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要能響應完整的,并且“有效”的頻率響應,下限頻率越低越好。具有良好的最大聲壓輸出級也很重要,20-30Hz極低頻段,建議聲壓輸出在100dB以上,而30-120Hz低頻段,建議在116dB以上。單元的材質和設計需要保證足夠長的線性沖程,持久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這是比較考驗音盆、懸邊、磁鋼和冷卻系統等相關研發實力的。真正優質的低音炮廠家大多是自主研發低音單元。
1.根據面積來做一個對應推薦,習慣上是20平方米以內是單12英寸,30平方米以內單15英寸,超過30平方米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同單元相同容積的低音炮,倒相炮的量感是優于密閉炮的,失真也更低,比較適合第一次玩低音炮的用戶來體驗低音炮的感覺。
3.因為物理尺寸的優勢,單元越大,下潛表現常規會更好,聲音會越寬松,但是并不一定打擊感會有明顯優勢。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
4.擺位上需要根據環境做具體分析,常規在單個低音炮的情況下,我一般是避免放在墻角的。除非需要靠墻角反射來增加量感。
5.除“金耳朵”的情況以外,在沒有第三方測試軟件的情況下,建議交給AV功放的自動程序來完成EQ調整,再結合實際聽感做分頻上的微調。有第三方測試軟件的情況下,優先保證31-63Hz的相對平坦,以及和主箱的相位融合。
實話實說,這個要分條件。如果皇帝位不可調,炮位不可調,同時房間聲學處理環境不好的前提下,低頻管理器是很有必要的,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James Loudspeakers M213自身具備3只21英寸低音單元,可以滿足大空間環境對低頻能量的要求

大地震DSP-P12自帶了iWoofer的智能控制APP

DSP修正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房間的低頻頻響問題

某些高檔的低音炮也自帶EQ調整,能一定程度上優化低音重播問題
說到單獨的EQ管理器,最近大地震新出的DSP-P12低音炮自帶了iWoofer的智能控制APP,等于把專業的低頻管理器整合到了低音炮里,我最近幾天都在用這個產品,相當高效。
然后就EQ管理器角度出發,原則上是:
1.還是優先先找低音炮炮位,原始頻響曲線盡量沒有明顯的波谷。如果有波峰可以交給EQ管理器來處理;
2.如果一定要填谷的情況下,最大不建議超過3dB;
3.在聽感上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不做多余修正,也就是PEQ的數量用的越少越少;
4.EQ管理器的低切是很有用的,普通家用低音炮,25Hz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低切頻率。一來可以功率利用率最大化,二來基本不會影響整體聽感;
5.要注意低音炮和主箱的融合程度,這個主要取決于相位。
等于低音炮自帶EQ管理,通過藍牙和手機連接,使用單獨的APP交互界面。對于普通用戶而言,花30塊錢買iWoof Pro版,自帶的自動調試功能,基本等同傻瓜式操作就能改善低頻頻響曲線。用戶不需要去單獨購買外置的低頻管理器、測試mic、測試軟件和連接線等周邊設備。而且一般測試軟件,界面對普通用戶而言還是不太友好。
這個很好解決,自動調試后的曲線拿第三方軟件和mic驗證下即可。我覺得精度是完全夠用的,其實低頻聽感和低頻測試精度差的還挺多。這個趨勢就實際體驗而言肯定是好事,但是群體不大,消費者會不會買單還要觀察下,以前可能宣傳的也不多。但是沒有這個軟件的話,低音炮放好位置了,好不好聽,一靠看臉(長的好看的命好一點),二靠自己聽。但是就算聽出有問題了,炮位如果不能改,那基本是無解。A/V功放里,哪怕支持低頻管理,基本交互界面也不友好,更不要說,有些A/V功放還不讓手動調整,也看不到最終狀態,比如DM一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