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睿
【摘要】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對音樂的鑒賞為主開展教學,一方面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通過音樂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在高中音樂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難以有效地學習高中音樂專業課程,這主要與學生的聽覺有關,部分學生對樂曲、樂符無感。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聽覺敏感程度,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以此推動高中音樂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聽覺訓練;高中音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高中藝術特長生的必修課程之一,高中生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思維,并且逐漸走向成熟,因此,對高中生的素質培養一直都是我國教育部門的重點。在新教育理念的推動下,各界人士對高中生大力發展音樂教學,對提高高中生的總體綜合素質十分注重,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聽覺訓練力度,以此不斷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一、高中音樂專業課教學有效性滯后的原因
(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
部分學生雖然報了相關的藝術特長生,但實際上對于這些所謂的音樂特長生來說,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對音樂沒有很好的天分。在教學實踐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之所以報考有關藝術特長生的項目,主要是因為對于非藝術類的理論課程的成績較差,不得已選擇這樣一條道路。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們并沒有很大的興趣來學習音樂,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難以區分音色、音調等,這給他們鑒賞音樂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影響了高中音樂專業教學課程的發展。
(二)從教師的角度考慮
在高中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偏向于有音樂天分能夠聽出樂曲中細節音調的同學,對于這部分學生往往關愛有加。而對于普通學生則態度一般,這樣很容易打消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其次,一部分教師認為對音樂的聽覺純屬是天分,認為后天很難培養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聽覺訓練漠不關心。
二、聽覺訓練與律動游戲相結合
在高中音樂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每當涉及有關音樂聽力的訓練時,學生大多數都是愁眉苦臉。在部分學生的耳朵里,只能憑著感覺說出這首音樂的曲調美不美,很難從專業的音樂知識角度上對音樂進行剖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聽音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地把聽覺訓練與相關的律動游戲巧妙地結合起來,只有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聽音興趣,學生才能更加用心去傾聽音樂中所包含的內容。比如,在高中音樂聽覺訓練過程中的單音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七個不同的唱名用七種不同的顏色來代替,讓學生按照作為順序依次選擇一個唱名,把同一唱名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然后讓學生展示出自己身邊的同一顏色的事物。在練習音階的過程中,教師依次說出七種不同的顏色,然后學生在展示出相應顏色事物的同時,同一唱名的小組學生要統一起立唱出該音階;教師還可以把吉他或者電子琴帶到課堂,教師彈奏單音,彈到哪個音階,那么扮演這個音階的同組學生就起立齊聲唱出該音階,并且展示出相應顏色的事物。
再比如在單音訓練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全班同學圍成一個大圈,教師在中間彈奏樂曲。當樂曲響起的時候全體同學一邊拍手一邊哼著教師所彈奏的曲調,當教師停止彈奏時全體學生停止拍手,并且等待教師彈出一個單音。倘若教師彈出do,那么之前扮演do的小組學生就要站起來齊聲唱do do do,然后坐下等待教師繼續進行下一輪游戲。
教師通過這種多種多樣的單音訓練游戲,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聽音訓練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教師能夠很好地營造出一個全體學生學習音樂的氛圍,從而幫助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音樂樂理知識。
三、節奏聽辨,鍛煉音樂素養
奧爾夫曾經講過:“所有音樂的基礎便是節奏”,由此可見節奏在音樂當中的重要地位,沒有節奏的音樂就好比人沒有靈魂和生命,因此,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音樂節奏是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高中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節奏辨別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的音樂節奏。比如,教師可以根據一首歌曲節奏,通過教師的哼唱或者彈唱給出相應的節奏速度,或者在黑板上講桌上敲擊相關的節奏,讓學生首先聽出有幾小節內容,然后根據自己的記憶對樂曲節奏進行劃拍,最后再根據教師所給的節奏進行核查修改。在引用曲調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用學生熟知的流行曲調或者生活小調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擴展學生的音樂思維,在節奏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中給學生展示三小節節奏,只給出第一節和最后一節,或者任意給出其中的一節或兩節,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的節奏和自己的創作,創造出一個新的節奏片段,這樣一來就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創新和敏感程度。
另外一方面,為了加強學生的節奏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段節奏旋律,然后和學生一起用手劃拍或者在桌子上敲打出相應的節奏。通過多次的訓練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對一個新的音樂節奏片段進行劃拍,發現學生的節奏感明顯增強,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反應程度較慢,這仍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訓練,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音樂節奏,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在音樂中不斷聽辨,提高高中生音樂素養
高中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因此,在引導學生有了基本的音樂功底之后,教師應該學會嘗試引導學生對完整的音樂作品進行多方位的鑒賞,從音色、力度以及速度等各方面進行鍛煉。
(一)音樂中聽辨音色
一首優美的音樂可能是又多種樂器和多種和音組合而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的音色聽辨能力,對于東西方的不同樂器(管弦樂器、打擊樂器等等)的各樣音色,還有不同演唱者的音色(男高音、女中音、童聲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能夠獨立的分辨出每種特殊的音色,還要引導學生探索不同音色組合在一起的效果,比如在琵琶曲《十面埋伏》中前后的音色變化,使樂曲的情感表達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并且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再比如,對于二胡樂曲的《光明行》一二段的音色變化凸顯出作者的感情變化,引導學生通過音色對作品表達的情感和旋律進行深入探索。
(二)音樂中聽辨力度
在音樂樂曲中有些音樂中伴隨有力度的變化,比如強、弱、次強、較弱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例,歌曲的前半部分的力度主要是偏向于較強的,而在歌曲的最后,連著三個“起來”,力度逐漸加強,所表達的愛國情感也逐漸增強,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力度的分析來感悟出其中所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三)音樂中聽辨速度
不同的音樂速度也是表達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體現,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不同速度的音樂節奏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想要的真實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進行適當的修改,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水平。
總的來說,在高中音樂聽覺訓練中倘若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便會導致學生對音樂失去信心,并且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多種聽覺訓練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核心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尹小進.論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8(3):47.
[2]劉世成.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中的聽音訓練方法[J].當代音樂,2017(16):37-38.
[3]逯若琳.高中音樂特長生視唱練耳教學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4]楊鈺瑩.普通高中音樂特長生視唱練耳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