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代家庭影院的、大型或迷你的還音系統中,常基于低頻無方向性,把音頻信號中約120-80Hz以下的信號綜混到LEF中,由低音炮來統一還音。這樣至少大大降低了各聲道音箱無法放在最佳聲學擺位,而激發過多房間駐波的問題。同時這些自帶大功率專用功放的大口徑炮,也帶來了其他聲道音箱都無法再現的澎湃低頻效果,成為家庭影院系統音效的一大基石。
首先,風格上,我偏愛速度和干凈度出色的炮。量感和聲壓非我大愛,而可聞有拖慢的低音、或者會掩蓋中低頻細節和低頻細節的低音,我就難以接受。若低音能快速又干凈,全頻的細節就能得到有保障的還原,讓我們就能更接近作品的音頻全貌,而非殘像。我個人20多年玩音響的主要精力和熱愛,都投入在兩聲道和多聲道的Hi-Fi系統上,所以在玩影院的時候,也遵循這樣的低頻審美取向。而且在我的影院系統使用中,欣賞藍光音樂會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
其次,腔體結構上,同價位段的炮,能選單元背面腔體為密閉式的話,我就會傾向于避開單元背面腔體有倒相孔的,尤其是后倒相式的。若要兼顧一下量感,密閉式箱體加被動盆的方案,是個較好且性價比較高的中間狀態。但這條個人化的原則并不絕對,畢竟倒相式也有很多成功的產品案例。而且歸根到底,我們買的是“炮的總音質和總完成度”,而不是腔體和單元的結構方案。
若說同一預算下,應該買兩只12英寸的小炮,還是買1只15或18英寸的大炮?這話題的本質不是速度與下潛的選擇,而應該是“是否要打散預算來求覆蓋的均勻性”。我認為這要分2種情況來區別對待。若空間不是很大,座椅數也較少,目標是一個窄小甜區,乃至是單一個皇帝位的話,我會堅決選集中資金,上一門優質點的15英寸而非18英寸的大炮。若空間較大,座椅數大于5個,需要覆蓋較大的甜區,較多的長期觀眾或者關鍵觀眾,那么分散資金到2門12英寸的小炮,則是合適的對策。
說到選炮,除了學習炮的結構、單元、功放、常見調整功能等基礎知識,關鍵還要多聽多試。“觀千器而后識劍”是我提倡的音響/影音首部曲,選炮也是此法。聽的炮多,是識炮的基礎。若自己影音發燒的圈子夠大,自然利于去了解更多的炮的風格和水準。若自己影音發燒的朋友圈小,那就多去店家、影音活動上聽。聽炮的時候,聽得準些、深入些,才能真正識炮。畢竟同樣的炮,在不同的系統、房間和調試下,常會有迥異的效果。要設法減弱這些干擾項的影響,來求得一個較為可靠的結果。
我建議這樣做:先仿效這次大炮橫評,選2-3個自己熟悉的,低頻效果有考驗力的測試片段。這些片段最好全是多聲道的,又有不同的低頻“考點”,而且最好中低頻元素也較足,就能順帶評估炮與其他聲道的融合性和聲能量遮蓋是否夠少。測試片段里,最好能包含一個偏重低頻的5.1聲道純音樂的24Bit/96kHz的測試段,這樣能去掉影音播放鏈路中,視頻電路的很多干擾,做到音質的單項對比。這種曲目在挪威2L唱片公司的官網www.2l.no/hires可免費下載使用。當得到、聽熟這些曲目之后,帶上它們到能自己選定播放節目的地方,細聽。手機里先裝個聲壓計APP,爭取每次用非常接近的音量聽。也爭取每次聽這些的測試段時,都坐于皇帝位去聽,避免坐在一個音效本就差的座位,給出錯評。同時,每次以類似的項目記下自己的簡短聽感要點和打分。這樣就能求得較高的可比性。若炮主是熟人,爭取記下他的設置,恢復出廠設置也聽一遍。若還能參與這炮的小調試并再細聽,那就更能對一個產品有深入的認識。

德國原廠要求Neumann KH870前面板到后墻的最大深度僅為80cm

廠家建議將FV15HP低音炮擺在靠前墻的房間中軸線上
燒友選定或買下了某款炮后,我建議在家居情景下,這樣來調炮:
第一條重要方法:是查看現有的介紹和評測文章,充分了解它的結構和特性,并仔細研讀產品說明書。哪怕您是“老司機”,只要還沒吃透這款炮,這一步就仍然是剛需。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燒友和影音工程師,都不可能比廠方的產品工程師,更深諳具體某一款產品的設計用意、特殊功能、特殊用法。而這些信息,高水平的評測文章、廠方的介紹、特別是廠方說明書,有詳細分解。如德國NEUMANN的KH870雙10英寸炮,重約95斤,若不看說明書,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德國原廠要求這門嚴謹的錄音室炮,前面板到后墻的最大深度僅為80cm(炮深64.5cm,即后面板到墻最大僅15.5cm)。再看一門影院炮,我們若不看美國雷鳴FVX15的說明書,一般會避開房間中軸線來擺位,而偏偏人家廠方說明書白紙黑字注明:建議擺在靠前墻的房間中軸線上。所以不看說明書,我們就可能連合理的炮位都放不到,會把跑車當越野車開。
第二,AV功放的基礎設置完成后,接好并把炮放在小平板車上,推著而不是搬著,在說明書和房間現實條件允許的范圍里找炮位。先把炮調平,避免引入新變量。信號源可用藍光機播放常用的測試片段,多次聆聽并記錄,找到一個低音相對最干凈有力的位置。時間足了還可以同法找下炮口朝向。
第三,再走一遍功放自動房間聲場校正。此時有較好的炮位做基礎,DSP介入低些,能得到更純的音質。
第四,視個人聽感偏好等特殊需求,加點PEQ等調整。這個我自己少碰,STARKE前旗艦炮SUB36,就有專門的HAA模式,來跳過PEQ、分頻等調整旋鈕。只是,很多場合依然少不了這招來做微調。
簡述至此,希望大家都能一炮而紅,多炮而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