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
【摘要】在今天的教育中,不管是哪一個年齡段均已開設藝術教育課程,希望通過素質教育和寓教于樂的課程游戲化建設讓孩子積極學習、主動接受知識,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特別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天性喜歡游戲,課程游戲化得到廣泛重視,本文將以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從教學的內容、情境、方式和實踐這幾個主要方面探討音樂游戲化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園藝術教育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游戲是人類和某些動物共同享用的一種行為方式,反映出與之相互適應的現實生活。不管是成年人與幼兒都會游戲,但游戲在幼兒和成年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具有的意義、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同的,成年人的游戲是制度化的,即社會生活的游戲規則,幼兒的游戲則是非制度化的,不受所謂規則的約束,簡單的快樂對于幼兒而言就是游戲。在當今的幼兒園教育中,音樂課程不可或缺,音樂游戲化教學更是必不可少,這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一、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游戲指的是在不同的歌曲或樂曲伴奏下開展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和不同音色、速度快慢,并跟隨樂曲的變化做出肢體反應,學會哼唱旋律、體驗速度、了解節奏等,發展音樂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音樂游戲化教學也因此具有活潑、好玩的特征,正好迎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樂于參與教師組織的音樂游戲化教學活動,自然而然地跟著音樂放松、感受、表現,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協調能力、社交能力[1]。換言之,雖然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形式很簡單,但能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邊唱歌邊跳舞,讓幼兒對音樂更有熱情,不僅提高身體素質,還不斷豐富創造力,鍛煉各方面能力,通過音樂游戲更有效地吸收音樂知識、豐富音樂情感,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策略建議
(一)選擇游戲內容,記憶音樂旋律
幼兒年齡較小,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都較為薄弱,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選擇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游戲化教學內容,讓他們接觸活潑輕快的歌曲,幫助他們記憶旋律,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美[2]。
例如教師可選擇手指游戲內容,播放輕快的樂曲,在朗讀歌詞或播放畫面的過程中教游戲了解不同的動作,使其不自覺地跟著音樂動起來,漸漸接受音樂游戲化模式,記住音樂旋律和肢體動作,鍛煉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在該教學環節,教師還會刺激幼兒的聽覺、視覺,加深幼兒對音樂游戲的體會。還有樂曲《小小玩具兵》,只有音樂旋律沒有歌詞,教師選擇這樣的游戲內容能給幼兒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讓他們依托各自的想象表現不同的肢體動作,培養音樂創造力。教師也可帶動游戲開展音樂游戲活動,引導他們對音樂形成獨立的認識,感悟音樂的魅力。
(二)創設游戲情境,迸發音樂本能
迸發本能是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活動的重要價值,幼兒在音樂游戲中釋放本能、收獲成長。音樂游戲化教學允許動態性,教師引導幼兒釋放心靈,肢體動作不受限制,音樂活動也不會受到桌椅、教室的限制,教師可通過游戲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各種空間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幼兒迸發本能,體現音樂游戲的價值。
