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作業是使學生朝著正確的學習目標前進的最好法之一。好的作業設計,一是要體現趣味性,二是要體現發散性,三是要體現實效性,四是要體現差異性,通過作業的優進設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開發智力。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作業設計;超味性;發散性;實效性;差異性
作業設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開發智力,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自覺地認真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題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不斷地吸引學生。作業設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功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愿意學、喜歡學,并漸漸地迷上學。如學完了《中國石》,可讓學生畫一畫酷似中國版圖的中國石,并試著在上面標明祖國的名山大川;教學《桂林山水》后,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回家后.為《桂林山水》選配樂曲。明天將磁帶帶到班上,進行現場配樂朗讀比賽。“學了修改病句,可設計趣味游戲題:學生扮演醫生,給“病人“寫診斷書,開處方,動手術。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生動、活潑、有趣,人人都有內容可說可寫,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語文作業。作業設計中還可融音樂、詩歌、繪畫、剪紙、朗讀等為一體,不但激發學生濃厚的作業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多種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二、作業設計要體現發散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作業設計要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有助于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如學習了詩歌《贈汪倫》之后,可設計拓展練習:請大家設想一下,你就是詩人李白,如果你有汪倫這樣一位重情義的好朋友,當你們分別之際,你有何感想,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以此寫篇文章。如學了古詩二首后,可模仿詩的樣子寫一首詩,不必追求詩的押韻、對稱,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發揮,做一回小詩人。這樣的訓練,融語言、思維訓練于一體,熔知識、能力培養于一爐,既是語言文字訓練、科學思維訓練,更是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的作業訓練,為孩子們的探究指明方向,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思象,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話性和獨創性。
三、作業設計要體現實效性
愛因斯坦主張:“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獨立性是創造者的必備品質,但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創造者還應有合作精神。因此,在設計語文作業時,完全可以和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此培養學生的協作交往的創新個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社會處處皆語文,社會生活處處用語文,語文是最容易和社會生活取得聯系的學科。所以,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該聯系語文實踐活動和語文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如學了某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可指導學生編寫課本劇,然后進行評比,評出最佳劇本排練演出。學了游記課文,可組織學生參觀游覽,然后指導學生寫參觀游覽記或導游詞。另外,還可利用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元且等節日為老師、家人、同學寫上一段祝愿語或制作一張賀卡或寫一封問候的信等。
四、作業設計要體現差異性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的作業也開設-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語文能力。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中差生的接受能力,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作業的整體效果。教師可設計有難有易的選答題。如設計AB兩組題,學生選組作答,或一個大題中選幾個小題作答,或設計幾道附加題,會做的做,不會做的可不做。也可設計些伸縮性比較強的彈性想象題。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但是,學生又具有好強的心理,有的學生往往會知難而進,又有一部分學生會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跳跳,摘到“果子”。
總之,作業的優化創新設計關系到教學效果,關系到學生的成長,特別是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作業的設計要關注全體學生,要適應學生的發展