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嘉
【摘要】煤炭行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其黃金發展期之后,煤炭市場的局勢發生驟變,主要表現在市場滯銷、庫存增加、價格下行,造成企業虧損,煤炭市場進入低迷期。本文對當前煤炭經濟新形勢做了相關闡述,從煤炭企業的創新管理角度出發,提出在新一輪的能源革命中抓住機遇,進入信息化時代新理念,建立新型協同創新模式,應用標準化體系等有效性途徑,全面推進企業管理水平的升級,促使新常態下煤炭企業的成功轉型升級。
【關鍵詞】新常態 煤炭企業 轉型升級 創新發展
1.前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已由高速增長進入到緩慢增長的新常態,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是此后較長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其中,煤炭行業在經歷了十年的快速增長黃金期后出現了市場疲軟、產能過剩等狀況,在多因素影響下,為求生存亟需轉型發展。煤炭既是基礎生產資料,也是一次性能源,在國民生產和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多年來,煤炭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仍存在突出的內部矛盾,如資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人員復雜、內生動力不足等成為制約煤炭企業成功轉型的主要因素。在低迷的市場經濟浪潮中,如何使煤炭企業繼續生存與發展壯大,完成跨越式的轉型是當前行業人士所面臨的重大難題。
就當前煤炭經濟形勢而言,煤炭企業既要認清煤炭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直面市場帶來的挑戰,又要樹立走出困境,實現煤炭企業結構的調整及轉型的信心,強化機制活力與內在動力,打破煤炭產業的“數量擴張而無利潤增長,轉型但不升級”現象,完成我國煤炭企業跨越式轉型升級發展。
2.新常態下的煤炭經濟形勢分析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一般用“新常態”來概括,主要包括宏觀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發生改變,經濟增長由原來的投資驅動與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放緩、結構趨優、驅動轉換是當前經濟的主要特征。同樣的,煤炭企業的發展在我國“新常態”的經濟環境中也未能幸免,由高速發展轉向緩慢增長,運行下行壓力不斷增加,企業困難加劇,給煤炭行業帶來了“寒冬”。
企業通常會選用SWOT法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s)、劣勢(w)、機遇(o)以及威脅(T)因素,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結合從而促成企業發展轉型的動力,規避企業轉型戰略中面臨的風險,實現成功轉型。所以,使用SWOT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給新常態下煤炭企業轉型帶來的影響很有必要,進而探索轉型發展的動力,指導發展戰略的制定。
2.1優勢分析
近年來的煤炭市場處于持續低迷的狀態,我國目前的煤炭企業有三種形態:一是,擁有強大經濟基礎的煤炭企業實力雄厚,競爭潛力大;二是,經濟基礎薄弱的煤炭企業需調整發展結構,維持運營的難度較大;三是,因常年不間斷開采,致使資源枯竭、地質差、歷史負擔重、營收少,隨時面臨淘汰與倒閉的命運。煤炭企業為第一類企業,產業體系已相當完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具備較高的競爭力。
2.2劣勢分析
煤炭企業的產業鏈相對單一,這就使其明顯欠缺了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當煤炭市場無較大波動、相對穩定時,企業可集中力量開采煤炭資源;當市場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出現不穩定狀況時,企業就喪失了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循環經濟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并主導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大部分大型煤炭企業也紛紛響應開展循環經濟,創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在開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多數企業仍無法完全摒棄傳統經濟發展觀念與發展方式的制約,煤炭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中還是以主煤業務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鏈條較短。傳統發展方式使煤炭企業應對市場波動能力較差,且不足以實現逆轉。再加上煤炭企業的員工較多,社會責任重,也是阻礙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2.3機遇分析
我國能源現狀表現為缺氣、少油、富煤,煤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優勢地位是不會改變的,煤炭企業的發展有充足的市場需求與資源支撐,總體的發展前景良好。盡管煤炭資源的開采與利用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但因其有可觀的存儲量及較大的市場需求量使煤炭發展空間巨大。待電力、鋼鐵等煤炭需求量較大的行業回溫后,煤炭的需求量也將隨之增長。目前,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利好,出臺了一系列能源發展策略。著手加快安全、高效、清潔、可持續的能源發展體系,我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發展方針。
2.4挑戰分析
在煤炭產能與進口煤的相互作用下,煤炭供求關系長期處于失衡狀態。隨著能源革命的推行,政府對煤炭消費量的控制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促使煤炭消費結構發生改變。近年來,霧霾現象頻頻出現,煤炭為主的消費資料面對調整的壓力。政府也做出了調整能源架構的相關政策。隨著“限煤”政策的推行,低迷的煤炭市場給煤炭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致使一些小型煤礦倒閉或重組,嚴重影響到煤炭產業的發展。
3.煤炭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煤炭企業應該加強管理與管理創新,更要向管理要效益。我國煤炭工業協會高度重視行業管理創新工作,申報和發布管理創新成果得到了社會及相關行業人員的重視,一些行動較早,率先實施,積極探索的企業已成為行業管理創新的引領者。這些創新管理方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行業提供了參考借鑒。
3.1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為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有效應對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消費帶來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全球興起了新能源革命,實現能源供給的持續性與多樣性。頁巖油、頁巖氣、太陽能及風能等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作為能源行業人員應把握機遇,占據先機并勇于挑戰。
3.2樹立信息化時代新觀念,探索管理創新模式
轉型發展期的煤炭企業應轉變傳統思維方式與管理理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創新管理策略,“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并行、資本運營與產業運營并舉、變革創新與技術進步并用”的創新發展戰略,完成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引導煤炭行業健康發展。管理創新模式現已在很多煤炭企業中應用,值得同行業總結學習。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企業管理與創新帶來了新機會,對煤炭企業的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3打破企業組織邊界,構建協調創新模式
堅持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消化并吸收再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企業的要求。中央文件提出了“協同創新”概念,強調創新主體間協調配合,提高創新收益與效益。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創新形式主要是引進、消化、吸收、在創新,技術靠引進。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及產業的升級,高端領域正向自主創新轉變。自主創新不是獨自創新,而是開放創新,開放創新的主要形式是協同創新,經多年努力雖有一定成效,但產業鏈與創新鏈斷裂仍比較嚴重,制約了技術發展,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產學研一體化是新型的企業發展模式,企業作為主體,主動尋求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上下游等組創新織的合作,建立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結合的市場機制。
作為煤炭行業,加快產業的兼并重組,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淘汰掉落后產能,提高煤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安全生產及科技水平,合理使用煤炭資源,促使行業健康發展。參與企業整合重組的各方代表通常以技術、品牌、資產、管理以及資金等形式入股,釋放組織活力,若是未實現協同創新帶來的效應,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則是低效率且盲目的。
3.4建立健全風險管控體系
在煤炭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國際形勢復雜,不斷出現新問題、新挑戰、新矛盾,復雜的經濟形勢將給企業發展帶來經營風險,需抓住經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消除風險隱患。煤炭行業的管理相對分散,在資源整合中及時總結并推廣有效的管理經驗,通過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經驗,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