例如針對兒歌《我的家》,教師就可創設游戲情境,利用空間活動培養幼兒的節奏穩定性和樂句感。在開始環節,教師讓幼兒們分別在教室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位置站好,告訴他們這個位置是自己的家,找到家四周的參照物,如前方的電視機、頭頂的燈、右手邊的空調等等,認清家的位置;接下來教師給幼兒們鼓點節奏××××|××××,讓他們根據節奏行走,離開家;當敲擊三角鐵時幼兒們即可轉身,根據鼓點節奏原路回家。在幼兒熟悉這一游戲過程之后,教師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讓幼兒們利用單腳跳、移步走、蹲著走等動作玩游戲,不僅培養幼兒的節奏穩定性、樂句感,還體現幼兒身體行動的本能,因為幼兒知道自己在家里不會站著不動,隨性扭動身體,和同伴交流,迸發本能,提高對音樂游戲的興趣度。
(三)運用游戲方式,豐富音樂活動
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學會玩游戲,在音樂游戲中保持興趣和好奇心。幼兒天資獨特,喜歡模仿也善于模仿,那么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方式豐富音樂游戲活動,讓幼兒們發揮自己的特長,模仿爸爸媽媽或各種小動物,學會發現,發揮對音樂的創造性表現,鼓勵幼兒、指導幼兒,進一步發揮音樂才能,有主動學習音樂的熱情和進一步探索音樂的激情。
例如在《猴子爬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采取游戲化教學方式,先準備一些猴子小紙片,讓幼兒們回家自己制作小數,到了課堂上則根據幼兒們的興趣所向、性格特點播放動畫片主題曲《白龍馬》,通過熟悉的音樂自動聯想動畫片的情節,引出孫悟空,激發學習積極性;之后進入猴子爬樹的環節,把《猴子爬樹》分成三個小段,一是小段音樂旋律做爬樹的動作,二是跟著音樂節拍做有關于猴子的動作,三是猴子從樹上滑下來;在聽了音樂、做了動作之后,教師引導幼兒們根據不同節奏判斷猴子不同的動作,并表現出來。這一游戲教學方式讓幼兒感受歡快的音樂氛圍,準確聽出旋律,做相關動作,保持學習音樂的動力。
(四)加強游戲實踐,培養音樂能力
音樂能力是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本領與個性心理特點,具有綜合性,因為在演唱、演奏、欣賞、創作等音樂活動中都需要音樂感、音樂聽覺、節奏感等能力的支撐。因而教師應將培養幼兒音樂能力貫穿到整個游戲化教學過程,基于音樂素質在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中讓幼兒的音樂能力得到發展、提升。不過幼兒音樂能力受到心理發展水平和知識水平、生活經驗、音樂理解能力等的影響,只有加強音樂游戲實踐鍛煉,才能幫助幼兒打破音樂能力的局限性,不斷發展音樂能力。
例如教師可設計音樂游戲實踐活動:準備一些顏色多樣的、無毒的顏料粗沙和橡皮泥,還有小塑料杯、碎紙屑、花式鉛筆屑等,把粘板剪為大小適中的畫板,選擇柔和的或歡快的輕音樂;把顏料粗沙、橡皮泥、紙屑等分別裝進小塑料杯,分發用具,播放輕音樂讓幼兒們傾聽,感受音樂;幾分鐘之后用用具在粘板上呈現自己聽音樂時腦海里浮現的世界。有的幼兒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形象,將其固定在粘板上,呈現出畫圖的立體效果;有的幼兒先用鉛筆畫好音樂世界的輪廓,再固定碎紙屑或顏料粗沙,讓整個圖畫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的幼兒用顏色各異的花式鉛筆屑,將其無規則地固定在粘板上,使圖畫具有抽象的效果等等。不管幼兒們選擇什么樣的實踐操作展現音樂世界或只有他們自己可以看懂的圖畫,教師都要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創造、發揮,切記不能隨意干涉,要保護并培養幼兒的音樂創造性。幼兒們在教師預留的充足時間里完成繪畫之后逐一上臺講解,其他幼兒給予贊美、鼓勵,培養幼兒的自信。通過這樣的音樂游戲實踐活動,幼兒們先閉眼傾聽音樂,感受腦海里出現的美麗音樂世界,擴展音樂想象空間;接著用一些用具獨立在粘板上自由繪畫,鍛煉手指靈活度,開拓創造力;之后上臺講述,培養幼兒音樂表達能力,最終提高綜合能力,提升音樂素養。
三、結語
學前教育備受關注,課程游戲化建設是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音樂游戲化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音樂素養,還能開發幼兒智商與情商。在日常的音樂教育教學中,不管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情境、方式或實踐都應采取游戲化策略,改變過去乏味枯燥的音樂教學現狀,調動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幫助幼兒記憶音樂旋律、迸發音樂本能的同時豐富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幼兒音樂能力,促使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星.音樂游戲進階與幼兒發展[J].大眾文藝,2017(24).
[2]董青.論幼兒音樂教育中音樂與游戲的結合[J].音樂時空,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