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鋼峰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F行的財務管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辦法已不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新的問題也不斷出現,使住房公積金的管理工作不斷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甚至出現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存廢之爭,住房公積金轉型發展已成不可逆轉之勢。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住房公積金的制度優勢,使住房公積金社會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業界討論不斷的問題。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引言
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作為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方式中的一種特殊模式,為國有企業改革住房分配制度,實現職工住房商品化、市場化,推動地區房地產市場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對這種模式的優勢和存在弊端進行分析,對進一步深化住房公積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的形成背景
1.1住房公積金相關政策
我國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政策依據起始文件為《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在1999年4月國務院頒發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對住房公積金的機構、職責、繳存、提取、使用、監督、罰則等做了詳細而又全面的規定。2002年又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決定》,對原《條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1.2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目的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在我國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基礎上建立的住房分配公共基金制度,體現了國家從直接投資逐步轉向對職工個人住房進行補貼,進而向個人住宅商品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其實質是把低工資時代單位用于屬于福利性質的住房實物分配方式,以貨幣形式分配給職工,即:暗補改明補。其根本意義在于:通過個人與單位長期義務性的儲蓄積累,建立國家、集體、個人三結合的住房融資機制,提高個人購房支付能力,逐步把企業內部住房分配制度轉變成市場化行為,推動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化運行。
1.3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機構的設立
《條例》規定,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有條件的縣(市)可以設立分支機構。經審核批準,有選擇性地在國有大型企業,單獨設立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作為所在地市級公積金管理中心下屬的一個分支,專門負責本企業(行業)內部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業務。把住房開發建設、分配、管理和維修服務等社會職能逐步從企業中分離出去,實現住房的商品化、社會化。這些機構所在的行業基本上涵蓋了我國能源生產、運輸、儲存、貿易和銷售領域,具有繳費群體規模大、職業特點突出、人員流動相對平穩、行政管理規范、行業信譽可靠、資金籌集渠道暢通等特點。在建立長期穩定的住房資金積累渠道、彌補行業內部住房分配制度的不足、緩解企業辦社會的沉重負擔、轉變職工住房觀念、解決職工住房困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行業住房公積金制度也推動了所在地區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以物業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服務業的發展,初步達到了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目的。
2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模式的優勢
2.1組織管理架構的穩定性
一是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機構的設立得益于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優勢,組織管理架構穩定。從資金的歸集、提取、貸款資格的審核、發放、逾期催繳等方面有著管理體制上支持保障的優勢。二是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機構內的人員由人力資源部門從本企業內部從事人力、財務、房管、經管等崗位的人員中統一考核、調配,經相關業務培訓后上崗,保證了從業人員隊伍的可靠性。三是繳費人員在本企業所屬單位之間調動,可以只做公積金賬戶內部變動,無須做賬戶遷出、遷入,能夠做到實時變更,業務手續簡便。四是行業所屬單位工資總額和個人繳費基數由企業工資、財務部門統一提供,保障了資金歸集的穩定性和及時性。五是繳費職工從事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種崗位工作年限界定由人力資源部門統一掌握,在依照職工退休年齡核定貸款年限環節上,能夠實行符合本企業特點的差別化管理。
2.2資金風險的可控性
首先,在大額資金使用調撥和住房公積金重大決策事項方面,實行集體決策、審批、備案報告制度,設立多重監管,職責分工明確。定期接受行業審計部門的審計,杜絕資金挪用風險發生。其次,在利用國家稅務總局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臺,以及與受托銀行共享信貸信息的基礎上,實行基層單位公積金管理員初審、分中心歸集審核和批簽的三級審批制約機制,對違規提取做出有效風險防范。最后,實行個人貸款首接責任制和面談、面簽制度,以及三級四審的貸前審核制。并能充分利用所在單位的行政管理資源提高逾期貸款催收效率,強化落實貸款發放和回收風險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騙貸和逾期不良貸款的發生。
3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模式發展建議
通過上述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模式幾方面分析,結合我國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對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機構的運營與管理,提出以下探討意見。
3.1加快征信和不動產信息共享
從國家層面,政府牽頭利用有效可控的技術手段,統一全國不動產登記系統,將銀行信貸信息查詢平臺和不動產登記系統對包括行業公積金管理機構在內的全部公積金管理部門公開,實現信貸與不動產住房公積金信息上傳、查詢的雙向信息傳遞,提高信息的共享時效。
3.2拓寬增收渠道,調整收益分配比例
按照《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可用于購買國債和定期存款等。為了擴大公積金增值收益,行業管理部門可以探索利用風險可控的銀行金融產品,實現公積金保值增值。隨著國有老企業危舊房改造工程的進程和政策完善,重新探討公積金收益分配方案,逐步提高公積金個人儲存賬戶存款利率,讓利于職工??杀日浙y行個人儲蓄存款利率模式,根據公積金儲存賬戶提取間隔年限長短的不同,實行賬戶存款階梯型利率,加大對長期繳存公積金且長期未提取公積金賬戶的收益分配比例,讓這部分職工得到更多的收益,以鼓勵職工長期繳費的積極性。
3.3改變管理體制,提高管理層次
分離企業辦社會的相關職能,將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機構的行政管轄權上劃到市級公積金管理中心,納入行政事業編制,由市中心統一管理,統一開展公積金業務,減少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加大抵御風險能力,提高管理范圍內公積金使用效率。
3.4利用銀行資源實行商業化運營,將公積金運行模式與
銀行運營模式相對比,不難看出,兩者的運營及管理模式基本趨同,也可以說住房公積金是在銀行業務模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把公積金貸款納入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充分利用銀行征信資源、技術資源和業務管理模式,執行國家規定的公積金貸款利率政策,使公積金貸款與商業住房貸款實行差別化利率,統一管理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積金貸款“申請—審核—審批—放貸”的一站式服務。
結語
我國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接近完成國有企業危舊房改造,實現企業住房福利實物分配,到住房商品化貨幣積累,再到房地產市場化運作的轉換,達到了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基本目標之后,對以上住房公積金行業管理模式的分析,對于進一步深化住房公積金管理改革,探索完善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1999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S].1999.
[2]李艷華.當前住房公積金管理內控制度存在問題剖析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4,(1).
[3]李勤勤.企業住房公積金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J].現代國企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