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仁拉姆 張亞君

【摘 要】 目的:探討分類統計檢驗科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及改進對策。方法:本次所有研究對象都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檢驗科收到的1628例患者的檢驗標本,統計標本不合格率,并分類統計、分析原因、制定改進對策。結果:標本不合格率為15.85%,其中痰液標本占比31.45%、血液標本占比16.74%、尿液標本占比14.39%。導致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標本采集不規范和標本污染,占比分別為34.88%和30.23%。結論:對檢驗科不合格標本分類統計分析可知,標本采集不規范、標本污染等是導致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改善檢驗室環境、提高工作人員操作能力、增強防范意識,以確保標本質量。
【關鍵詞】 檢驗科;不合格標本;分類統計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56-02
檢驗科是醫院重要的科室,患者疾病確診、病情追過程中均會進行相關指標檢驗,各種檢驗都要在檢驗科進行,而檢驗標本的合格與否直接影響著檢驗的結果,也影響著患者疾病的診治,所以為了提高標本的質量,就要加強管理。我院本次通過分類統計,分析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再根據原因制定了更有針對性的改進對策,詳情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都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檢驗科收到1628例患者的檢驗標本,患者性別:男性826例、女性802例,年齡范圍19-84歲,平均年齡(52.63±4.05)歲,標本類型:血液、腦脊液、漿膜腔穿刺液、糞便、尿液、咽拭子、痰液、女性陰道分泌物。
1.2 方法 按衛生主管部門對檢驗標本規定要求進行評價分析,由3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完成,評價中涉及檢驗結果、采集時間、標本外觀等,再判斷標本是否合格;同時對不合格標本進行分類統計,對比合格與不合格標本。
1.3 觀察指標 統計不合格標本率,以及常見的不合格標本原因,根據原因制定有針對性改進措施。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得數據均使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
用率(%)表示,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呈現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所有檢驗標本不合格情況分析 1628份標本中共計258份不合格,總不合格率為15.85%;其中痰液標本不合格率最高,為31.45%,其次為血液和尿液。見表1
2.2 不合格標本的原因分類統計分析 所有不合格標本的原因中發生率最高的是:標本采集不規范,占比34.88%;其次是標本污染,總占比30.23%。見表2
3 討論
在醫學活動中,檢驗科標本檢驗能呈現出患者的疾病情況,但是檢驗結果會受到標本質量的影響,而標本從采集到檢驗會經過多個環節,包括采集、運送、儲存、操作等,任何一環節出現失誤,讓標本受到污染,都會提高標本的不合格率,難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不利于患者的及時治療,若事件嚴重會讓患者致殘或死亡,發生無法挽回的不良后果,所以要加強檢驗科標本質量管理,以提高標本檢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本次研究中,對1628份標本進行評價分析,共計258份標本不合格,總不合格率為15.85%,不合格率最高的標本類型是:痰液、血液、尿液;經過分析發現,導致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標本采集不規范、標本污染、標本送檢不及時、運送不當等。這是因為:痰液標本一般是患者自行留取,不僅采集規范性差,而且若保存方法不當,容易受到污染;血液標本因為有較多的紅細胞,若送檢不及時會造成溶血現象,另外微生物污染后數量和種類會增加,進而影響檢驗結果;尿液標本同樣是患者自留,如果沒有專業指導會造成標本污染[1]。所以為了提高標本合格率,要圍繞這些原因制定合理的改進措施,具體如下:
3.1 改善檢驗室環境 定期對各種檢驗設備、工具、空氣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標本受到污染。
3.2 加強人員培訓 穿刺液、分泌物、血液等標本需要由專業的醫護人員采集和儲存,所以要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增強其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實施規范化、無菌化操作,保證標本質量,比如采集陰道分泌物、咽拭子等標本時,保證標本采集周圍的衛生,謹慎操作,防止非采集區的微生物混入其中;穿刺操作中要嚴格消毒,防止標本受到污染[2]。
3.3 加強運送管理 首先要對護士站和護理員進行教育,增強防范意識,確保其用正確方法進行標本運送,降低送檢失誤率;還要使用規范化的運送工具運送,途中不可擅自打開。
3.4 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 檢驗科的醫師要經常與臨床科室進行溝通,告知標本采集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常見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直接去相應科室進行指導,讓醫護人員能將正確留取標本的方法告知患者,比如尿液要留取中段尿,痰液留取時要先漱口再用力將深部支氣管內的痰液咳出[3]。
綜上所述,對檢驗科不合格標本分類統計分析可知,標本采集不規范、標本污染等是導致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圍繞這些原因制定有針對性改進對策,以提高標本的合格率。
參考文獻
[1] 李燕燕, 張云. 急診檢驗不合格標本的分類統計及原因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23):3426-3428.
[2] 杜娟. 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 河北醫學, 2016, 22(4):693-695.
[3] 黃平, 馬明炎, 余登瓊. 血液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 重慶醫學, 2017, 46(22):312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