的根部表面1-3mm周邊的土壤與沒有種植過植物的土壤進行比較分析,不難知道前者的微生物數量要多得多。部分有機物能夠與植物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重金屬降解得以實現,或者可以使一些有機污染物得到礦化,又如無機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也能夠得到降解。我們判斷污染物是不是被植物吸收降解,可以通過分配系數比來進行判斷。植物揮發就是利用某些易揮發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從植物表面組織空隙揮發的原理。比如白楊、桉樹這些植物的根系較深,并且每日因為蒸騰作用能夠揮發較多的水分,可以把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轉移到植物體內,一些從植物莖葉揮發出來的物質在空氣中逐漸被分解。
2.植物修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2.1植物修復技術在廢水治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我國的工廠向湖泊和河流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水體富營養化的現象越來越突出。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我國被污染的湖泊數量比例達到了九成以上。隨著水體的富營養化越來越嚴重,水體中的N、P元素和其他有機污染物在逐漸增多。對于廢水污染后的湖泊和河流的治理,現在普遍使用鳳眼蓮、水浮蓮等植物進行治理。通過這些水生植物,可以對水體和污泥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吸收,還可以使植物表面吸附多種生物集群,從而對水體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使水體的透明度得到提升,最終實現對污染廢水治理的目的。
2.2植物修復技術在重金屬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對于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進行形態的轉化或擴散遷移。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方式主要包括植物富集、根系過濾、植物固化和植物蒸發等。通過重金屬積累植物可以將土壤中的金屬富集,或者可以把金屬輸送到植物根部和枝條部分,從而通過人類移除根部以上的植物體,實現對重金屬污染物治理的目的。并且,還可以通過耐重金屬植物從污水中吸收或沉淀有毒的金屬。這種效果與植物富集的效果基本一樣,只不過是植物所生存的環境有所差異。另外,還可以借助耐重金屬植物,減小重金屬的活性,降低重金屬對地下水或食物鏈的污染作用。最后,通過植物蒸騰作用,通過葉片將容易蒸發的重金屬汞蒸發,從而清除土壤中的金屬污染。在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過程中,不管是使用哪種方法,一定要根據植物的特性和所處的環境來制定方案。在不同的根系環境中,由于土壤PH值和有機質、重金屬含量都有差異,所發生的反應都有所差異。
3.植物修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前景展望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修復問題亟待解決?,F在,根據全球的數據分析,每年采礦排放的廢石達到了350億噸,我國黑色金屬礦山每年排放固體廢物達到0.6億噸。我國被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超過了20萬km2,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也就是說我國耕地面積中有接近20%被污染。因為我國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且國家在環境治理方面投入的財力有限,所以環境污染治理問題一度成為大家矚目關注的問題。隨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落實,我國開始重視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問題。就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現狀來看,筆者認為植物修復技術是非常適合我國國情的??傮w分析而言,因為這種修復技術的成本較低,綠色環保,所以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在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中,植物修復技術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并且治理的效果具有永久性,所以值得提倡。筆者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植物修復行業將成為環保領域中的朝陽產業。但是就目前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來看,現在的研究水平還不足以達到商業化的程度,所以有必要加強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實驗研究。
4.小結
植物修復技術的一種新型的技術,目前該技術的實施面臨一些問題。植物修復技術的效果與實際環境有著較大的關系,所以我們要對該技術進行進一步地研究,從而使該技術更好地應用到環境污染治理中去。
參考文獻:
[1]張冬冬,肖長來,梁秀娟,等.植物修復技術在水環境污染控制中的應用[J].水資源保護,2010,26(1):63-65.
[2]劉滿希.植物修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05(11):55-57.
[3]陳青春,陳平.植物修復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的應用現狀[J].污染防治技術,2016(2):59-62.
[4]吳春蕾,丁朝陽,吳志鵬.探討植物修復技術及其在環境污染中的應用[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7,33(1):102-105.
[5]王慶海,卻曉娥.治理環境污染的綠色植物修復技術[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2):261-266.
[6]KovalPV,BelogolovaGA.有機污染環境植物修復技術[J].生態學雜志,2006,25(6):71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