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位于我國西南地區云貴高原的東部,在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貴州是一條重要的民族融合路線,是一塊多民族的聚居地。華夏族系、百越族系、苗瑤族系等各民族在不同時代和方向進入貴州,與貴州的原住民相交匯,慢慢地形成了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這種分布特點,使貴州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色。民歌《好花紅》是布依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當代布依族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巨大,成為了有巨大潛力的本民族文化資源。本文將從貴州布依族音樂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傳承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布依族音樂;發展現狀與傳承;好花紅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布依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
布依族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貴、川等省,總人口有兩百多萬。其中貴州境內的布依族人口就占全國布依族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目前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獨山、荔波、都勻、平塘、惠水、貴定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冊亨、貞豐、望謨、晴隆等,安順市的鎮寧、關嶺、紫云、平壩等,六盤水市的六枝、水城、盤縣等,貴陽市郊區及其清鎮、開陽等縣市。
布依族,源于古代“百越”,秦漢以前稱“濮夷”或“濮越”,唐宋稱“藩蠻”,元、明、清至1949年前稱“仲家”“儂家”“布籠”等。
布依族自稱“濮夷”或“濮越”,用漢字記為“布依”。1953年,根據本民族同意且經國務院批準,統一命名為“布依族”。
《布依族簡史—第二章》記載:布依族聚居區從原始社會開始,其民族文化演進的線索很清晰。從那時起,人類祖先包括布依族人在內,就已經在貴州這塊土地上棲息和繁衍。在漫長的原始社會,布依族的先人們在勞動實踐和群體生活中,不斷得到新的感知,學會了生存的本領,也增長了見識和智慧,他們嘗試用各種最原始的方式來表現自己、認識自然、征服自然、崇拜自然的過程和感受。最初的時候,他們用生動樸實的語言、簡單動聽的音調、原始簡單的肢體動作,描繪著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等,最原始、最樸素的古歌和樂舞皆由此而誕生。
二、歌曲《好花紅》的歷史起源與發展現狀
(一)歷史起源
在神奇的高原上,生長著一種獨特的植物,它的果實渾身長滿軟刺,粉紅色的花朵幽香浮移,在高原植被中芳姿尤顯。不知何時,這被稱為“刺梨”的野果以及那清馨淡潔的花朵被植入人們的歌聲中以拓展情懷,刺梨花被越唱越美,越唱越紅,年復一年,黔山秀水間流傳著“好花紅,好花紅,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陽哪朵紅”的歌聲中,在時代潮流的推涌之中形成了一個民族文化品牌。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傳唱于20世紀初的清末民初。20世紀40年代前,惠水縣輝油寨的布依族老人王昌吉先生等演唱的《好花紅》歌詞和曲調與后來流行的大同小異。1949年,這首布依族民歌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和追捧,不斷引起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后來音樂家們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和創作成舞蹈配樂、雜技音樂、合唱歌曲、影視音樂等等,形成了好花紅調?!逗没t》的創作背景:1953年,我國著名作曲家羅宗賢和貴州省歌舞團的黃江帆、曹玉鳳等同志先后到毛家苑采風半個多月,當他們聽到惠水民歌以后,覺得該歌曲曲調悠揚,悅耳動聽,于是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找來輝油寨歌手王吉昌、王昌松、伍政權、謝世平幾個青年到鄉政府唱歌曲《好花紅》給他們聽,此后,《好花紅》便走出了惠水,聞名于祖國大地。
歌曲《好花紅》的來源地并不遙遠,在離省城貴陽約50公里的惠水縣毛家苑的一個叫做“輝油寨”的布依村寨。由當地布依族群眾集體創作了這首歌。1957年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會演在北京舉行,來自貴州省惠水縣的歌手秦躍珍和王琴慧演唱了歌曲《好花紅》,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中央人名廣播電臺作了實況的錄音,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此后這首歌被發掘搬上了歷史的舞臺。
到了2001年,全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羅秀英(惠水人)以高昂的歌聲在日本、美國、等國演出,深受外賓的歡迎。
(二)發展現狀
《好花紅》的藝術特征流行與黔南惠水縣、長順縣、貴陽市、龍里縣等地區,該歌曲基本上包括了這一帶布依族民歌的曲調風格。為四聲羽調式,音域為八度,旋律婉轉優美,迂回曲折,收放自如。歌詞通常為七言八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見物生情、內涵深刻、生動活潑、委婉動聽,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廣為傳唱。
好花紅的題材內容深刻地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生長環境、文化和社會氛圍等,有對痛苦生活的感嘆,也有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布依族人民把“好花紅”帶進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因而形成了豐富的題材內容,無論在田里,山間里還是在家里,他們都能用“好花紅”去演唱當時的心情,朗朗上口,情真意切。時至今日,以惠水縣為中心的縣城每年都會舉辦民歌大賽,其中好花紅是大家必唱的曲目,這也是“好花紅”能經久不衰、越唱越響亮的原因之一?!逗没t》深刻的思想內涵有對新時代的贊美,對舊社會的摒棄,這是其思想性的鮮明特征,在情歌中也體現了思想性的特征,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向往?!逗没t》是惠水縣布依族民歌的經典代表,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情意纏綿,充分地表達了布依族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認為,任何有意義的東西必定有其自身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作為藝術更應該有深刻的思想性,并以此去啟迪人們懂得生活,提高我們的人生價值。
三、《好花紅》的傳承
歷史上,貴州自從作為省的建制以來,以貴陽為中心的中部地區開發較早,經濟文化與其他民族地區相比較為發達。以這種歷史現實相適應的是,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往增多,為了交流的方便,在流通本民族語言的同時也逐漸使用了漢語。這種雙語使用現象在布依族中部地區被稱為“土話”和“明話,于是民間的歌唱中便也有了“土歌”和“明歌”之分,“明歌”主要用于社交,“土歌”用于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仡欃F州古代史我們了解到,明洪武年間,貴州迎來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大開發和移民。那時候,來自湖廣、江淮和中原地區的大批移民帶來了新的中原文化和吳越文化。于是,貴州進入了一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期,當地人民與這些移民在經濟與文化上不斷地交流與融合,漢語是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語言的流通則帶來了音樂的交流,貴州中部漢語平和的語調生成了平和的腔調,因此,柔和的羽調式自然是最佳的選擇。在這樣的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我們可以進一步地推測,以《好花紅》為代表的這類“明歌”的產生和流傳,由于普遍使用漢語所生成的一種民間音樂現象,極有可能在明代開始興盛之時就已經較為規范地流傳在貴州中部,距今大約已有六百余年。
如今,雖然不可能得知幾百年前《好花紅》演唱的音調到底具體是什么特征,但是,人類文化的傳承總是由若干不朽的接力者來完成的,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尋找這些接力者為文化傳承所作貢獻的足跡。作為布依族后人,我們更有責任去發揚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不忘祖先流傳下來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李繼昌.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集粹[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羅文蘭(1994—),布依族,現就讀于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研究方向:作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